20221214 鳥類週報第 11 週 – 鷗科最終回

鷗科最終回

前兩週聊了燕鷗亞科和鷗亞科的分類,大家一定看的很辛苦。

這週來聊一下個人看鷗科的經驗,有開心也有非常辛苦的,

讓大家放鬆一下,也希望大家可以跟著我進入看鳥的喜悅之中。

以下文字有些已經發表過在鶵鳥報了,我重新整理、改寫一下,使之適合單獨及網路閱讀。

+++++++++++++++++++++++++

說到看燕鷗的經驗,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澎湖的貓嶼了,沒有第二了。

貓嶼為玄燕鷗繁殖、聚集的重要棲地,距離馬公有 18 海浬,

搭乘一般漁船單趟大約需要 2-3 小時,因地勢陡峭,想要上岸、甚至要爬到山頂甚為困難。

由於是去拍攝紀錄片,因此我們不只要登島,且頂端還要有一塊可供攝影、夜宿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平台上不可以有鳥築巢,避免誤踩或是過分干擾鳥類棲息。

記得那天船長還特別繞行貓嶼,看看要怎麼才能登島,整個攝影團隊找了又找,

終於找到一處可以勉強登陸,又有一條路徑可以爬到有小平台的頂端。

其實上島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整個貓嶼是完全沒有遮蔭處的,且平台非常地小。

那次拍攝器材計有兩架 HDCAM、一架側錄用的 DVCAM,

等到三支重型腳架、監視器、電纜等裝好後,連站的地方都快沒有了,根本不可能紮營。

*貓嶼上的小平台*澎湖、貓嶼*可以看到平台就這麼小一片而已*

 

澎湖的夏天可不是開玩笑的,一行人被太陽晒的頭昏腦脹,

攝影工作也因為陽光太強烈導致反差過大而暫停,也就是攝影裡面常說的光線很硬。

就這樣熬到了接近黃昏的時候才得以開始拍攝。

原以為晚上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誰知道晚上才是如夢靨般的難熬。

因為畫面的需求,晚上還有拍攝月亮與海面夜景的需求。

白天時天光明亮,地上的電纜、視訊線,甚至較遠一點的玄燕鷗、鶵鳥等通通看得到。

但晚上擔心開燈會干擾燕鷗的作息,都只使用亮度極低的小燈光。

這時才發現根本是寸步難行!崎嶇的平台上充滿了訊號線、各式錄影設備、個人裝備等,

想不到還有趁著夜色慢慢接近我們的燕鷗大軍。

移動位置時怕沒踩穩跌倒、怕踢到訊號線、怕撞到腳架,更怕踩到燕鷗的鶵鳥,

形容整個攝影團隊困坐愁城一點也不誇張。

好不容易夜間畫面拍攝完畢,一行人才發現無法躺下睡覺。

因為用看的是覺得還算平坦的地面,躺下去才知道真的非常崎嶇,

到處都是凸起甚至是尖銳的小石塊,根本找不到一塊可以平整躺平的地方。

眾人就用各種離奇的姿勢躺著,因為又想要躺平、又要閃開突出的玄武岩。

但因為真的很累,所以一下下就睡著了。

若是以為這樣就到天亮了,那怎麼會是更難熬的夜晚呢?

只要睡著沒有在動作,鳥蝨就開始跳到你身上了。

雖然不會被咬,

但是這些鳥蝨在脖子、手臂、腳上等處走來走去真的很癢,癢到你無法睡覺!

於是打個盹就被癢醒全身拍一拍,好不容易喬好姿勢剛入眠就又被弄醒了,

更可怕的是出現了不少的蜈蚣。

晚上就在又要趕鳥蝨、又要隨時爬起來檢查周遭有沒有蜈蚣中慢慢的度過。

到了半夜一點左右,脾氣很好的攝助突然站起來邊摔衣服邊罵國罵,

就可以想像那些鳥蝨在當時有多令人沮喪了。

好不容易撐到快天亮了,攝影組已經準備好要拍海面上的日出。

天色漸亮,大家才慶幸昨晚真的都忍耐下來了,

原來這些鶵鳥、燕鷗趁著夜色到了離我們這麼近的距離。

如果我們亂走動,或許真的會踩死鶵鳥的。

結果當天是令人失望的,並沒有海面日出的畫面,大家只能沮喪的等著雲後日出。

就當太陽光從雲後露出時,突然間整個貓嶼的燕鷗全部都起飛了,

就在我們的前方、上方、後方、各個方向一起大聲鳴叫起來!

*貓嶼的日出*澎湖、貓嶼*太陽出現時,所有的燕鷗都一起鳴叫*

 

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的一瞬間,我想應該不只我在觀景器裡淚眼朦朧吧?

整個攝影團隊沒有人說話了,全部都浸淫在這個難以言喻的氛圍中,

眼睛在觀景器中看著燕鷗群飛與日出,耳朵聽到的全是鳥鳴聲。

整個過程大約持續了五分鐘左右。當空中鳥鳴聲漸減後,

突然有一位攝影師大喊了一聲『爽』!

這時大家如同大夢初醒般的紛紛發出爽快的叫聲,

好像真的想把前一晚的所受的鳥氣全部發洩掉。

突然有人發現我們身邊有一隻玄燕鷗的鶵鳥在呆呆的看著我們這群瘋子。

攝影師從身上拿出傻瓜相機,就這樣貼著牠拍下了這張讓我印象深刻的玄燕鷗。

*玄燕鷗*澎湖、貓嶼*島上的鳥都不怕人,反而是我們怕他*楊湘文攝影*

那時的感動一直到現在仍在,

只要看到玄燕鷗,就會讓我想起當天的狀況,仍舊可以使我感動莫名。

我想,我這一輩子都會繼續看鳥看下去吧!

只是很可惜的,當年在迷錄影,所以照片拍的有夠少的。

就在悲情但充滿感動的貓嶼結束後,攝影團隊一行人回到馬公後居然沒有休息,

換一艘船又轉往小白沙嶼,真的是有這麼熱血就是了(其實是拍攝經費有限)!

小白沙嶼是玄武岩保護區,

因為拍攝的需要,攝影團隊早將澎湖的玄武岩保護區、海鳥保護區都申請進入許可了。

小白沙嶼和貓嶼一樣是沒有港口的,但是比起貓嶼實在是好太多了。

小白沙嶼顧名思義就是有一片潔白的沙灘,所以直接像海軍陸戰隊那樣搶灘即可。

眾人將攝影器材、過夜的裝備等接力搬上沙灘後就急急忙忙紮營了。

這裡和貓嶼比真的是天堂啊!

架好帳棚和炊事帳,安頓好器材後躺下去的瞬間,每個人都在歡呼啊!

*小白沙嶼的營地*澎湖、小白沙嶼*由小白沙嶼制高點拍攝沙灘上的營地*

大夥兒都賴在柔軟的沙灘上了,此時已沒有人想要爬起來攝影,

連號稱鳥人的鳥老闆都決定補眠先。

睡著睡著突然下起了一場小雨把大家驚醒,嗯嗯!是該工作了。

就在細雨中看到了紅燕鷗叼著一尾丁香魚站在堐邊,雨絲加著背後的逆光,好美啊!

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紅燕鷗親切可人。

怎麼說呢?紅燕鷗是很兇的鳥,在護巢時絕不『腳』軟。

一般燕鷗或者說鳥類都有護巢、護幼的行為,

對於接近鳥巢、鶵鳥的不明生物進行誘騙、驅趕、攻擊等動作。

誘騙最厲害的行為就是擬傷,親鳥看到有侵入者接近鳥巢時,會跑到該生物前面假裝受傷,

可能假裝跛腳、可能假裝翅膀受傷把一邊的翅膀伸出在地上拖行。

*燕鴴*屏東、高屏溪*正在擬傷的燕鴴,假裝翅膀受傷,引誘掠食者靠近自己*

 

這時侵入者可能就會轉移注意力去追這隻親鳥,

親鳥就使出一跛一跛的、飛一小段就掉下來等演技誘使掠食者遠離鳥巢,

等到離的夠遠時,呵呵!突然恢復正常就飛走了,留下一臉錯愕的侵入者。

*東方環頸鴴擬傷*嘉義、布袋*東方也是演技派的擬傷高手*

 

但是紅燕鷗可不來這套演技派的,牠可是直接直球對決,

大多是用爪子猛力抓攫侵入者的頭部。

蒼燕鷗大多是嚇嚇人而已,雖然飛的很低,我還沒碰過真的攻擊下去的。

但曾親眼目睹過紅燕鷗攻擊同行的鳥友,就是直接往鳥友的頭部抓下去,

瞬間天空就飛舞著被抓掉的頭髮。

幸好人沒有受傷,但是真的對紅燕鷗的攻擊能力印象深刻。

好了,回到這隻雨中的紅燕鷗,斜雨中逆光的身影,真的是一改我對牠兇狠的印象。

雨勢稍歇,就開始努力的拍攝工作了。這裡除了紅燕鷗外還有為數不少的白眉燕鷗。

順著沙灘後方的坡道爬上了小白沙嶼的制高點拍一些空景,隨意走走到處拍拍,

拍了一下午的鳥覺得好累,就在太陽有點變黃時找了個景觀好的地方就坐下來休息。

坐著坐著,享受這難得的空檔時,突然有幾隻白眉燕鷗就降落在離我不遠處。

怕自己亂移動嚇跑了這難得接近的鳥,就靜靜的坐著,

緩慢的移動腳架想要拍下這難得的接近。

當然是拍到了,拍的時候眼睛都是貼在觀景器上的,心思也都在構圖、畫面比例等事上面。

當攝影到一段落了,將眼睛離開觀景器休息一下。

天啊!不看還好,一看真的是嚇到了,我居然被白眉燕鷗包圍了,我的四周都是鳥。

呵呵!不要想像成我手邊就有鳥的畫面啦!

