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攝影日誌

20231218 氣溫 42 度的差異

今天的台北終於有點冬天的樣子了,溫度大致上是落在 12 度左右。 風呼呼的吹,氣溫直直降,這種冷度讓我想起了去年北極之旅。 去年跑了一趟北極圈,在海冰上露營了七天。沒錯,就是露營! *位於海冰上的帳棚,這是抵達第一天的樣子,當天晚上就暴風雪了* 雪地非常地乾燥,所以沒有底帳也不會濕答答的。 用了底帳進出帳棚都要脫鞋子,使得行動更不方便外, 在帳棚內即使有底帳,沒穿雪靴直接踩在雪地上怎麼可能受得了?! 我的雪靴是耐零下 100 度的…….但是腳底還是會冷,所以還是直接穿雪靴比較實在。 這些帳棚除了睡覺用的之外, 有一個是大家聚會的客廳帳,所有的用餐、聚會都在這個帳棚。 還有一個是充電器用的帳棚,唯二的暖氣爐一個放在客廳,另一個就放在這了。 充電用的帳棚?因為氣溫低於零下 20 度,所有的電池都無法充電。 所以只好忍痛讓出一個暖氣爐給所有的充電器用。 我們這次去主要是攝影,所以充電設備多到營地主人瞠目結舌, 他說是他見過最多充電設備的一團。光是空拍機就有五台,相機、手機就更不用說了。 我本身就有三台相機、二支手機要充電。 沒訊號是一件事,但是還是要拿出來拍照、空拍機用。 所以充電器多到無法在客廳帳內充電, 只能在另一個本來要作為交誼廳的客廳帳中集中使用。 這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手機出現低於零下 20 度無法充電的顯示, 真的好可惜當初沒想到要拍下來。   *這個是遠一點拍的樣貌*   *前面可以看到藍色的兩個區域,那就是海冰了。冰層的厚度起碼有 1.5m 厚* 明年應該會開始寫北極之旅的文章,說說我們去找北極熊的故事。 想想今天的台北比我在北極拍照的那天高出 42 度, 各位有沒有覺得一股暖流啊?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極地之旅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903 淺談數位典藏

淺談數位典藏 2019 時接了一個數位典藏的案子,通常做專案時不太會在臉書或是自己的網站上說明。 畢竟有些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甚至有的專案還有敏感性的問題。 如今事過境遷,都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想說就開始好好整理一下當年的影像記錄。 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呢?其實是前一陣子在澎湖和友人聚餐,不知為什麼突然聊到這件事。 才驚覺連這麼熟的朋友對我們當年做的數位典藏都不清楚, 我們還在澎湖辦過一場因合約要求所舉辦的數位典藏推廣的講座耶! 聚餐結束後想想,這麼重要的文化資產就讓他這樣消沈好像也不是辦法, 這些資料庫還都已經不在我的隨身硬碟了,要找資料還要回到公司的 NAS 上才有。 想想還真的是『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影像就這樣沉在深深的硬碟海裡面。 於是今天就先來聊一下數位典藏是要幹嘛? 在碰古蹟的應該都聽過這句話,現在看到的樣子,就是這個物件的最佳狀態。 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古件的狀況只會愈來愈糟而已! 不管是紫外線、濕氣、雨淋、不當清潔、不當維護等,只會一再的損壞這些古件。 現代科技下有很好方式可以完整的記錄下該物件目前的狀況,就是數位典藏。 可以用高階的掃瞄器、也可以用高階的數位相機,再配合高階的後製影像處理, 將該物件所有的細節、參數以數位的形式保留。 不要小看數位檔案這件事喔!2019 年巴黎聖母院大火,把整個屋頂燒個精光。 幸好 2010 有歷史學家利用雷射3D 掃描,共掃了 10 億個點,精度高達 5mm。 2014 知名電玩刺客教條更是花了兩年在聖母院建立了詳盡的 3D 模組。 有了這些數位資料,才有可能完整的重建聖母院內被火吞噬的一切。 要不然光憑一些沒有系統性、沒有計劃性所拍攝的照片資料,是很難重現這些細節的。 京都美術館也有展覽過一次,利用 1:1 放大的數位影像當做原圖,再製一個仿製彩繪出來。 這些都是數位典藏的價值,更別提後續的加值應用了。 但若是沒有取得影像品質良好的數位檔案,這些就都是空談而已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數位典藏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21231 所有敗家的起點

