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accentor

20240129 鳥類週報第15週-隼科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 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 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 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利用分子生物分類的結果顯示隼形目和雀形目、鸚鵡科等的關係比較接近。 所以現在隼形目底下就只有隼科(Falconidae)。 隼科的特徵為上嘴喙有個類似齒的樣貌(Tomial Tooth), 雖然和我們所認知的齒完全無關,但是也有著類似的功能, 是隼科殺死獵物時重要的武器之一,而鷹科的成員大多是利用尖且長的利爪殺死獵物。 台灣最常見的隼科就是紅隼(Falco tinnunculus)了, 再來就是燕隼(Falco subbuteo)及遊隼(Falco peregrinus), 而遊隼是隼科中唯一會在台灣繁殖的。 還有迷鳥紅腳隼(Falco amurensis,阿穆爾隼),亦有分類為稀有過境鳥。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也是歸類在迷鳥, 至於黃爪隼(Falco naumanni )更是迷鳥中的迷鳥了。 目前並無台灣境內拍攝的影像,僅有在 2004 年秋季墾丁過境猛禽調查時的一筆目擊記錄。 我們就先從台灣唯一有繁殖的遊隼開始介紹。 遊隼(Falco peregrinus) 遊隼可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內溫型脊椎動物之一喔! 這點也可以從他的學名中看出來,Falco 就是希臘文的隼,源自鐮刀狀的爪子。 而 peregrinus 也是希臘文,指得是流浪者、外國人之類。 或許就是因為除了少數的地區看不到之外,全世界都看得到他吧? 他也因為食性廣泛且適應人造環境,所以在都市中也是日益擴張。 *遊隼*屏東、水泉*即使飛行中,仍是可以感受到他的粗壯* 大家都記得遊隼是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40113 偷得浮生半日閒

其實並沒有,忙都忙爆了,哪來的半日可以偷啊?! 只是利用開車北上時,彎過去走西濱回去,這樣就可以順道去布袋和鰲鼓走走了。 在布袋做生態調查已經有六年以上了,主要是布袋港的環境監測。 只是這幾年標案價格很差,所以顧問公司就不願意再標了。 要不然以前大概就是兩間公司在搶,大部分時候就是標到做一年,延約再一年。 兩年結束後就會換另一家標到,他做兩年後再換回來。就是一個這樣來來回回的案子。 所以布袋真的算是熟了,哪邊會有什麼?那堆魚塭間的小路哪一條可以走? 重要的是早上要去看哪邊、下午要看哪邊,這樣才不會碰到逆光。 不過有時鳥要在哪出現也是沒辦法預計的,只能說大部分的區域是可以挑時間過去看的。 一到布袋就看到這隻落單的黑面琵鷺,一般黑面琵鷺的羽毛算是服貼, 這隻真的很漂亮,整個羽毛超蓬鬆的,蓬鬆到像是剛做好的絨毛娃娃。 搭配著半逆光,真的很夢幻,只可惜這樣就拍不出紅色的眼睛了。 *Olympus E-M1x +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 MC-14* 加了1.4倍鏡後,影像真的差滿多的, 反正現在點插軟體做的真的也不錯了,是不是該讓 1.4X 退休了呢? 不過想想,也可能是因為黑皮夠大,裁切格放都還算可以用。 如果是拍小一點的東西,或許得到大一點的影像比較重要。 起碼可以拿來後製的畫素比較多。 既然逆光這麼考驗鏡頭的素質,所以還是乖乖的找順光的環境來拍照。 *Olympus E-M1x +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20231218 氣溫 42 度的差異