真實狀況是大約以我為中心的若干公尺內沒有鳥,以外就都是鳥了。

各位可以想像成抗生素的紙錠擴散法(paper disk diffusion method),

就容易明白現場的狀況了。

那時的感動與當天早上日出時玄燕鷗群飛的感動不相上下,

原來人與鳥可以這麼地接近。只要我們願意靜下來。

小白沙嶼的錄影帶連結請按:小白沙嶼錄影連結請按我(會另開視窗)。

p.s. 當年是 DV,只有 720X480的解析度,就不要太要求了,已經是用 Canon XL-1 拍的。

除了澎湖的燕鷗讓我印象深刻外,再來的就是冰島的北極燕鷗了。

澎湖的燕鷗很親人,我想因為是在跨海大橋舊橋墩,離你有一個海的距離;

在貓嶼、小白沙嶼,可能是擠不下了只好往你靠過來。

但是在冰島,北極燕鷗就在大馬路邊築巢…….真的很令人難以想像。

冰島政府是我很欣賞的一種體制,我很喜歡小政府。

政府僅提供最基本的,其他人民要自負。

通往首都的海底隧道是單向的,每幾百公尺就有一個避車灣,誰晚到避車灣誰就要讓路。

挪威狹灣的橋樑更是兇狠,很多都沒有紅綠燈,

不僅單向還沒有避車灣,看到橋上有車還要開進去?就乖乖倒車倒出去吧!

冰島的公路除了主要幹道外,很多都是碎石子路,

大多數的路寬就是剛剛好讓你可以會車,即使一邊是斷崖也不會有護欄。

反正你要上路就自己小心,你要開車不留神開到斷崖下也是你自己的事喔!

這些北極燕鷗會在一些路比較寬的路邊築巢了,真的比隨便鳩還隨便耶!

*北極燕鷗坐巢*Örlygshöfn、冰島*就在大路邊隨地做個巢,隨便鳩表示欣慰及羨慕*

但是也可以發現這個國家的人民有多和善了,不會隨便找路邊的孵蛋的北極燕鷗麻煩。

甚至就在大路邊直接上演餵食秀了。

*北極燕鷗餵食鶵鳥*Örlygshöfn、冰島*平整的地方就是車道了,可以看到離路邊多近*

鷗亞科的則是對北極鷗印象非常深刻,

一般鷗亞科的鳥都給人一種很吵雜、聒噪、搶食的印象,尤其是在海底總動員裡面。

那一幕眾多海鷗大叫著『mine、mine、mine』真的是很可怕啊!

在北極時,我們在海冰的邊緣尋找北極熊,找到的時候北極熊居然跳海游泳走了,

*北極熊*Pond Inlet、加拿大*同場加映,北極熊跳海游泳,還會不時回頭看我們*

 

我們只好坐在海冰邊緣繼續等獨角鯨路過。

突然發現剛剛北極熊站著的地方有一隻絨鴨的屍體,

幾乎沒有頭部了,不是很好認,加上帶隊的 Innut 嚮導說不可以拍屍體,而且態度很堅決,

嗯!看看嚮導背上那支可以獵殺北極熊的長槍,我決定相信他是認真的。

他們說這是他們的禁忌,因此也不好去翻弄確認他到底是誰。

我們離開後來了幾隻北極鷗,本來以為是要來吃絨鴨的,

誰知道就靜靜地站在絨鴨的身邊,偶而翻弄一下絨鴨,但是確定沒有吃他。

*北極鷗*Pond Inlet、加拿大*

 

真的和印象中的鷗都不一樣,沒有吵雜的叫,也沒有躁動,就只是靜靜地站著。

也由於北極鷗本身就是充滿喜感的樣子,讓我覺得在海冰邊緣在上演一齣黑色喜劇。

高緯度地區的鷗是非常地常見了,去日本北海道、冰島、法羅群島、挪威等地看鳥時,

海邊、港口邊真的都是滿滿的鷗。

不過這些鷗就如同剛剛說的那樣吵雜、爭食。所以才會對北極鷗印象如此深刻。

*銀鷗搶食*Gamlarætt Ferry Port、法羅群島*銀鷗要搶暴風鸌的食物*

 

最後一樣是鳥店長畫的圖文版,個人覺得圖文版其實比較好閱讀。

而且這週還有彩色繪圖呢!但是又希望文章內有照片,真的是兩難啊!

 

發表於 未分類,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201 鳥類週報第十週鷗科(鷗亞科)

鳥類週報第十週 鷗科(鷗亞科)

這週終於來到了大魔王之一的鷗亞科了。

鷗科的分類在上週的燕鷗亞科中已經提過了,粗分為鷗、燕鷗、剪嘴鷗、玄燕鷗四種。

這週要說的鷗就是最後一個大類。

鷗科中比較混亂的就是大鷗了,偏偏只要是想到海邊、港口,

尤其是國外的港口,大家腦海中一定浮現滿滿的海鷗在天空中飛翔、地面上行走。

或是卡通裡面一起喊著『買買買』的海鷗。

海鷗與我們生活如此接近,

沒有把他搞清楚好像很不舒服,但是要搞清楚就得花一些精神來談談分類。

但是上週說過了,好像有點偏離當初寫鳥類週報的初衷了,

本週還是會提到分類上的變動,沒辦法,這是要搞清楚鷗亞科的宿命。

我們就先來看看大鷗吧!

所謂的大鷗就是大型的鷗,若是以體長 50cm 以上來分界的話,

常見的大致上就是灰背鷗、織女銀鷗(銀鷗)、蒙古銀鷗、小黑背鷗,

漁鷗、海鷗等在台灣就不是常見的了。

海鷗在前面被我當成統稱,但還是要說清楚,海鷗可是 Larus canus 種的正式中文名喔!

*(歐亞)海鷗*Runde、挪威*這就是海鷗,不過這個海鷗是專指 Larus canus

在 eBird 上比較好,稱為歐亞海鷗,這樣要搜尋資料時比較不會跑出一推莫名其妙的網站。

為什麼說目前呢?

因為鷗的觀察環境大多不良,鷗常出現的地方不是在風很大的海邊就是在天上噴來噴去的。

但是因為長得都很像,不停下來讓你好好的看,有時還真的不是很好區分。

比方說數十年前鳥會的紀錄就只有灰背鷗(舊名大黑脊鷗)和銀鷗(舊名為黑脊鷗),

以目前來看,這個記錄就不太可靠了,當然不是以前的人看鳥不認真。

一來是分類系統或是分類資訊不夠發達,別忘了,當年可是沒有網路可以問人、查資料的。

但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影像處理技術的進步,也就是數位相機發展上的神速。

自從有了數位相機之後,子彈(底片)變得不用錢了,照片就開始大量產出了。

當畫素愈來愈高,現在 0.5億畫素的相機滿天飛,

(好啦!就是 5000 萬畫素啦!但是我總覺得講 0.5億看起來比較威。)

看不清楚是吧?100% 全格放夠清楚了吧?

所以鳥類的細節愈看愈多,以前分不出來的種,對現在來說簡單了一些。

分不出來的丟上網路,自有一堆神人幫忙解答,

雖然有些神人也不知道是真神還是假神就是了,

但是有說錯自會有其他人出來指正,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

因為上述的原因,使得辨識鳥種愈來愈難也愈來愈簡單…….,不過我個人是傾向前者。

有時看到一些鳥種辨識的描述,看到後來都覺得自己不會看鳥了。

這些大鷗多出現在海邊、港口,

澎湖馬公港的冬天就會有這些大鷗,台灣本島的大溪漁港、宜蘭的蘭陽溪口、

桃園的許厝港溼地、台中大肚溪口、彰化的漢寶溼地、嘉義的鰲鼓、布袋溼地、

台南的七股濕地等,都是著名的賞鷗地點。

我們先談談灰背鷗(Larus schistisagus),灰背鷗就是大黑脊鷗,

這些中文鳥名的變動對我這種老人真的很辛苦。

尤其是我有一大段時間是自己在看鳥,就是看爽的,一本 Birds of Japen 打天下。

反正看爽的嘛!也就沒有跟上鳥類改名的風潮。

為了照顧和我類似狀況的孤鳥,所以我都還是會寫出舊的鳥名,

讓一些孤鳥可以知道說的這位到底是誰。

Larus可是很大的一屬,這是北半球鳥類中物種多樣性最高的。

在 2005-2007 年間,有不少種被分出去了獨立成一個屬,總共分出去了四個屬。

Larus這個屬名是從拉丁文轉換的,就是指海邊的大型海鳥或是鷗,

種小名schistisagus是石板灰(schistus)和披風(sagus)的複合字,

顧名思義,可以想像出灰背鷗就是一種背部是石板灰的大型海鳥,

所以中文名會改成灰背鷗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灰背鷗最大的特點除了石板灰的背部以外,就是接近翅膀末端的位置有一道白色,

翅膀收合時就像一個 V 字型的白帶。

*灰背鷗*紋別港、北海道、日本*

除了這點以外,灰背鷗是常見大鷗中背部顏色最深的(個人覺得他的背部顏色真的不深),

*灰背鷗*禮文島、北海道、日本*好啦!我承認他還真的是比較深色*

成熟個體下嘴喙先端會有一個紅斑。

*灰背鷗*禮文島、北海道、日本*這是禮文島海邊灰背鷗的營巢區*

說到這裡就是大鷗最麻煩的地方了,先不說體色,那更複雜,只看嘴喙的話,

灰背鷗第一年嘴喙是黑色的,第二年只有上下嘴喙的先端是黑色的,

第三年大致上褪至灰黑色和一點點橘紅色混合,第四年才是黃嘴下嘴喙先端紅。

一般大鷗大致上第四年已經接近或是已經成體了。幸好,腳粉紅色的四年都沒變。

這些大鷗分類很困難的原因是鷗屬有所謂的 Ring Species(環形雜交種),

就是因為地理隔離等因素而產生了基因連續性變異。

相鄰棲地的兩個種可以雜交,不相鄰棲地的不行雜交,

但是首尾相鄰群體卻因為基因變異過大而不能雜交了。

分布於北極圈外環的鷗屬可說是環形雜交種教科書等級的範例了。

從英國開始往北美、東西伯利亞、西伯利亞、北歐,

這樣剛好形成一個環狀,共有七種(含亞種)。

其中一和二可以雜交但是一和三不行,以此類推,但是最後的一和七也不行雜交。

北歐和英國明明很近,但是北歐和英國的種卻因為基因遞變後差異太大而不能雜交了。

也就是銀鷗本身的微小差異已經更多了,

但是有些還會和一些同域的不同種鷗雜交,使得分類上又更困難了。

不過另外一個研究顯示環北極圈鷗屬不是由一到七這樣演化的,

是另兩種演化路徑的合體,只是剛好形成一個環狀。

銀鷗(Larus argentatus)目前是認為五個亞種,

台灣有的銀鷗是織女銀鷗(L. a. vegae)、蒙古銀鷗(L. a. mongolicus)。

種小名 argentatus 就是拉丁文的銀色。

也是形容背部的顏色,所以他的顏色用想的就知道比第一種灰背鷗的石板灰來的淺。

vegae 是來自一艘瑞典的極地探險船的名字,蒙古就很明顯是來自地名了。

蒙古銀鷗以前是在裡海銀鷗底下的亞種,現在則是歸類到銀鷗底下。

銀鷗有五個亞種好像很複雜,如果分成三群(group)來看就比較簡單了。

一是銀鷗群(argentatus group)或稱歐洲銀鷗群,

*銀鷗*Vestland、Sætreviki、挪威*在歐洲拍的,當然是歐洲群囉*

有兩個亞種,L. a. argentatus L. a. argenteus 這兩個亞種名是要搞死誰啊?