所有敗家的起點 在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十分鐘來聊聊敗家的起點好了。 攝影最常聽到的是器材不重要,重要的相機後面的那棵腦袋。 個人認為是對也是不對。 有時腦袋再重要,你的器材要是做不到你心裡想要的樣子,再會想也沒用。 當然,沒有在想的,給他再好的器材也沒有用就是了。 就讓我想起一句話,好東西一定貴,但是貴的不一定好。 在攝影的路上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鏡頭的素質?故事是從 1990 年開始的。 那年我在屏東基地服役,那個年代的部隊還是管的很嚴,連 BB Call 都不可以帶進去部隊, 當然相機就更別提了,絕對是不可能可以拍照的。 原先志願到屏東基地是想要去空照單位當暗房兵的,就是沖洗空拍中隊拍攝回來的照片。 無奈剛下部隊時該單位沒有缺,於是就到了修護單位,修最新的 C-130H。 等到暗房單位有缺的時候,部隊的分座不放人,於是就與暗房無緣了。 幸好那時候部隊的行政官也喜歡拍照,我們常常一起聊攝影, 有一天發現空軍居然有辦藍天攝影比賽,真是天下掉下來的好機會。 我就和行政官利用參賽的名義向部隊申請攝影證,並由行政官帶著我在部隊內自由的拍照。 這個攝影證從我入伍第一年開始申請,申請下來時我都快退伍了………..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近距離看著 F104 起飛,後燃器點起來的時候,真的是讓你整個人都在震動,相當地震撼。 雖說行政官帶著到處拍,但是到每一個單位還是都要先和該單位的分座打個招呼。 因為雖然有攝影證,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拍照的,那年接收的反潛機 S2T 就不行拍。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這就是反潛機,不過不是 S2T,忘了是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20717 Insta One R 中期使用心得

Insta One R 中期使用心得 這次為了極圈之旅,將手邊的攝影器材升級了一下。 不是很大的升級,只是除了空拍機外,將最小的感光元件設定在 1 吋。 因此手機也換成 1 吋感光元件,當然,運動相機也是。 運動相機目前有 1 吋感光元件的就只有 Insta 有出了。 Insta One R 是採用模組化的設計,這種模組化設計我超愛的。   *左上 5.7K 全景鏡頭、右上 Leica  1 吋感光元件鏡頭、左下 One R 主機、右下電池* 以前 Motorola 的手機也有出過模組化的手機,我也是買單了。 手機換上不同的背板就可以變成投影機、喇叭、大容量電池、相機。 喇叭是和 JBL 合作,相機則是 Hasseblad(哈蘇)合作。 當時號稱讓你最接近哈蘇的一次。只可惜感光元件太小,要不然我還真的是心動啊! 這次要聊的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20410 Topaz 套裝軟體

Topaz 套裝軟體 關於 Topaz 這個軟體這個軟體我以前已經介紹過了, 那時也有辦了團購,只有四個人一起買。 這篇就是要介紹這個軟體有多厲害,已經買的人要多用啊! 還沒買的朋友,真心建議可以趕緊去買。 買了之後不挑相機、不挑鏡頭,有光就拍,從此拍照無牽無掛呢!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這張是很晚拍的彩鷸,拍攝時間是 2022/04/09 傍晚 1830,ISO 6400,快門 1/30。 沒辦法,鏡頭光圈不夠大,只好拼命拉高 ISO,而 M43 的罩門就是低光度下表現很糟。 但是難得看到彩鷸這麼大方站在外面給你拍照,所以還是硬拍了, 想說剛好回來試試這套軟體,各位看到的就是處理好的照片。 或許各位現在很無感,但是當你看到原片時一定會嚇一大跳。   首先先用 Denoise 將雜訊去除,雜訊的種類有很多種,這是因為低光度造成的, 所以是選用 Low Light,各位可以看看預覽圖,左邊的滿滿的雜訊,右邊真的是乾乾淨淨。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20330 一個人的武林

