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生態相關

20240129 鳥類週報第15週-隼科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 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 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 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利用分子生物分類的結果顯示隼形目和雀形目、鸚鵡科等的關係比較接近。 所以現在隼形目底下就只有隼科(Falconidae)。 隼科的特徵為上嘴喙有個類似齒的樣貌(Tomial Tooth), 雖然和我們所認知的齒完全無關,但是也有著類似的功能, 是隼科殺死獵物時重要的武器之一,而鷹科的成員大多是利用尖且長的利爪殺死獵物。 台灣最常見的隼科就是紅隼(Falco tinnunculus)了, 再來就是燕隼(Falco subbuteo)及遊隼(Falco peregrinus), 而遊隼是隼科中唯一會在台灣繁殖的。 還有迷鳥紅腳隼(Falco amurensis,阿穆爾隼),亦有分類為稀有過境鳥。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也是歸類在迷鳥, 至於黃爪隼(Falco naumanni )更是迷鳥中的迷鳥了。 目前並無台灣境內拍攝的影像,僅有在 2004 年秋季墾丁過境猛禽調查時的一筆目擊記錄。 我們就先從台灣唯一有繁殖的遊隼開始介紹。 遊隼(Falco peregrinus) 遊隼可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內溫型脊椎動物之一喔! 這點也可以從他的學名中看出來,Falco 就是希臘文的隼,源自鐮刀狀的爪子。 而 peregrinus 也是希臘文,指得是流浪者、外國人之類。 或許就是因為除了少數的地區看不到之外,全世界都看得到他吧? 他也因為食性廣泛且適應人造環境,所以在都市中也是日益擴張。 *遊隼*屏東、水泉*即使飛行中,仍是可以感受到他的粗壯* 大家都記得遊隼是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717 鰕虎與槍

鰕虎與槍蝦 鰕虎有著無與倫比的神經質,槍蝦有著不動會死的勤勞個性。 但是偏偏鰕虎不會挖洞,萬一有掠食者來,就算你察覺到了也無處可躲。 槍蝦則是視力極差,雖然有著厲害無比的真空泡泡拳,但是看不到敵人又奈何? 於是,剛剛好,這兩個就湊成一對好了。 槍蝦挖好躲藏的洞穴,以鬚鬚搭在鰕虎的身上,或是在鰕虎的周圍感應。 鰕虎開始擔任警戒的工作,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躲回洞穴裡, 同時也讓槍蝦知道外面現在有威脅,這樣也保障了辛勤挖洞的槍蝦的蝦生安全。 平常安全無事時,鰕虎就在洞口警戒,槍蝦就認真的擴建洞穴。 這是在小琉球海底拍的,這隻鰕虎是台灣櫛眼鰕虎 Ctenogobiops formosa, 看到  formosa 就可以猜是台灣特有種了,這是 2003 年發表的台灣特有種。 目前只有在台灣的南部可以發現。 拍到的這隻,身上有由小藍點圍成的圈圈狀,這是雌魚的特徵。 而槍蝦是 Alpheus rapax ,這個資料就很少了,少到連中文名都沒有。 那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是查了 2003 年那篇發表台灣櫛眼鰕虎新種的 paper, paper 裡面提到附圖中共生的槍蝦是 Alpheus rapax, 看了一下照片,就和我拍的是一樣的,運氣真的是不錯。 呼呼!幸好有邵老師、陳老師(共同發表)幫忙查好了,要不然真的是會找到死。 *Nikon D780 + Nikkor Micro 60mm 1:2.8 + Ikelite Housing*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712 協同狩獵

協同狩獵 在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課堂上都聽過海底有些生物會協同狩獵。 比方說章魚和石斑,會由身手矯健的章魚鑽進洞穴裡把獵物趕出來, 在外面守候的石斑就可以獵捕,並會和章魚共同享用。 如果石斑的捕獵技巧不好,章魚還會拋下他去找別人合作。 上面說的事情在電視上都看過好幾遍了,但是從未親眼見過。 前幾天在東北角龍洞四號潛水時,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協同狩獵。 帶著學員潛水是最難拍東西的,因為一有好東西,所有的學員都會圍過來。 每位學員都有相機,身為教練的怎麼好意思佔著位子一直拍? 一般來說,就是隨手按個兩張就撤,把位子讓出來給學生拍。 因為這樣,所以相機不是保持在隨時可以拍照的狀態,反正用的機會不高嘛! 那天就游著游著,看到明倫教練很興奮的用手指著下方,我也好奇的跟著往下看。 雖然以前沒見過,但是看到裸胸鯙和橫紋九刺鮨那種模樣, Yse!!!一看就知道在協同狩獵,裸胸鯙鑽進洞裡,石斑在外面守候。 趕緊打開相機,那時又想錄影又想拍照的,但還都需要重新設定。 以多年的水下調查經驗告訴我,先有影像再說。 就先用一開始的設定拍了兩張,然後切換成錄影模式, 在切換時一群人就已經接近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裸胸鯙就鑽進洞躲起來了。 雖然沒有看到抓到獵物,但起碼有目擊到協同狩獵的行為。 雖然沒有錄影,照片也只有一兩張,但是起碼有個影像可以說故事。 影像這件事,真的是先求有再求好。所以我推薦…….., 這個時候是不是該來個業配啊?可惜我沒有業配。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好啦!其實沒那個誇張啦!總共只有 12 種睡姿。 不過可以在一次的潛水中,看到這麼多隻的中華疣海星也是很難得啦! 其實不只 12 隻,只是有些『睡姿』平淡無奇,所以就沒有拍了。 這個像癱在沙發上的馬玲薯! 這隻已經是睡到倒頭栽了! 這隻超像喝醉酒的大叔 最後一張來個正常的海星的樣子!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30403 騎腳踏車不好嗎?