長得像就算了,連名字都要這麼像!

第二是織女銀鷗群(vegae group)或稱西伯利亞鷗群,就是台灣看得到的兩種了。

*銀鷗(織女)*嘉義布袋*銀鷗的織女亞種*

*銀鷗*嘉義布袋*應該是第二年冬羽*

第三是北美銀鷗群(smithsonianus group),就是北美銀鷗L. a. smithsonianus)。

這樣分類就簡單多了,就是北美群、歐洲群、西伯利亞群,

其中北美群和歐洲群一直有要分家獨立成屬的看法。

好了,一定很多人很好奇(有嗎?),蒙古銀鷗和織女銀鷗要怎麼分?

大多數的蒙古銀鷗嘴先紅端前有一條小黑線,好了,結束了。

其他的特徵真的不是很明確,圖鑑上有寫蒙古頭型較圓,

但是你看同一本圖鑑上的照片,根本是織女比蒙古還要圓啊?

停棲時初級飛羽末端白點稍大,另一種是停棲時初級飛羽末端白點較大,

嗯嗯!到底是稍大比較大還是較大比較大?

算了吧!如果你看 eBirds 上的手繪圖,五個亞種我看起來都長得一樣…….

或許是我沒天份吧!因此這邊就不細說這兩個亞種的差異了。

不過如果運氣好碰到黃腳的,那就是蒙古銀鷗不會錯了。

*銀鷗(蒙古)*嘉義布袋*剛好是黃腳,嘴喙紅色前有黑斑,銀鷗的蒙古亞種*

小黑背鷗(Larus fuscus)種小名 fuscus 就告訴你是黑色的了。

*小黑背鷗*Leynar, 法羅群島*前面是成鳥,後方可能是第三年夏(還是成非繁)*

他和銀鷗其實非常類似,以前的分類還有過視為同種。

*小黑背鷗*Norðdepil、法羅群島*除了腳的顏色,其他和銀鷗真的很像*

這個種一樣有五個亞種,台灣出現的是 Larus fuscus heuglini

也就是小黑背鷗又名灰林銀鷗的由來。主要的特徵是腳黃色,但是仍有些許是粉紅色個體。

大鷗真的很難分,幸好台灣有超好心人士整理了不同齡這些大鷗羽色上的變化,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至他的網頁觀看。

很好搜尋,只要打上『銀鷗 辨識』,就會看到台灣銀鷗及小黑背鷗辨識的網頁。

如果真的不想去細分,在eBird 的登錄上就選比較大的類別,比方說銀鷗、大鷗類即可。

再來就是體長小於 50cm 的小型的鷗,常見的紅嘴鷗(黑頭鷗)、黑嘴鷗、黑尾鷗。

紅嘴鷗(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的英文名是黑頭鷗,

因為台灣看到的大多為非繁殖羽,最大的特徵就是紅色的嘴。

*紅嘴鷗*嘉義布袋*紅嘴鷗的冬羽*

但是繁殖羽時整個頭部會變成黑色的,這也是這個屬名的由來,就是有顏色的頭部。

而且紅色的嘴也會變成暗紅色,此時紅嘴的特徵反而不明顯了。

*紅嘴鷗*Seltjarnarnes、冰島*繁殖羽狀態的紅嘴鷗*

嘉義沿海溼地是紅嘴鷗在台灣最大的棲息場域了。

和紅嘴鷗最像的是棕頭鷗,甚至有些分類學者認為是同一種。

但是台灣棕頭鷗屬於迷鳥,可以用虹膜顏色以及翼尖白斑有無區分。我們就先不討論了。

還有一種和紅嘴鷗長得很像就是黑嘴鷗了。

eBird 上黑嘴鷗的學名是Saundersilarus saundersi,奇怪,紅嘴鷗屬於頭部有顏色的屬,

那黑嘴鷗整個頭都是黑色的,怎麼不是在 Chroicocephalus 屬裡面?

其實是有些分類學者認為他是Chroicocephalus saundersi

當然囉!更早以前全部都是 Larus 這一屬的。

黑嘴鷗因為繁殖地受到開發壓力,因此族群銳減,在鳥類紅皮書中屬於易危(VU)物種。

在野外觀察的話,黑嘴鷗比紅嘴鷗小一號,嘴喙是黑色的,並不會太難區分。

*黑嘴鷗*嘉義布袋*黑嘴鷗明顯比紅嘴鷗小一號,後面的禮海燕鷗是最大型的燕鷗*

黑尾鷗(Larus crassirostris)特徵還算明顯,學名就告訴我們這是嘴巴很粗壯的。

除了嘴很粗壯外,成鳥的嘴喙先端有一大型黑斑,黑斑的前後帶點紅色,

可別小看這個特徵,這種顏色的排列可是只有黑尾鷗有喔!

*黑尾鷗*天売島、北海道、日本*嘴先顏色的排列是其特徵之一*

尾羽有一道黑色的寬帶,翼尖沒有白斑,這些都是主要的特徵。

*黑尾鷗*禮文島、北海道、日本*這是在前往禮文的渡輪上拍的,黑色尾羽相當明顯*

至於不同齡的亞成鳥,嘴端大致上就是黑色的,尾羽的寬帶與體色較為接近,約為深褐色。

*黑尾鷗*天売島、北海道、日本*天売島公路邊的集體營巢區*

好囉!台灣常見的鷗科鳥類大致上分為兩週把他說了一遍,有的很好認,有的很難認。

但是個人覺得就不要強求了,看鳥可以很難也可以很簡單,一切都是看賞鳥的目的了。

如果是做調查,當然可以多準確就要多準確。

但是如果只是欣賞大自然,接近大自然,那就開心就好。

最重要的是要可以沉浸在每一次看鳥的快樂中。

++++++++ 同場加映 ++++++++++

我們也來看看一些台灣較少出現或是不會出現的鷗亞科鳥類。

三趾鷗(Rissa tridactyla)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學名就告訴我們他是黑色腳的三趾鷗。

*三趾鷗*Dalvik、冰島*黃嘴黑腳為其特徵*

*三趾鷗*Dalvik、冰島*個人覺得看不到腳時很像小了一號的歐亞海鷗*

或許有人很好奇,不是說鷗亞科是大魔王嗎?那我怎麼敢確認這些照片的分類是對的?

當然,如果有錯,真的拜託一定要指正,其實我寫的也很心虛啦!

不過因為地理分布的關係,所有很多時候是用偷吃步的。

比方說銀鷗,銀鷗個人覺得和灰背鷗真的很像…….

有些銀鷗背也很深色,有些灰背鷗的背十分的淺。

但是在日本北海道銀鷗是冬候鳥,僅有灰背鷗會在北海道繁殖。

北海道以及周邊四個小島我都是六月去的,因此北海道拍到在繁殖的一定是灰背鷗。

而我在布袋拍到的蒙古銀鷗剛好是黃腳的,所以也可以和織女銀鷗分開。

大黑背鷗(Larus marinus)則是最大的鷗,僅分布在美東到歐洲西邊海岸之間。

*大黑背鷗*Neðri Arnardalur, 冰島*應該是第二齡夏*

而灰背鷗小了一號,分布在東北亞到阿拉斯加邊緣。兩個物種分布沒有重疊。

雖然背都很黑,但是不同地區拍到的就不用擔心會認錯。

要不然雖然小了一號,但是在沒有可以比較之下,有時還真的是會令人疑惑。

*大黑背鷗、銀鷗*Ólafsvík、冰島*大黑背鷗和銀鷗的混群*

在加拿大的極圈內看最多的就是北極鷗(Larus hyperboreus)了,

一直覺得北極鷗長得好有喜感。

*北極鷗*Pond Inlet、加拿大*很有喜感的鳥,即使站在絨鴨的屍體旁邊*

好的,終於把鷗科說清楚了,下一週就比較輕鬆了,

雖然還是聊聊鷗科,但是聊的是一些看鷗科的美好回憶。

畢竟鳥類週報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想要分享看鳥的喜悅以及心得。

末了當然不可以忘記看看小佩店長畫的可愛插圖。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21121 鳥類週報第九週 – 鷗科燕鷗亞科

第九週鷗科(Laridae)燕鷗亞科

鷗科是非常複雜的一科,分類的難度大概在鶯之下鷸之上吧?這當然是個人意見啦!

為什麼說是鷸之上呢?大家不是常常說遇鷸寡歡,就是碰到鷸科的就開心不起來,

不只不開心,還會猶鷸不決,最後還會得憂鷸症,可見鷸科分類上的難度了。

鷗有這麼難嗎?個人認為真的很難。

難的除了外型分類的部份,還有一大部分是難在分類系統不斷地在改變。

一下子告訴你誰和誰裂解了,以後這個和那個是不同種喔!

過沒多久又和你說,齁齁齁!他們又合併了喔!誰和誰以後又不用分了。

起碼鷸科的不會這樣搞啊!!!!

至於鶯呢?加總鷸科的難認加上鷗科的分分合合。建議是直接放棄可能會比較快。

再加上鷗科內的鷗亞科,許多在不同年齡還會有著完全不同的羽色、嘴先端顏色的變異。

看到一隻鷗,可能是換到一半,也可能是換好了等等。

所以鷗科大概要花上九天九夜,在天橋下不斷地播放才說得完。

鷗科是屬於鴴形目(Charadriiformes)的,一般來說鷗科分成燕鷗亞科和鷗亞科。

我們先不管亞科的問題,我們直接來看大類好了。

就是 Noddies(玄燕鷗)、Skimmer(剪嘴鷗)、Gulls(鷗)、Terns(燕鷗)這四大類。

我們先就台灣看得到的大類一個一個看下去。

首先是Noddy,就是玄燕鷗。玄燕鷗中成員最多的一屬是 Anous。

看到這邊一定又有人很好奇了,這個字是哪裡來的呢?

Anous是古希臘文,就笨蛋的意思…….真的很奇怪耶!為什麼這麼喜歡叫人笨蛋呢?