一個人的武林 湊巧路過一座土地公廟,前面正上演著酬神的布袋戲。 一般這種酬神戲演出的都比較隨便,反正說是演給神明看的,其實就是沒人在看。 常常就是錄音帶放著,兩尊布袋戲偶就有一搭沒一搭的隨意的動著。 今天這台不太一樣,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他居然是有在演的,雖然底下還是一個人都沒有。 不過布袋戲起碼人是在布幕後面操偶,不會直接看到台下的。 比起野台歌仔戲來說,演員直接面對沒人的台下,還要又唱又跳的, 那才真的是令人唏噓………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這些是在後台準備登場的布偶,連同前方替換的,大概將近 20 尊! 一次出動這麼多『演員』,所以我才說他是真的有在演出的。 拍照時因為他正在努力的演出,所以就是用眼神、手勢等溝通, 確定可以拍照之後,我就不客氣的跳上了他的後台, 可惜今天沒有帶 21mm 的鏡頭,無法把整個後台(後車廂)拍的完整一點。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操偶師旁邊和下方都是裝著剛剛換下或是等會兒就要用到的布偶。 各位可以看一下操偶師前方的白色本子,那個是腳本, 上面有每一句台詞,該換什麼布偶,甚至是腳邊的電擊聲效果器哪時該踩都有。 一開始看著他一直低著頭,以為他是在度估,結果是這麼認真的看腳本演出。   *Leica M9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20131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攝影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今年會特別寫一個攝影的小回顧呢? 因為就在去年我的攝影器材有兩個大的改變,連帶的對攝影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動。 因為生態攝影的需求較為不一樣,主要在耐候性要好、景深要長、絕對要輕便的原則下, 43 系統用了非常多年,一直用到 M43 系統還是使用這個小一號的片幅。 小一號的片幅在高感度一定是重傷,這是無可比避免的,也不需要逞強爭論的。 但是以等效焦長來說,長鏡頭買起來,全套組起來真的是便宜又輕便。 於是進進出出這個系統好幾次了,每次出去沒多有又繞回來了。 第一件事就是去年是搞笑的一年,為了換系統,把手上所有的 M43 和 43 全部出清了。 可是出清到連水下系統都一併出清了。然後看了看,嗯!還是又回來 M43。 不僅回來 M43,還換了最重的 M43 機身和應該是目前 M43 第二重的鏡頭。 但是這樣合起來,不過是我當初想換的系統的一支鏡頭的重量。 所以說,M43 在等效焦長的世界裡,真的有重量上的優勢。 雖然野生動物可以用高畫素加上沒那麼長的砲去拍,然後事後再裁切即可。 但是拍的時候看的清楚和看不清楚,真的在使用者心情上的差異可是差很大的。 所以才會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 M43 這個看似快要收攤的系統上。 第二件事是終於換了 Leica 了。 從高中時期就在攝影器材行裡面混,一開始學攝影,老覺得 Leica 就是吃名聲而已。 賣那麼貴,影像真的有好那麼多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後來在照相館打工了,每天在看沖印機洗出來的正片,還要看正片上夾。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20211212 彩色轉黑白