今天的台北終於有點冬天的樣子了,溫度大致上是落在 12 度左右。 風呼呼的吹,氣溫直直降,這種冷度讓我想起了去年北極之旅。 去年跑了一趟北極圈,在海冰上露營了七天。沒錯,就是露營! *位於海冰上的帳棚,這是抵達第一天的樣子,當天晚上就暴風雪了* 雪地非常地乾燥,所以沒有底帳也不會濕答答的。 用了底帳進出帳棚都要脫鞋子,使得行動更不方便外, 在帳棚內即使有底帳,沒穿雪靴直接踩在雪地上怎麼可能受得了?! 我的雪靴是耐零下 100 度的…….但是腳底還是會冷,所以還是直接穿雪靴比較實在。 這些帳棚除了睡覺用的之外, 有一個是大家聚會的客廳帳,所有的用餐、聚會都在這個帳棚。 還有一個是充電器用的帳棚,唯二的暖氣爐一個放在客廳,另一個就放在這了。 充電用的帳棚?因為氣溫低於零下 20 度,所有的電池都無法充電。 所以只好忍痛讓出一個暖氣爐給所有的充電器用。 我們這次去主要是攝影,所以充電設備多到營地主人瞠目結舌, 他說是他見過最多充電設備的一團。光是空拍機就有五台,相機、手機就更不用說了。 我本身就有三台相機、二支手機要充電。 沒訊號是一件事,但是還是要拿出來拍照、空拍機用。 所以充電器多到無法在客廳帳內充電, 只能在另一個本來要作為交誼廳的客廳帳中集中使用。 這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手機出現低於零下 20 度無法充電的顯示, 真的好可惜當初沒想到要拍下來。   *這個是遠一點拍的樣貌*   *前面可以看到藍色的兩個區域,那就是海冰了。冰層的厚度起碼有 1.5m 厚* 明年應該會開始寫北極之旅的文章,說說我們去找北極熊的故事。 想想今天的台北比我在北極拍照的那天高出 42 度, 各位有沒有覺得一股暖流啊?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極地之旅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907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 這幾天又重看了一次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每次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過不變的是那種很深沈的憂鬱。 我每次都會說很像看完戀戀風塵、巴黎德州那樣, 談不上悲傷,但是就是很悶的感覺。 去年拜 Covid-19 之賜去了一趟挪威,自駕了十多天。 本來是要再闖北極圈的,那時可是雄心壯志的啊! 想說至少開到 Tromsø 吧?也不過 1600 公里左右。當年在冰島都開 3000 多公里了。 結果又想去看 Puffin 又想去看北方鰹鳥,於是跑去 Runde 看鳥, 又想去看號稱最美的公路,就又跑去了精靈之路、老鷹之路的。 說真的,這樣跑,即使如我這麼愛開車的都累了。 於是乎,突然有一天我說…………覺得想停下來了, 就找了一間民宿停了三天,把再進北極圈的事情拋在腦後。 那間民宿叫做鸕鶿度假村,有燒木頭的三溫暖, 想要洗三溫暖就自己去燒柴,還有免費的洗衣機。 不知道在想什麼,居然沒有拍那間湖邊的三溫暖小木屋! 每天就在那邊看紅胸秋沙,呵呵!其實也滿舒服的。 在看挪威的森林時,我就想到這個畫面,湖面有著薄冰,遠方的山都是積雪, 雖然已經是六月了,空氣仍是十分地冷冽。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著這樣透徹的一片小天地, 雖然透徹,但是宛如一個防護罩般的保護著,除了自己,誰也進不來的小天地。

發表於 胡思亂想 | 發表迴響

20230903 淺談數位典藏

淺談數位典藏 2019 時接了一個數位典藏的案子,通常做專案時不太會在臉書或是自己的網站上說明。 畢竟有些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甚至有的專案還有敏感性的問題。 如今事過境遷,都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想說就開始好好整理一下當年的影像記錄。 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呢?其實是前一陣子在澎湖和友人聚餐,不知為什麼突然聊到這件事。 才驚覺連這麼熟的朋友對我們當年做的數位典藏都不清楚, 我們還在澎湖辦過一場因合約要求所舉辦的數位典藏推廣的講座耶! 聚餐結束後想想,這麼重要的文化資產就讓他這樣消沈好像也不是辦法, 這些資料庫還都已經不在我的隨身硬碟了,要找資料還要回到公司的 NAS 上才有。 想想還真的是『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影像就這樣沉在深深的硬碟海裡面。 於是今天就先來聊一下數位典藏是要幹嘛? 在碰古蹟的應該都聽過這句話,現在看到的樣子,就是這個物件的最佳狀態。 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古件的狀況只會愈來愈糟而已! 不管是紫外線、濕氣、雨淋、不當清潔、不當維護等,只會一再的損壞這些古件。 現代科技下有很好方式可以完整的記錄下該物件目前的狀況,就是數位典藏。 可以用高階的掃瞄器、也可以用高階的數位相機,再配合高階的後製影像處理, 將該物件所有的細節、參數以數位的形式保留。 不要小看數位檔案這件事喔!2019 年巴黎聖母院大火,把整個屋頂燒個精光。 幸好 2010 有歷史學家利用雷射3D 掃描,共掃了 10 億個點,精度高達 5mm。 2014 知名電玩刺客教條更是花了兩年在聖母院建立了詳盡的 3D 模組。 有了這些數位資料,才有可能完整的重建聖母院內被火吞噬的一切。 要不然光憑一些沒有系統性、沒有計劃性所拍攝的照片資料,是很難重現這些細節的。 京都美術館也有展覽過一次,利用 1:1 放大的數位影像當做原圖,再製一個仿製彩繪出來。 這些都是數位典藏的價值,更別提後續的加值應用了。 但若是沒有取得影像品質良好的數位檔案,這些就都是空談而已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數位典藏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717 鰕虎與槍