你看一門忠烈的鰹鳥,從英文名到屬名都是笨蛋,結果玄燕鷗的屬名也是笨蛋。

說到 Anous 屬,其中的藍玄燕鷗和灰玄燕鷗兩種本來是 Procelsterna 屬。

但是因為分子生物分類的結果,又被拉回笨蛋屬了。

玄燕鷗中還有一屬是 Gygis ,這個名字就好多了,是古希臘文的神話之鳥轉換過來的,

明明是同一類,這個是神話,另一個是笨蛋。

不過一個是黑灰色的,神話之鳥可是全白的,所以種小名 alba 就是白色的意思。

不過這也是因為分子生物分類的關係,才發現他其實和笨蛋屬的關係比較接近。

澎湖看得到玄燕鷗(Anous stolidus),剛剛說 Anous 是笨蛋的意思,

很不幸的,stolidus 在拉丁文中還是笨蛋。唉!真的是欺負鳥不會說話耶!

玄燕鷗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優雅的燕鷗了。

*玄燕鷗*澎湖頭巾嶼*

因為玄燕鷗是邊飛行邊啄食水表的小魚,和一般燕鷗直接俯衝入水的抓法是不一樣的。

所以常可見到玄燕鷗用腳輕輕的在水面上點水,不會像其他燕鷗那樣急躁衝進水中。

在澎湖最大的營巢棲地應該就是貓嶼了,頭巾嶼、南鐵鉆也可以見到少許的營巢。

台灣大概常見的就是玄燕鷗,黑玄燕鷗(Anous minutus)不時還是會有些零星的紀錄。

黑玄燕鷗看種小名(minutus)也知道黑玄燕鷗比玄燕鷗小隻一點,

而澎湖的玄燕鷗也的確是這一屬裡面最大型的。

Skimmer(剪嘴鷗)在台灣沒有,再來先跳過大魔王級別的 Gulls(鷗)。

我們先來看看澎湖夏日最耀眼的明星– Terns(燕鷗)。

燕鷗以前是獨立成燕鷗科的,後來才又被併入鷗科。

燕鷗和鷗外觀上最大的區別除了有更細長的翅膀外就是嘴喙了。

燕鷗的嘴喙上下嘴幾乎等長,而鷗上嘴較長而且前端多呈彎鉤狀。

澎湖常見燕鷗除了已經說的 Anous 屬之外,

還有 Onychoprion 屬的白眉燕鷗(O. anaethetus)、

*白眉燕鷗*澎湖南海*

Sternula 屬的小燕鷗(S. albifrons)、

*小燕鷗*嘉義布袋*

Sterna 屬的紅燕鷗(S. dougallii)、

我發現我紅燕鷗的照片很少,應該是當年瘋錄影,所以幾乎都是影片。

後來開始用數位相機拍照後,就都只跑南海了,因此很少紅燕鷗的照片。

影片請自行前往水管上面看,請按後方連接(會自動開新視窗),2006 拍攝的澎湖燕鷗

*紅燕鷗、白眉燕鷗、玄燕鷗*澎湖海域*

蒼燕鷗(S. sumatrana)、

*蒼燕鷗*澎湖西吉嶼*近乎全白的蒼燕鷗在黑色的玄武岩前更顯突出*

Thalasseus 屬的鳳頭燕鷗(T. bergii)。

*鳳頭燕鷗*基隆潮境公園*

當然別忘了近年在吉貝曾發現過另一種神話之鳥 – 黑嘴端鳳頭燕鷗(T. bernsteini)。

我們就一個一個看下去。

白眉燕鷗屬於中大型的燕鷗,只比玄燕鷗小一點點。顧名思義就是有一道很明顯的白眉。

Onychoprion 中文名為棕背燕鷗屬,也就是這一屬的燕鷗背部都是棕色的。

不過他的拉丁文屬名是來自古希臘文,前半段是爪、腳爪的意思,後半段是鋸齒狀。

下次看到白眉燕鷗時,我想注意看一下他的腳爪,看看是不是真的如屬名的描述。

*白眉燕鷗*澎湖南海*有伸出腳爪,但是這麼遠怎麼可能看得出來有沒有鋸齒狀*

不過他的種小名……….一樣還是笨蛋的意思。

真的好想統計一下,到底有多少鳥的種小名、屬名、英文名是被叫做笨蛋。

*白眉燕鷗*澎湖南海*這隻是有上腳環的,可惜鐵環上的字不清楚而無法回報*

同樣的,也是以貓嶼為最大的繁殖場域,

不同於玄燕鷗的是,白眉在北海的錠鉤嶼、北鐵鉆也是有繁殖場的。

小燕鷗就算是小型的燕鷗了,只有白眉燕鷗的 2/3 大小。

他的屬名就是『小型的燕鷗』,種小名則是『白色的前額』。

*小燕鷗*嘉義布袋*小燕鷗的白額非常明顯,也是種小名的描述特徵*

最大的行為特徵是可以定點於空中,看到獵物後再俯衝入水。

在澎湖本島的青螺溼地設有繁殖期的保護區,另近年在北海的澎澎灘是最大的繁殖地。

其他如險礁、小白沙嶼等也都有繁殖記錄。

紅燕鷗和蒼燕鷗是同一屬的,脾氣也是一樣的火爆!

個人認為澎湖最喜歡給人爆頭的大概就是他們兩位了。

只要在繁殖期接近他們的巢位,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他們就會從空中俯衝而下攻擊。

大多是邊飛邊叫邊俯衝,但是有時會真的衝到頭頂用腳爪攻擊。

所以為了自身安全,當然也為了不要過度打擾野生動物,

發現野生動物有警戒、攻擊行為時,建議就是該後退的時候了。

屬名就是來自古英文的燕鷗。紅燕鷗的種小名則是紀念一位蘇格蘭的醫師兼採集者。

由於紅燕鷗的振翅頻度淺且快,所以我常常說他是『拉拉ㄘㄨㄚˋ』的鳥。

在澎湖以北海的雞善嶼和小白沙嶼為主要的繁殖地。

紅燕鷗的『紅』是來自胸前隱約的玫瑰紅,可惜我一直都未曾見過。

不過查資料看到張至善先生寫說只有在繁殖初期很短的時間會出現,

而且嘴喙黑色也是剛到繁殖地才會看到。所以以後要看紅燕鷗要早點去看。

才有機會看到紅燕鷗英文名中的 Roseate。

*紅燕鷗*金門烈嶼*紅燕鷗繁殖初期嘴喙呈現黑色,尾羽長度超過翅膀甚多*

P.S.一直覺得這兩隻好像應該是要配對了,一直都是黏梯梯的。

說到紅燕鷗就不得不提北極燕鷗(Sterna paradisaea),我總覺得兩者外觀非常地類似。

*北極燕鷗*Örlygshafnarvegur, Westfjords、冰島*北極燕鷗長得與紅燕鷗非常相似*

不過幸好分布相差甚遠,北極燕鷗是在北極繁殖、南極渡冬,算是勞碌命的鳥了。

以前認為一次遷徙來回大概有3 至 4 萬公里,但是最近的研究發現是 7 萬公里!

很難想像耶!一隻只有 100 公克左右的小鳥,每年要這樣飛來飛去的。

不過也因為這樣飛,讓他成為生活史中可享受最多太陽照射的生物了。

蒼燕鷗除了眼睛向後頸延伸的黑線外,整隻幾乎都是白色的燕鷗。

和玄燕鷗一樣是屬於捕食水表的魚類,除了脾氣火爆外,算是優雅的燕鷗之一。

個人比較喜歡去跨海大橋觀察蒼燕鷗,蒼燕鷗會利用跨海大橋舊橋墩當做岩盤來築巢。

*蒼燕鷗*澎湖跨海大橋舊橋墩*正在抱卵的蒼燕鷗*

因此只要在新的跨海大橋上即可看到從孵卵到育雛的整個過程。

不過說真的,每次看他們在那邊築巢心情很複雜啊!

一來是很開心啊!一個橋墩左右各一窩,有時還佔著中間變成獨門獨院的。

*蒼燕鷗*澎湖跨海大橋舊橋墩*獨門獨院的蒼燕鷗*

和貓嶼、雞善、錠鉤擠在一起繁殖的燕鷗們相比,簡直就是別墅對比集合住宅。

憂的是就橋墩就是一個平面,萬一有颱風路過的話,我想大概整個巢都會被吹散。

所以在這邊築巢真的讓人看了心驚膽跳的。

最後是鳳頭燕鷗,主要的特徵就是頭後有羽冠,因此稱為鳳頭。

Thalasseus 是來自古希臘文的『海』,種小名則是以第一位發現為命名。

鳳頭燕鷗為澎湖六種繁殖燕鷗中體型最大的,常可在馬公港裡面看到。

澎湖的頭巾嶼、南鐵鉆有築巢的紀錄。

有此一說,就是配對成功的都出去生孩子去了,留在馬公港內的都是單身的。

*鳳頭燕鷗*澎湖馬公港*傳說中的黃金單身漢或者是失戀陣線聯盟成員*

鳳頭燕鷗與另一種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外觀十分的類似,

差別在黑嘴端的體型較小且嘴喙先端是黑色的,而鳳頭燕鷗則是整個都是亮黃色。

我常開玩笑說,那是鳳頭燕鷗吃完小卷忘了擦嘴巴,所以前端還是黑黑的。

為什麼黑嘴端鳳頭燕鷗會被稱為神話之鳥呢?