彩色轉黑白 彩色要轉黑白一定要有目的才可以,甚至拍攝時就已經想到要轉黑白了。 沒有想法的照片不會因為轉了黑白就變成有想法, 同理,沒有質感的照片也不會因為是黑白就變得有質感。 會寫這篇是因為上週學生的攝影專題報告,有一組就是用了黑白模式。 他們的想法就是這樣照片會比較有質感,而且還用了錯誤的方式轉黑白。 就是直接在 Lightroom 裡面將飽和度降到最低。 雖然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是還是趁這個機會再來說明一下, 彩色影像要怎麼轉黑白才是比較容易展現創作意圖的作法。   這張是原始的檔案,當初拍的時候想表達的是一種看得見到又看不清楚的感覺。 好像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的那種感覺。 但是因為前面的塑膠布真的有點厚,導致影像過於模糊,好像無法給人想看清楚的想法。 就想到可以把它轉成黑白的,讓後面塑膠模特兒清晰一點。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後面的模特兒是淡黃色的,如果加上黃色濾鏡可以把它變白。 因為騎樓是陰影處,會帶有藍綠光(色溫偏高),所以再加上藍色濾鏡,可以更白。 決定了就放心的拍照了,哈哈!說是放心,也不過拍了兩張啦!   進入影像- 調整 – 黑白,不要用灰階、不要用去除飽和度,這樣可以調整的範圍太小。 既然要用黑白影像,就要有黑白底片拍攝時的思維,就是加什麼濾鏡消什麼顏色。   進入黑白模式之後,可以看到右邊的這一排濾鏡。 這是還沒調整濾鏡的照片,其實和彩色一樣,看不太出來後面的影像。   這是加了黃色濾鏡和藍色濾鏡後,可以感覺到後面的影像清晰很多了。   接著進去調整裡面的選取顏色。   進入後會看到右邊的選項,依序選擇白色、中間調、黑色做細部的微調。   選了白色之後,降低黑色,意思就是說把白色增強,所以這時後面的影像更清晰了。   增加中間調的黑色濃度,讓整體反差大一些,以凸顯背後的模特兒。   再增加一些黑色調,讓背後的雜物變黑,可以使影像單純一些。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1023 望

望 在工地時常可看到許多的『望』。 有的時候是因安全因素而注視著,有的時候則是放空的看著遠方。 注視時的『望』,是確保自己人身的安全; 望著遠方時的『望』,是確保自己心靈的放輕。 都是一樣重要的。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安全人員正在注視著工作船與工作棧台的相連,掛上安全確保繩後要攀爬上工作棧台。 他正在專心的看著工作船與樓梯的間距,而我則是被這深色的鐵鏽給吸引了。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移工望著海上興建中的大橋,心裡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想著遠方的家鄉?還是想著這座以為不會完工的大橋終於快要收尾了? 無論如何,這是他工作中的空檔,可以讓身心都放鬆一下的時間。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923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蘇花公路在和中一帶有個新的和平隧道,也是蘇花改的中仁隧道,和中到和仁的隧道。 那舊的和平隧道是什麼?是民國 71 年通車的。 通車之後蘇花公路就沒有再走姑姑子斷崖了,和平隧道取代了一直崩塌的姑姑子斷崖路段。 整條蘇花公路就是一直修、一直改,改到最後還有一個蘇花改跑出來, 既然一直在改建,為什麼特別要提出姑姑子斷崖這一段呢? 因為這一段有個象鼻子特別出名,就是象鼻隧道,公路編號是八號隧道。 出名到宛如是蘇花公路的代表,連當年的一元鈔票上都有印。 因為做海底底質調查,需要搭船路過整段蘇花公路, 難得有機會可以從海上好好的看一下象鼻隧道,當然不可以放過這個機會。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這就是姑姑子斷崖中最出名的象鼻隧道,當初為什麼沒有把那段細細的石頭敲掉啊? 實在是不覺得那麼細的岩石可以撐住整個上方的岩塊。 雖是令人百思不解,不過留著也好,才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地方讓人懷念。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上午過去拍一次,下午回來再拍一次,光線不同,象鼻子的清晰度也不同。 有時拍這種題材,還是陰天比較好拍,畢竟反差不會太大,整體感比較好描寫出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