鰕虎與槍蝦 鰕虎有著無與倫比的神經質,槍蝦有著不動會死的勤勞個性。 但是偏偏鰕虎不會挖洞,萬一有掠食者來,就算你察覺到了也無處可躲。 槍蝦則是視力極差,雖然有著厲害無比的真空泡泡拳,但是看不到敵人又奈何? 於是,剛剛好,這兩個就湊成一對好了。 槍蝦挖好躲藏的洞穴,以鬚鬚搭在鰕虎的身上,或是在鰕虎的周圍感應。 鰕虎開始擔任警戒的工作,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躲回洞穴裡, 同時也讓槍蝦知道外面現在有威脅,這樣也保障了辛勤挖洞的槍蝦的蝦生安全。 平常安全無事時,鰕虎就在洞口警戒,槍蝦就認真的擴建洞穴。 這是在小琉球海底拍的,這隻鰕虎是台灣櫛眼鰕虎 Ctenogobiops formosa, 看到  formosa 就可以猜是台灣特有種了,這是 2003 年發表的台灣特有種。 目前只有在台灣的南部可以發現。 拍到的這隻,身上有由小藍點圍成的圈圈狀,這是雌魚的特徵。 而槍蝦是 Alpheus rapax ,這個資料就很少了,少到連中文名都沒有。 那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是查了 2003 年那篇發表台灣櫛眼鰕虎新種的 paper, paper 裡面提到附圖中共生的槍蝦是 Alpheus rapax, 看了一下照片,就和我拍的是一樣的,運氣真的是不錯。 呼呼!幸好有邵老師、陳老師(共同發表)幫忙查好了,要不然真的是會找到死。 *Nikon D780 + Nikkor Micro 60mm 1:2.8 + Ikelite Housing*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712 協同狩獵

協同狩獵 在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課堂上都聽過海底有些生物會協同狩獵。 比方說章魚和石斑,會由身手矯健的章魚鑽進洞穴裡把獵物趕出來, 在外面守候的石斑就可以獵捕,並會和章魚共同享用。 如果石斑的捕獵技巧不好,章魚還會拋下他去找別人合作。 上面說的事情在電視上都看過好幾遍了,但是從未親眼見過。 前幾天在東北角龍洞四號潛水時,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協同狩獵。 帶著學員潛水是最難拍東西的,因為一有好東西,所有的學員都會圍過來。 每位學員都有相機,身為教練的怎麼好意思佔著位子一直拍? 一般來說,就是隨手按個兩張就撤,把位子讓出來給學生拍。 因為這樣,所以相機不是保持在隨時可以拍照的狀態,反正用的機會不高嘛! 那天就游著游著,看到明倫教練很興奮的用手指著下方,我也好奇的跟著往下看。 雖然以前沒見過,但是看到裸胸鯙和橫紋九刺鮨那種模樣, Yse!!!一看就知道在協同狩獵,裸胸鯙鑽進洞裡,石斑在外面守候。 趕緊打開相機,那時又想錄影又想拍照的,但還都需要重新設定。 以多年的水下調查經驗告訴我,先有影像再說。 就先用一開始的設定拍了兩張,然後切換成錄影模式, 在切換時一群人就已經接近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裸胸鯙就鑽進洞躲起來了。 雖然沒有看到抓到獵物,但起碼有目擊到協同狩獵的行為。 雖然沒有錄影,照片也只有一兩張,但是起碼有個影像可以說故事。 影像這件事,真的是先求有再求好。所以我推薦…….., 這個時候是不是該來個業配啊?可惜我沒有業配。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好啦!其實沒那個誇張啦!總共只有 12 種睡姿。 不過可以在一次的潛水中,看到這麼多隻的中華疣海星也是很難得啦! 其實不只 12 隻,只是有些『睡姿』平淡無奇,所以就沒有拍了。 這個像癱在沙發上的馬玲薯! 這隻已經是睡到倒頭栽了! 這隻超像喝醉酒的大叔 最後一張來個正常的海星的樣子!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30411 再戰 Topaz 應用