就是可以確定的紀錄實在太少了,而且可確認資料的年代都很久遠,

保守估計大約有 60 年以上完全沒有任何發現的記錄。

直到 2000 年由梁皆得導演在馬祖發現後,才確定該種鳥類並未滅絕。

目前除了馬祖以外,澎湖的北海也有發現繁殖的紀錄。

除了澎湖常見的六種夏候鳥之外,燕鷗還是有冬候鳥的。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黑腹燕鷗(Chlidonias hybridus)了。

*黑腹燕鷗*嘉義布袋*黑腹燕鷗成群的站在魚塭邊的電線上*

黑腹燕鷗到了 11 月以後常可在台南北門的井仔腳附近看到成千上萬的群聚。

井仔腳外的黑腹燕鷗群聚和滿州里德橋的落鷹很像,

每到黃昏時分,數千隻的黑腹燕鷗就會在這邊盤旋、群飛、降落,非常地壯觀。

*黑腹燕鷗*台南井仔腳*黃昏時的群飛最是壯觀*

黑腹燕鷗的屬名是來自古希臘文『像燕子般的』,種小名則是來自拉丁文的『雜交種』。

因為命名者認為他是白翅黑燕鷗(C. leucopterus)和普通燕鷗(S. hirundo)的雜交種。

*白翅黑燕鷗*嘉義布袋*中間那隻身體全黑的就是白翅黑燕鷗繁殖羽*

不過會這樣想好像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黑腹燕鷗和白翅黑燕鷗的非繁殖羽真的很像,

大多僅能用眼後的黑斑延伸的位置來判斷。

黑腹燕鷗的眼後黑斑不會低過眼睛,白翅黑燕鷗的會,

可以想像白翅黑燕鷗是戴著黑色耳罩的。這麼像難怪會被當成雜交種。

*前面的為白翅黑燕鷗*高雄東沙島*後面的是黑腹燕鷗,均為非繁殖羽*

不過白翅黑燕鷗應該是會和黑燕鷗(C. niger)雜交就是了。

而白翅黑燕鷗也是台灣魚塭區域常見的冬候鳥,也常和黑腹燕鷗混群,

因此正確的辨識兩者,常常是賞鳥人必修的課題之一。

台灣除了上述兩種燕鷗的冬候鳥外,

還有一種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燕鷗 – 裏海燕鷗(Hydroprogne caspia)。

*裏海燕鷗*嘉義布袋*裏海燕鷗在紅嘴鷗間可以看出體型的差異*

*裏海燕鷗*嘉義布袋*即使在黑面琵鷺前,仍是可以感受到裏海燕鷗的大*

(此處裏海的裏採用 eBird 上的中文名)

裏海燕鷗常可以在鰲股溼地、布袋鹽田、金門等處均可發現群聚。

體型很大但也是用俯衝入水捕食魚類,感覺上就像大型的俯衝式轟炸機。

屬名也是來自古希臘文,是水和燕子的複合字,

種小名就是轉換自拉丁文的裏海,也是中文名裏海燕鷗的由來。

台灣常見的鷗科中的燕鷗亞科就大概這些,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少見或是不好找出來的燕鷗亞科成員。

不過我還是打算就停在這邊了。實在是已經太多字了。下次我們再從鷗亞科開始介紹囉!

對黑腹燕鷗和白翅黑燕鷗分辨有困難的朋友,可以看看鳥店長畫的很可愛的插圖喔!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21114 鳥類週報第八週 – 鸊鷈科

鳥類週報第八週 鸊鷈科

小鸊鷈應該是許多賞鳥人的入門鳥種之一,

*小鸊鷈*嘉義布袋*小鸊鷈鶵鳥早熟,出生即會游泳*

但是卻也是最常唸錯的鳥名之一,鸊鷈讀做ㄆㄧˋㄊㄧˊ。

鸊鷈科(Podicipedidae)是屬於鸊鷈目(Podicipediformes),

而整個鸊鷈目也就這麼一個科而已,看起來好像比鰹鳥更來的一門忠烈了。

不過在以前的分類系統上,鸊鷈科是屬於 Colymbiformes,

當然如果硬要給他中文,當然也可以叫做鸊鷈目就是了。

這個目裡面包含了鸊鷈和潛鳥(loon),其實會這樣分類也是情有可原啦!

*紅喉潛鳥*Mývatn、冰島*可以看到潛鳥的腳也是長在身體的最後面*

畢竟鸊鷈和潛鳥都是潛水鳥類,而且都是屬於利用腳推進的。

*冠鸊鷈*金門慈湖*鸊鷈科的成員都很會潛水抓魚*

*冠鸊鷈*金門慈湖*鸊鷈科的成員都很會潛水抓魚*

只是後來發現,

原來這兩類生物只是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結果,因此又把他們拆散了。

我們先來聊一下趨同演化,就是在演化上兩個沒有親緣關係的生物類群,

因為生活環境相似或是為了相似的功能而有著類似的身體結構。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頭足類的眼睛和我們的眼睛起源完全不同,但是有著類似的功能。

鯨魚的尾部和魚類的尾鰭、蝙蝠的翅膀和鳥類的翅膀等也是屬於趨同演化。

趨同演化是分類上的大敵,尤其是在傳統形質分類上,

要非常注意兩種生物相似的部位是趨同演化的結果還是親緣關係接近的結果。

總之,後來的分類發現潛鳥和鸊鷈關係離滿遠的,所以就分開了。

好奇的各位一定會想知道,那誰和鸊鷈關係比較接近呢?呵呵!答案是紅鶴。

*大紅鶴*嘉義布袋*曾經出現在台灣,謎一般的大紅鶴*

這個真的很令人難以接受吧?明明就長得完全不一樣,而且生活環境也完全不同。

但是不管在分子生物的證據或是解剖學上的證據,都是很強力支持這兩類群關係很近,

甚至是單系群(monophyly)。好吧!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從外表上來理解。

再回頭來看看鸊鷈目中Podicipes這個字,也就是科和目名的原型,

這是從古希臘文轉換過來的,就是潛水者的意思,顧名思義,這個目的成員都很會潛水。

不過在拉丁文中,指的是腳長在肛門後面。個人是覺得這個字源比較正確一些。

小鸊鷈(Tachybaptus ruficollis)絕對是這個目中的佼佼者!

為什麼這麼說?剛剛不是說了,鷈形目的都很會潛水?

Tachybaptus 屬更是不得了,這也是從古希臘文轉換的,就是下潛很快的意思!

ruficollis 則是古拉丁文和現代拉丁文的綜合體,紅色的脖子。

屬名都說他是下潛很快的一群了,當然絕對是潛水目中的佼佼者囉!

剛剛說過這些鳥是以腳為推進力的潛水鳥類,所以腳長在體幹的很後面,

腳長在這麼後面,在陸地上行動當然不方便,因此他們鮮少上岸。

為了有更好的推進力,鸊鷈擁有瓣足,

就是腳趾之間沒有完全以膜相連,而是利用膨大的瓣足來增加推進力。

所以他們就更能適應在水中生活了。

既然陸地上行走不太行,所以巢也是築在水邊,鶵鳥出生後很快就能游泳了,

但是大多數時間還是喜歡擠在親鳥的背上,由親鳥揹著到處游動。

每次看到親鳥揹著小朋友游來游去的畫面,都覺得超級療癒的。

*小鸊鷈*屏東大鵬灣*有時親鳥會揹著幼鳥游來游去*

*小鸊鷈*嘉義布袋*幼鳥圍著母鳥,宛如航空母艦的戰鬥群*

鸊鷈台灣最常見的就是小鸊鷈了,屬於留鳥,會在台灣繁殖。

而金門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冠鸊鷈(Podiceps cristatus)了,在金門是屬於常見冬候鳥,

*冠鸊鷈*金門慈湖*冠鸊鷈的兩個角是最明顯的特徵*

在慈湖、各個海岸線幾乎都可以看到,有時可發現達十數隻的群體。

Podiceps 指的也是腳長在身體後面。

*冠鸊鷈*金門慈湖*冠鸊鷈的腳也是長在身體的最後面*

至於角鸊鷈(P. auritus)、黑頸鸊鷈(P. nigricollis)就是屬於稀有冬候鳥了。

*角鸊鷈*Mývatn、冰島*角鸊鷈就在米湖的步道邊築巢,正在抱卵中*

雖然目前小鸊鷈在台灣還算普遍,但是以我們把埤塘填平或是增建光電設施的速度,

誰知道小鸊鷈在台灣還能當普遍留鳥多久?

*小鸊鷈*利尻島、日本*有時很喜歡起霧的湖泊那種飄逸的感覺*

末了附上本次的插畫版。

 

小鸊鷈的潛水能力非常好,可以閉氣很久。畫中的小鸊鷈還在水中吃點心聊八卦。

旁邊的人類早就受不了了,連魚類都覺得很奇怪。很有意思的插畫。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109 鳥類週報第七週 – 鷺科

鳥類週報第七週 - 鷺科

鷺科是因為分子生物技術而從鸛形目被分到鵜形目的。

不過說真的,那個外型怎麼看都比較像鸛形目的鳥就是了。

說到外型,鷺科主要的外型就是長脖子、長腳和長的嘴喙。

*大白鷺*屏東大鵬灣*典型的嘴長腳長脖子長*

鷺科可是有一個獨特的外型喔!那就是可以彎折呈 S 形的脖子,

這在其他長脖子的鳥類是沒有的。

每次看到大白鷺時我都會開玩笑說,看他脖子折成這樣,令人好想把它脖子扭斷喔!

*大白鷺*屏東大鵬灣*大白鷺脖子彎折的程度,嘴裂到達眼後*

不過看到大白鷺的 S 形脖子就想扭斷的話,看到紫鷺怎麼辦啊?

紫鷺在飛行時,那個脖子才真的是彎到一個完全不符合鳥體功學的境界。

*紫鷺*屏東龍鑾潭*紫鷺飛行時脖子彎曲的很厲害*

*紫鷺*屏東龍鑾潭*這張可以看到脖子拉出來後有多長*

台灣常見的鷺科可以用白色系和非白色系,大型或是小型來區分。

白色系,大致上就是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牛背鷺、唐白鷺和岩鷺白色型。

比較常見的幾種中、小型白色系的其實並不難分,

常見的有小白鷺、牛背鷺、唐白鷺和岩鷺白色型,是有口訣可以幫助記憶的。

嘴黑、腳黑、腳趾黃,這就是小白鷺。

*小白鷺*屏東大鵬灣*腳趾黃相當明顯*

嘴黃、腳黑、腳趾黃,就是唐白鷺,不過唐白鷺很少見就是了。

*唐白鷺*金門湖下海堤*黃嘴的唐白鷺,繁殖羽看起來非常飄逸*

嘴黃、腳黑、腳趾黑是牛背鷺的非繁殖羽狀態,

*牛背鷺*屏東墾丁*嘴黃腳趾黑*

繁殖羽時整個頭都是黃色的,就不需要用嘴、腳的顏色區分了。

*牛背鷺*屏東墾丁*繁殖羽非常好認*

嘴黃、腳黃、腳趾黃就是岩鷺白色型了。

*岩鷺黑色型*澎湖烏崁*找不到白色型的,就用黑色型代替了*

大白和中白就比較麻煩了,因為他們體型比較大,所以很容易和小白分出來。

但是大白和中白也都不小,如果不是兩隻站在一起,有時還真的會被迷惑。

主要區分還是靠嘴裂,也就是嘴巴的開口只到眼睛下方,那就是中白。

*中白鷺與小白鷺*屏東大鵬灣*中白鷺嘴裂只到眼睛下方*

如果嘴裂超過眼睛,那就是大白。

*大白鷺*屏東大鵬灣*嘴裂有時會看不清楚,可以看上面第二張照片比較清楚*

大型的鷺除了大白、中白之外,就剩下是蒼鷺和紫鷺了。

*蒼鷺*金門烈嶼*蒼鷺飛行*

*紫鷺*屏東大鵬灣*

這兩種特徵都非常明顯,又大又好認,就不贅述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池鷺,池鷺因為顏色特徵明顯而算是很認,