20230411 再戰 Topaz 應用 自從用了 Topaz 之後,雖然沒有考試都考第一名,但是拍照的時候自由度大很多。 怎麼說?就是以前不好拍的,覺得拍出來沒有用的,現在或許都可以試試看。 尤其是在拍鳥的時候。 有時鏡頭就是這麼長而已,但是又有一隻絕世好鳥在你面前時怎麼辦?拍還是不拍? 拍啊?但拍了可能也是白拍,畢竟太小了,解析度這麼低的狀況下,影像也很難應用。 但是自從買了 Topaz 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先拍了再說,回來慢慢處理即可。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如願處理成功,但有拍有機會,比方說今天拍的紅腹濱鷸。 紅腹濱鷸不算普遍的鳥,但非繁殖羽時不好確認,僅有繁殖羽時可以明確的鑑種。 難得看到一隻繁殖羽的紅腹濱鷸,應該是北返過境鳥,要準備回去極地繁殖了。 但是距離遠的要命,偏偏只帶了 500mm 的砲,忘了帶 1.4X 出門。 怎麼辦?還是要硬著頭皮拍啊?這麼少見的繁殖羽怎麼可以不拍? 於是得到這個影像: 有沒有看到照片正中間的那隻紅肚子的鳥?主角就是他了,已經是 500mm 的砲了。 先裁切出來看看畫質,今天光很漂亮,畫質應該撐得住。 嗯嗯!還算可以,有焦、沒震動,只是大小只有接近 600X400,真的很小很小的畫素。 先進去 Topaz Gigapixet AI,選擇 Low Res(低解析度)然後放大到 3600 X 2400, 等於放大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講堂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407 清明節的鬼故事

20230407 清明節的鬼故事 常可以聽到說中國人或是說華人的美德之一就是慎終追遠 bilibala 的講一堆。 說的自己有多敬愛自己的祖先,說的自己有多麼孝順, 人死後要守喪幾年又幾年的,搞的好像無時無刻想要和祖先在一起。 從小到大對這件事也沒有懷疑過,直到我去了法羅群島和挪威之後,一切都改觀了。 其他國家的狀況我不知道,畢竟沒去過,上次去冰島也沒有特別注意別人家的墓園。 但是法羅和挪威的墓園真的是深得我心,我還在墓園裡面坐了一陣子, 在別人家的墓園緬懷我家的祖先,如果他們願意交阿斗仔朋友,也可以過來這邊看看。 我們先來看看台灣的墓園、火葬場等,通常,喔!不,絕對是嫌惡設施第一名。 只要想要蓋墓園、建設殯葬園區,居民絕對和你對幹到底了啦! 搞得墳墓、靈骨塔一個比一個遠,掃墓愈來愈辛苦,於是一年只去一次就很了不起了。 疑?剛剛不是說自己最孝順了嗎?不是說自己最有慎終追遠的美德了嗎? 怎麼一點都不喜歡祖先就住在你身邊呢? 看看法羅群島的墓園, *Kvivik 教堂旁的墓園*Streymoy、法羅群島*還有一個紀念碑*   法羅群島和挪威大致上每個小村落都會有自己的教堂,教堂旁邊就是墓園了。 所以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墓園,裡面就住著自己的先人。 有句話說的好,你所畏懼的每一個鬼魂,都是別人朝思暮想的人。 *Gjógv Kirkja*Eysturoy、法羅群島*遠眺教堂以及旁邊的墓園*   這個墓園更威了,旁邊就是露營區……..就讓遊客和我們的先人一起睡野外吧?! 也就是說不是不怕自己的祖先而已,別人家的祖先也無所謂。 *Høre Stave 教堂*Ryfoss、挪威*這是非常有歷史的,建於 12 世紀的木造教堂* 我很喜歡這座木造的教堂,除了墓園外,還備有各式園藝工具讓你使用。 可以來除除草、種種花的,當天在那邊停留時,就看到不少人來來去去。 有來種花的,有來默禱的,旁邊還有洗手的設備讓你可以乾乾淨淨的離開。 *Old Hjelmer 教堂*Hellesøy、挪威*在 Bergen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