*池鷺*澎湖七美*池鷺的繁殖羽*

*池鷺*烈嶼凌水湖*池鷺的非繁殖羽*

但是他很會躲藏加上自認為躲的很好,常常到了很接近時他才會起飛。

也因此算是最常覺得失之交臂的鷺科了。

每次都會提醒自己要很小心的找、慢慢地走,

但是每次都還是看著他突然起飛,然後再自責剛剛怎麼沒注意到。

非白色型小型鷺科大多比較隱密,很少在空曠處看到。

夜鷺算是常見的,他以南崁企鵝的暱稱聞名全國。

起因就是有民眾報案說在南崁溪發現企鵝,還不只一隻,驚動了警察、動保人員前往查看。

結果到現場一看是夜鷺,從此南崁企鵝就變成夜鷺的另一個名稱了。

另,也有日本網友在動物園中拍到夜鷺混在企鵝群裡面,

跟著企鵝吃動物園餵食的魚,更堅定了夜鷺aka企鵝這件事。

不過夜鷺到底會不會遷徙也是個熱門的話題,以前認為是不會,

但是卻因為在日本發現了一隻台灣繫放的個體,現在認為有些個體會遷徙。

這是在搭船前往東沙時在高雄外海拍攝的,個人推測應為遷徙中個體。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兩隻停在空中講話,哈哈!

*夜鷺*高雄外海*企鵝是不會飛的喔*

夜鷺吃起魚來也是很厲害的,這是在公園裡面吃錦鯉的夜鷺。

*夜鷺*台北新公園*夜鷺吃錦鯉*

*夜鷺*台北新公園*夜鷺吃魚是魚頭先進去,這樣才不會被鱗片卡到*

*夜鷺*台北新公園*夜鷺吃完後假裝沒事的站在原地,膨脹的脖子和嘴上的鱗片洩密了*

靠水邊比較不好分的就是栗小鷺和黃小鷺,兩種都是在水邊長草區內隱身的小型鷺科。

黃小鷺瞳孔圓形的,栗小鷺瞳孔橢圓形的。

*黃小鷺*屏東大鵬灣*瞳孔圓形*

*栗小鷺*高雄大學*瞳孔非圓形*

別懷疑,真的是用瞳孔看最快,幸好鳥類眼睛大,要不然這個特徵就會很難應用了。

飛行時黃小鷺翅膀外側有明顯的黑色,栗小鷺沒有。至於秋小鷺數量很少,就不討論了。

*黃小鷺*烈嶼黃厝*可以見到翅膀外側有明顯的黑色*

靠水邊生活的綠簑鷺就不得不提一下,他是捕魚高手呢!

魚在水中往上看,可是可以看到鳥就站在那邊,因此可以警戒、避開。

但是綠簑鷺會把翅膀張開並圈成圓形,把脖子藏在翅膀圈出來的圈圈裡面。

這樣一來,從水底看就看不到鳥的身影了,魚會以為那是顆石頭的陰影而放心的靠近。

然後………魚就沒有然後了。

*綠簑鷺*石垣島、日本*綠簑鷺我沒有典型抓魚的照片,只能用飛行版的*

不在水邊生活非白色系的最出名的黑冠麻鷺了,也就是俗稱的大笨鳥。

在公園、校園甚至路邊的花圃常可以見到。

動作非常緩慢,雖是鷺科的成員,但是以地棲為主,主食是蚯蚓。

不要以為以前就是這麼常見的喔!

我在開始看鳥的時候,黑冠麻鷺和夜鷹都是非常難看到的鳥類,

看到一次都會想要回去掃墓祭祖,順道看看是不是祖墳冒煙了。

隨著不斷地開發,野外棲地愈來愈少,這兩種鳥類突然發現都會區也是很好生活的,

只要適應了都會區,就表示可利用的棲地幾乎是無限地擴大了。

夜鷹利用都會區的頂樓,黑冠麻鷺利用都市中的公園、校園,

*夜鷹*屏東東港*夜鷹會在大樓的頂樓築巢,白天瞇著眼在睡覺,晚上才可以吵人*

加上保育的觀念有在進步,對野生動物的騷擾真的有減少,也讓這兩種鳥類拓展的更快。

晚上不睡覺、整晚嘰嘰叫的是擾人的夜鷹。

其實黑冠麻鷺晚上也是會呼呼的叫,只是比較低頻所以聲音傳不遠,

但是給我一種陰森的恐怖感啊!

黑冠麻鷺雖是大笨鳥,但是卻是人類與自然連結很重要的一環。

希望有朝一日,不是只有適應都會區的鳥類可以日益發展,

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也都可以如此的生生不息。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031 鳥類週報第六週-鸕鶿科

鳥類週報第六週 – 鸕鶿科

大家一定很好奇,第五週跑去哪裡了啊?

哈哈!第五週是信天翁科,我一張信天翁的照片都沒有,怎麼生的出網誌版呢?

所以第五週就只有插畫版,想看的朋友請到臉書鶵鳥藝文空間的粉絲頁面喔!

不知各位還記不記得前幾週說過的鰹鳥目?

鰹鳥目的成員就是從鵜形目被分出來的那幾科,鸕鶿就是其中一個科。

應該都還記得鰹鳥就是一門都是笨蛋。那鸕鶿呢?

呵呵!鸕鶿就是一身黑,而且黑的讓人印象深刻。

*歐洲綠鸕鶿*Illugastadir,冰島*即使叫做綠鸕鶿,還是整隻黑黑的*

鸕鶿科的科名是:Phalacrocoracidae,

這個字是從拉丁化古希臘文的 Bald Raven 轉換過來的。

Raven 就是渡鴉,渡鴉可是最大的烏鴉之一,翼展有 150 公分。

*渡鴉*Pond Inlet、加拿大*在海冰上飛行的渡鴉*

而英文為 Cormorants,是從拉丁文轉換的,意思是 Sea Crow,

Crow 還是一樣是烏鴉的意思。

會讓分類學者有這樣的『誤會』,應該就是他全身黑色羽毛的關係吧?

鸕鶿的特徵大致上就是黑色的羽毛、細長且前端彎鉤狀的嘴喙,

*鸕鶿,台灣七美*可以見到嘴喙前端為鉤狀*

還有喉部因為要可以伸縮(gular pouch),所以是沒有長羽毛的裸區。

鸕鶿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尾脂腺沒有什麼作用,因此他的羽毛無法防水。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站在岸邊翅膀開大大的在曬太陽。

*鸕鶿,台灣嘉義*鸕鶿正在張開翅膀曬太陽*

所有的鸕鶿都是吃魚的,有時會混雜捕捉一些無脊椎生物。

因此他們均是潛水捕魚的高手。為了要可以快速下潛,他們也付出不少的代價。

先說說快速下潛的機制好了,前面不是說過他的羽毛不防水?

就是因為羽毛不防水,水可以快速滲入然後將空氣擠出,所以他有著較小的浮力。

再來就是他的腳長得比較後面,四趾全蹼,並且有較小的翅膀,

這樣『手腳並用』之下可以有著更好的推進力,在水中可以潛的更深。

曾有在水下 80m 處記錄到他的蹤跡。

最後就是流線形的身體,讓他在水中的阻力變小。

以上這些種種的因素,讓他成為潛水捕魚的高手。

那代價是什麼?羽毛不防水在飛行、體溫保持上會有著不良的影響。

為了在水中可推進的較小翅膀,在飛行時就比較辛苦了。

*鸕鶿,台灣嘉義*鸕鶿從水面起飛、降落均需要有『跑道』*

也是如此,鸕鶿有著可飛行鳥類中最高的飛行成本。

*不過目前對於鸕鶿尾脂腺的說法還是有多種假設,也有的說他們的羽毛還是防水,有的說他的羽毛不防水,還有的說外層不防水但是內層的防水。所以對應出曬太陽的說法也有不同,不防水派的說曬太陽是要曬乾羽毛。防水派的認為曬太陽、理羽只是讓羽毛蓬鬆,讓因為下沉被水壓所排出的空氣重新回到羽毛間。*

在台灣哪邊看鸕鶿最好呢?當然是大推金門囉!

金門的鸕鶿為冬候鳥,白天會四散在金門周遭的海域覓食,

傍晚時分則成群成群的回到夜棲地,大多是在慈湖四周的木麻黃林。

先不要說有多少隻鸕鶿在此過冬,

光是看到慈湖四周的木麻黃都被鸕鶿的排泄物變成白色的,

整排整排的樹都是白的,宛如下雪一般。這樣就可以想像到底有多龐大的族群了。

*被鸕鶿排泄物染白的木麻黃*福建金門*

*鸕鶿*台灣嘉義*不只是金門,只要鸕鶿夠多的地方就會讓木麻黃白頭*

不過這個上萬隻的龐大族群近年來卻開始減少了。

根據記載,廈門在 2015 年以前並無鸕鶿夜棲。

但是廈門於 2017開始在水庫建設生態島等措施後,漸漸地吸引一些鸕鶿過去夜棲。

湊巧的是金門在2016 受到莫蘭蒂颱風的重創,木麻黃倒木相當多,

使木麻黃林地有稀疏、破碎化的跡象。

於是兩岸這樣生態的消長,這幾年金門記錄到的數量逐年降低,

已經連續兩年不到一萬隻了。

雖然我們看到的鸕鶿變少了,

不過是因為棲地改善,使得他們有不同的選擇,這倒也是好事一件。

台灣可以見到的鸕鶿大致上就是鸕鶿(普通鸕鶿)和丹氏鸕鶿,海鸕鶿就先不提了。

說真的,我一直覺得鸕鶿和丹氏鸕鶿有夠像的像……….我在台灣還沒有確認看過丹氏鸕鶿。

這張太遠也是無確認是不是丹氏鸕鶿,但是日本的天売島是丹氏鸕鶿的繁殖地,

就讓我姑且算他是丹氏鸕鶿好了,哈哈!這樣當做這篇的 Happy Ending 有多好!

*丹氏鸕鶿(希望是)*天売島,日本*這個巢區是在懸崖上的一個小平台*

當然最後還是要貼出插畫版的鸕鶿篇。小佩店長插圖畫的這麼可愛,怎麼可以不看呢?

不過小佩店長說鸕鶿他實在想不出要畫什麼,沒關係,就像我沒有信天翁的照片一樣。

人總是會有想不出來或是拿不出來的時候………….

 

發表於 未分類,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025 鳥類週報第四週 – 鰹鳥科

一門忠烈的鰹鳥

台灣可以看到的鰹鳥有白腹鰹鳥(Sula leucogaster)、紅腳鰹鳥(Sula sula)、藍臉鰹鳥(Sula dactylatra)三種。

*白腹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前面是成鳥,後面是亞成鳥*

*白腹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可以看到亞成鳥腹部還有斑點*

* 紅腳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

*應該是深色型成鳥或是接近成鳥了,可以看到身體後方鮮紅色的腳*

*藍臉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和紅腳鰹鳥淺色型有點類似,但是腳不是紅色*

為什麼說他一門忠烈呢?

看看他的分類位階:鳥綱、鰹鳥目、鰹鳥科、鰹鳥屬。多完整且堅強的資歷啊?!!

也就是他的分類從上到下都是與鰹鳥屬(Sula)相關。

鰹鳥屬的屬名當然是 Sula,這個屬名是來自古挪威語及冰島語的北方鰹鳥。

不過北方鰹鳥(Morus bassanus)不是鰹鳥屬喔!北方鰹鳥是 Morus 屬。

*北方鰹鳥*Vágar、法羅群島*最常被稱為北方塘鵝的北方鰹鳥*

 

一開始北方鰹鳥也是屬於 Sula這一屬,直到 1816 年才被改到 Morus的。

科名呢?當然就是把字尾改成 idae,就是 Sulidae。

鳥類和魚類的目,在字尾常用(i)formes,就是形式的意思,所以鰹鳥目就是 Suliformes。

好了!大家最期待的學名又出現了,那 Sula sula是誰呢?

當年法國動物學者建立 Sula這一屬的模式標本是白腹鰹鳥,

但是很抱歉,Sula sula 是紅腳鰹鳥。

同樣的,這件事也不要問我……..,

不過這個學名從林奈氏命名後到更改屬名等過程,文獻一定都查得到,但是看的好累了。

就讓我們回到一門忠烈這件事。

剛剛上一句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更改屬名。

改動學名、分類地位,在分類學上是常常發生的事。

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菊珊瑚科,改名改到連當初命名的模式標本都要被移出了。

後來覺得這樣搬出去對菊珊瑚科來說情何以堪?最後還是把它留在菊珊瑚科裡面。

分子生物檢定的技術不斷地進步,所以分類一直在改,由純外型分類變成分子分類。

以前沒有鰹鳥目喔!鰹鳥目是從鵜形目中分離出來的。

原本鵜形目裡面的鰹鳥科、鸕鶿科、軍艦鳥科、蛇鵜科這四個獨立成鰹鳥目。

所以才造就了一門忠烈這件事。

不過也是了解了這樣的變革,才可以理解北方鰹鳥為什麼許多時候中文名為北方塘鵝了。

在台灣要看到鰹鳥有點辛苦,如果不想搭船出海看,就要等颱風。

颱風如果從台灣東邊削過去,就是從東部外海往石垣島那邊過去的話,

許多大型海鳥就會到北海岸、東北角等岸邊避颱風。

有一年為了想看白腹鰹鳥和藍臉鰹鳥,就訂了麗星郵輪有陽台的船艙去了趟石垣島,

但那次天候不良,只有看到白腹鰹鳥就是了,但是也讓我開心了好久。

*白腹鰹鳥,石垣島、日本*這是白腹鰹鳥的初見面*

結果四個月後,白腹鰹鳥為了躲颱風,基隆的潮境公園竟然來了三十多隻。

我是很少在追鳥跑的懶惰鳥人,那次我還專程去潮境一趟,

心想,我都可以搭船出海找你了,現在你自己送上門,豈有不去看的道理?

*白腹鰹鳥,基隆潮境*

另外兩種鰹鳥則是在搭貨船從東沙回台灣時看到的。

鰹鳥喜歡在船的兩側隨著船隻移動,可以捕捉被船隻驚起的飛魚。

*藍臉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前面的剛從海裡鑽出來,後面的剛要降落*

有時飛累了,還會在船頭或是桅桿上休息。鰹鳥的出現,是化解我暈船最好的藥方。

*紅腳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紅紅的腳好可愛*

*紅腳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感覺有蹼的腳不太好抓的樣子*

鰹鳥一出現就會跟著船飛幾個小時,從東沙回台灣時,有幾次浪大到都要站不穩了,

但是我都沒暈船,依舊守在艦橋上拍鳥。天黑後沒鳥可拍就開始暈船了。

*藍臉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在大浪中穿梭*

因為開航時間的關係,也不是每一次東沙來回都可以開心的看鳥看到飽就是了。

可不要因為鰹鳥看起來笨笨的就看不起鰹鳥的飛行喔!他的飛行能力可是非常好的。

尤其是超細長的翅膀,有著良好的展弦比。對於長途飛行、滑翔有莫大的助益。

而這個超細長的雙翅加上長嘴和尾巴,像極了忍者的手裡劍,

*白腹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一直覺得鰹鳥的外型很像忍者的手裡劍*

我想對飛魚來說,面對鰹鳥的捕食或許就真的像面對忍者一樣危急!

個人非常喜歡鰹鳥,他就是一臉很憨厚的樣子,這個憨厚臉、憨厚的個性可是國際認證的。

他的英文名Booby 據信是從西班牙文 bobo 轉換過來的,也就是笨蛋的意思。

其實前面提到的北方鰹鳥的屬名 Morus,這是源自希臘字,也是笨蛋的意思。

到底是要多欺負鳥啊?從英文名到屬名全都是笨蛋……….。

*藍臉鰹鳥,台灣東沙往高雄海上*邊飛邊抓癢,就是很可愛啊!*

不過也因如此的笨,人為捕捉對鰹鳥的影響相當大,

直到近幾十年來全球開始重視生態保育,鰹鳥的數量才開始在回升。

至於鰹鳥的大便有多值錢?引發了某國兩次的興衰以及戰爭、奴隸等問題。

這又是另一個課題了。有興趣者可以先參考泛科學介紹的這篇:

另一場太平洋戰爭 – 祕魯鰹鳥(便便不思議)。

不過說到白腹鰹鳥就一定要講一個台灣僵化體系下鬧出的國際事件。

就是在 1985 年時有一隻白腹鰹鳥可能是虛弱或者就是笨,

在海上飛行的時候就降落在往來高雄香港間的貨輪上。

可能是因為笨笨的好抓吧?這隻鰹鳥就被船員抓起來了。

結果進港時居然被高雄關認定為未報關的走私品,而且還被以走私品沒入。

高雄關怎麼會養鳥?當然是找高雄動物園接手,於是這件事就上新聞了。

結果好死不死,也算這隻傻鳥有傻福,腳上繫放的腳環被拍到了。

腳環資料一查是日本政府繫放的,

根據國際繫放鳥類通則,捕捉到有腳環的鳥,經身體檢查沒問題就要立刻放飛。

結果高雄關說這是緝私物品,不得私自放飛。要嘛銷燬、要嘛拍賣、或是贈予。

後來說那送給高雄動物園好了,由高雄動物園放飛,本以為這樣就可了結了。

結果高雄動物園說不行,我收了之後這隻鳥就變成市產了,有財產標號的怎麼可以放走?

這下連日本都急了,日本鳥會總幹事、山階鳥類研究所都和台灣聯繫,要求趕緊釋放。

最後演變成高雄關拍賣這隻笨鳥,由高雄鳥會象徵性買下來,然後就是高雄鳥會的事了。

詳細的全部經過可以看:https://www.kwbs.org.tw/magazine/data/300/P33-35.pdf

感想?感想就是幸好大型海鳥壽命很長,白腹鰹鳥又笨笨的比較不會緊迫吧?

可以讓台灣官僚體系這樣的折騰。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018 鳥類週報第三週 – 雉科

雞形目雉科

上週聊到了長得很像雞的棕三趾鶉,這次就來聊聊真的是雞的雉科鳥類。

雉科大概是全台灣最廣為人知的鳥類了吧?別跟我說你和他不熟!

各位手上千元大鈔上的黑長尾雉(帝雉)就是雉科的一員。

孔雀東南飛裡面的孔雀、嘉義火雞肉飯的火雞、夜市賣的烤鵪鶉蛋的鵪鶉,

通通都是雉科的,更別提各位一天到晚在吃的甕窯雞、土雞、白斬雞了。

大致上雞形目的成員與人類生活關係相當密切,不管是食用或是觀賞用。

*黑長尾雉,台中大雪山林道*

*藍孔雀,金門湖下*

*野生火雞。渥太華,加拿大*

P.S. 一般吃的家火雞是野生火雞墨西哥亞種的馴化種。

幸好是碰到母的,我才能拍照,碰到公的我大概就落荒而逃了吧!

其實寫這一篇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為什麼呢?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地怕雞…,

寫這篇時一直會跳出雞這個字,對我來說就是個陰影。

更不用說查資料時,資料點開就都是雞的照片,真是夠了!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我連煮熟的白斬雞都不敢抓,那我吃不吃雞肉?

一般來說,不要讓我想到他是雞身上的一部分,我就可以吃下去。

但是一旦讓我開始想像他在雞身上的樣子,那就很抱歉了。

所以拍大雞的時候真的是讓我痛苦異常,大雞就是環頸雉的膩稱。

大雞有著雉科該有的特徵,就是有眼睛周圍有紅色的肉垂。

*環頸雉,金門湖下*

不要說看到,我現在在寫這個,就已經讓我全身不舒服了。

拍照時為了要確認準焦,都還要放大仔細看,然後就看到那個紅色的肉垂,

看了都要放棄拍照了。這麼怕雞的人怎麼會想要寫環頸雉呢?

其實我和環頸雉有兩個小故事呢!

第一次看環頸雉是在台東成功做生態調查時,

那時發現有一隻公的環頸雉在田邊的雜草堆漫步,他發現我們後就地蹲下。

不要看他色彩鮮豔的樣子,他一蹲下就很難找到他了。

*環頸雉隱藏示意圖,台南七股*

於是我就繞路潛行,想要接近一點拍他蹲下的樣子。

無奈,明明應該已經很接近了,但是就是怎麼找都找不到。

退回原來的位置卻又看到他還蹲在原地。

來來回回好幾次後終於放棄了,離開時回頭看一下,居然看到他高調的離去。

這和黃鸝鳥好像,別以為一身金黃色很好找,在樹林裡還是一樣遍尋不著的。

第二個深刻的印象就是在台南沙崙農場了。

有次專程去找紅胸鴴,結果拍了一堆環頸雉。

*環頸雉西瓜田裡吃蚯蚓,台南沙崙*

拍著拍著就和種西瓜的農民聊天,西瓜農拿出西瓜請我吃,

他說這是環頸雉吃過的,反正也不能賣了。一問才知道,原來環頸雉很會挑西瓜!

只要是他啄過的西瓜都是甜的。

*環頸雉認證瓜,台南沙崙*

我就問他說這樣被環頸雉啄了就損失了,會不會心疼甚至是想要報復啊?

瓜農笑的很大聲,他說這片土地本來就是他的家,吃我的瓜是來收房租而已,沒關係啦!

聽了真的另我真心感佩啊!

於是就和他說,你那些被啄過的瓜我來幫你賣,就叫做環頸雉認證西瓜。

誰知道賣沒幾次就爆發禽流感了。

雖說禽流感和環頸雉認證西瓜沒關係,但是瓜農怕惹上麻煩,就不敢再賣給我了。

雖然沒有變成一個生態認證的西瓜商人,但是真的讓我感受到萬物是可以共存共榮的。

*環頸雉,金門湖下*

現在金門因為外來種的藍孔雀氾濫成災,想要再看到如前幾張照片的大雞在馬路上閒晃,

或是像這張這麼怡然自得的站在這麼裸露處,已經是愈來愈不可能了。

畢竟體型真的比藍孔雀小上不只一號啊!

真心希望金門縣政府可以趕緊拿出移除藍孔雀的行動,

要不然以前隨處可見的環頸雉終將會消失。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014 鳥類週報第二週 – 三趾鶉科

三趾鶉科

三趾鶉科在台灣的代表就是棕三趾鶉了。棕三趾鶉是小型的地棲性鳥類。

顧名思義,就是棕色的、三隻腳趾頭的鶉(一般鳥是四隻)。

不論是長相、姿態還是習性皆與小鵪鶉、竹雞非常地相似。

但是在分類上可是完完全全的不同喔!不只是不同,還是離了十萬八千里遠。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分類位階,最基本的分類單元就是『種』,這是自然的分類。

再往上就是屬、科、目、綱、門、界,這些就屬於人為的區分了。

分類就是依照親緣關係的遠近,將物種及其關係緊密得群體依序放入這些階層中。

以鳥類來說,動物界底下的鳥綱。而棕三趾鶉現在是屬於鴴形目。

在古代我剛開始學看鳥時,他可是分在鶴形目之下的,據說也有分在雞形目底下過。

但是除了在雞形目底下,其他不管分在哪個目,真的都滿神奇的。

剛剛上面提到的小鵪鶉、竹雞,他們就是雞形目的,所以分在這邊外表上倒是說得過去。

但是現在放在鴴形目,連目都不同了,這樣各位就應該知道他們親緣關係離多遠了!

只是同屬於鳥綱而已。

哈哈!廢話,鳥類一定在鳥綱裡面啊?但是從第二個分類單元就分開了。

我們再回來看看鴴形目,鴴形目有許多的科大家應該耳熟能詳,

常見的有鴴、鷸、水雉、彩鷸、鷗(含燕鷗)、海雀、長腳鷸、燕鴴、賊鷗、蠣鷸等,

當然還有這次要說的三趾鶉。

以下依序為他們的照片,可以看到除了燕鴴和三趾鶉外,幾乎都是水邊的鳥類。

*東方環頸鴴,高雄南星計畫區*

*磯鷸,高雄南星計畫區*

*水雉及其幼鳥,屏東林邊*

*彩鷸,左邊母鳥右邊公鳥,屏東崁頂*

*白眉燕鷗,澎湖頭巾嶼*

*Puffin(海雀科),Runde,挪威*

*反嘴鴴(長腳鷸科),嘉義布袋*

*燕鴴,澎湖西吉嶼*

*大賊鷗,Streymoy 島,法羅群島*

*蠣鴴及其幼鳥,Örlygshafnarvegur,冰島*

等等,我聽到有群眾在問說,不是蠣鴴嗎?怎麼會是蠣鷸?

嗯嗯!是的,蠣鴴是屬於蠣鷸科的喔!

這樣看來整個鴴形目不就幾乎都是水鳥啊?怎麼會跑出一個三趾鶉科?

就是 DNA 跑一跑,發現三趾鶉和海鳥關係比較近。

如果要再細分的話,三趾鶉科可是放在鷗亞目底下。

回頭說說棕三趾鶉,他可是生性害羞,隱蔽色良好。

感受到有威脅時,就地蹲下或是往草叢一跑,就可以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但是又不像竹雞,竹雞也是生性害羞,隱蔽性超強。但是竹雞就是很聒噪啊!

整天不是和鄰居串門子就是和隔壁山頭的吵架。

晨昏都可以聽到他們嘹亮的叫著『雞狗乖』、『雞狗乖』的叫。

因此做調查時雖然都看不到他們,但是可以從聲音得知他們就在這裡。

雖然可能會低估數量,但是至少還會出現在調查的物種名錄上。

反觀棕三趾鶉,因為除了雌性求偶時會鳴叫,他是不會叫的,

因此在平原區做調查時,不僅是數量低估,常常是不會有棕三趾鶉的紀錄,

算是平原區謎樣存在的鳥類之一了。

等等,我又聽到有群眾在問,雌性求偶?是不是打錯字了啊?沒有喔!

自然界中大多是 female choice,

因為雌性的生殖投資很大,所以要由由雌性來決定誰是值得把珍貴的卵讓他授精的雄性。

鳥類中大多數公鳥的羽色比母鳥鮮豔,

求偶時要在枝頭大聲的鳴唱,用以宣示地盤以及自己不怕死的膽量。

但是自然界總是有例外的,鳥類比較熟知的彩鷸就是母鳥比公鳥漂亮,

公鳥負責孵蛋及帶小孩,那母鳥呢?就到處交配、下蛋、閃人。

棕三趾鶉也是一妻多夫的,所有的孵育工作都是公鳥負責。

所以也是母鳥羽毛比較多彩,公鳥則是比較樸素一些。

在野外調查中每次看到棕三趾鶉總是令人驚喜的原因就在此。

雖然小小的,說真的顏色也沒多討喜,但是因為總是看不到他,

因此只要他現身在空曠地或是裸露地,真的是會讓看鳥人快樂的不得了。

這次美濃溪畔的生態調查,身處在砂石車環伺之下,

突然間現身的棕三趾鶉,真的會讓人忘記身邊呼嘯而過的十輪大卡車。

讓人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這也是看鳥最初也是最單純的快樂。

*棕三趾鶉,高雄美濃*

最後終於看到棕三趾鶉的照片了,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一種奇怪的想法? 明明長得就和上面那些鳥差異超大的啊?

怎麼會搞在一起了呢? 只能說分子生物真偉大……………

文末,附上本次刊物電子檔。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21011 鳥類週報第一週:雁鴨科

雁鴨科

雁形目的鳥類有幾個特徵,就是脖子長、嘴扁平、腳短且位於身體後方,都是屬於游禽。

這樣各位應該對雁形目的樣貌有些概念了。

如果再加上雁形目包含了我們常見雁及鴨子,那就一定沒問題了。

說到雁,大家一定會想到雁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但是並非所有的雁、鴨都是如此。

許多雁形目的成員雖是一夫一妻制,但是僅限於該繁殖季。

有些成員甚至是孵卵開始的時候,雄鳥就已經拋家棄子的雲遊四方去了。

拋家棄子的代表莫過於鴛鴦了,雄鳥每年換配偶,只管交配不管養,

也難怪古人要說只羨鴛鴦不羨仙了(大誤)。

*鴛鴦,日本利尻島姬沼*

既然公鴛鴦這麼的渣,我還是放母鴛鴦的照片就好了。

雁鴨科為雁形目裡面最大的科,顧名思義,包含了雁及鴨,

也就是天鵝、雁、鴨、潛鴨、鵲鴨、秋沙鴨等等。

在台灣天鵝比較少見到,雁的數量雖不多,但是每年還算穩定的出現。

*黃嘴天鵝,冰島 Akureyri*

*凍原豆雁,東沙小潟湖*

常見的鴨子有小水鴨、白眉鴨、赤頸鴨、琵嘴鴨、尖尾鴨、澤鳧(鳳頭潛鴨)等。

看鳥看久了,總是會投射一些個人想像在鴨子身上。

這對做動物行為學的人來說相當不適當,

但是想想我又不是做動物行為的,這樣投射應該沒關係吧?

比方說赤頸鴨就是一臉賢妻良母臉!

為了證明他是賢妻良母,我去冰島時還特別拍了赤頸鴨帶小鴨的畫面,

看著赤頸鴨照顧小孩的樣子,真的是非常溫柔的臉啊!

*赤頸鴨,冰島米湖*

好啦!不要說怎麼好像焦距不是對在赤頸鴨母鳥身上?

真的是後面那隻小鴨實在太可愛了,焦距不小心就對到他身上去了。

不過話說回來,公的赤頸鴨也真的是很美的喔!

*赤頸鴨,嘉義布袋*

那除了赤頸鴨還有什麼讓我印象深刻的嗎?有!那就是尖尾鴨。

尖尾鴨算是中大型的鴨子了,所以脖子比例更長。

既然稱為尖尾鴨,當然有長長、尖尖的尾羽。

但是讓我注意的除了尾羽之外還有脖子上勾勒出的白邊。

長脖子上有著細線條的白邊,搭配上長長的尾羽,

像極了穿著燕尾服且風度翩翩的紳士,就是一臉溫文儒雅的樣子。

*尖尾鴨,高雄茄萣*

這張尖尾鴨的照片雖然沒有伸出脖子,但是真的很喜歡這張飽滿的感覺。

只可惜動物界不太流行跨種族戀愛,

雖然鴨子圈很亂,但是還沒聽過有母的赤頸鴨配上公的尖尾鴨的,這真的是可惜啊!

不過由於尖尾鴨屬於浮水鴨,覓食時無法潛入水中,會露出個屁股在水面上。

上半身打扮的再怎麼紳士,覓食時就是整個很爆笑的場面。

除了看鳥店長畫的尖尾鴨之外,還可以看看鳥老闆拍的尖尾鴨吃飯喔!

尖尾鴨覓食的影片請按我

末了附上本次的週報圖文檔。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