20230403 騎腳踏車不好嗎? 這幾天清明連假,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貼的訊息,整個東吉島上滿滿的人。 連假哪邊都是滿滿的人,這點倒是很正常,問題是在還有滿滿的機車……. 就是東吉現在有著許多的機車出租。東吉有多大?需要有機車? 東吉島漲潮時面積 1.5  平方公里,海拔最高 47 公尺,這樣一個小島真的需要騎機車環島? 況且公路也只有一半,沒有環島公路。 我在東吉已經辦過十多梯次的生態旅遊團了,團員由年幼到年長者都有。 大家都是用徒步的,在步行的途中也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問題,真心不懂為什麼要用機車? 這麼小的島,機車大概五分鐘就環島結束了,連同東吉燈塔拍照總共十分鐘。 然後再來嫌說好無聊喔、來這邊不知道要幹嘛?!得到下次絕對不會再來的結論。 不只東吉,整個南方四島都是需要慢慢走、慢慢感受,體會什麼是時間停止的島嶼。 當年為了想要知道日本是怎麼看待這些自然資源豐富但是交通極為不便的小島, 所以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了八重山群島中的石垣島、竹富島、西表島, 也去了好幾次北海道的禮文、利尻、天売、燒尻四座小島。 其中禮文、利尻比較大,直接從秩內開車上渡輪。天売和燒尻就是兩座小小島了。 說是小小島,天売還有 5.5 平方公里,燒尻 5.4 平方公里,都比東吉大上快四倍! 而且天売島海拔 184 公尺、燒尻 94 公尺,坡度也比東吉來得大。 但整個島就是以腳踏車旅遊為主,輔以觀光巴士。 竹富島的陽光很嚇人的,你看照片都調這麼亮了,我的臉還是黑的……….. 反正人臉都看不清,就不打馬賽克了。 *竹富島的騎單車旅遊*竹富島、日本*   問題是竹富島這麼小,也沒有能力處理這種廢棄物,報廢的腳踏車怎麼辦? *竹富島的腳踏車堆置場*竹富島、日本* 也是只能就這樣暫時堆置,至於後續要怎麼處理我就不知道了。 當時一句日文也不會說,無法問問當地人這些腳踏車最終的處理方式。 這樣講好像我現在會說日文了?!其實現在還是一句都不會說………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胡思亂想 | 發表迴響

20230221 鳥類週報第 14 週-麻雀科(Passeridae )

鳥類週報第 14 週 – 麻雀科(Passeridae ) 麻雀科到底有哪些成員呢? 我想各位應該會說,啊!不就是麻雀?這週寫麻雀是不是在歹戲拖棚啊? 當然不是,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寫鳥類週報的原因之一。 大家對生存於我們周遭的生物應該是已經到了一種視而不見的境界了, 每天這麼忙,走路的時候、開車的時候都在想事情,哪有時間看外面? 更別提停下來仔細地看看外面了。 加上網路一直提供的海量資料、腦袋裡都不斷地在上演各種小劇場, 對外界環境有看沒有到只是剛剛好而已。 因此想讓各位多了解每天視而不見的可愛鳥類。 現在所稱的麻雀科是指舊世界的麻雀。在生物地理上有著舊世界與新世界之分。 舊世界就是亞洲、歐洲、非洲,新世界則是後來新發現的美洲大陸。 哥倫布因為發現了美洲大陸,所以稱為新世界。 但他又將各地不同的物種在新舊大陸上亂遷移,因此還有所謂的哥倫布大交換。 對整個地球的疾病、物種、甚至人類都有著極大的改變。 另外,個人認為澳洲大陸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如果有機會聊到版塊、各大洲位置上的變動時再來聊聊,真的是一個很奇蹟似的島嶼。 當年有一艘貨輪不小心將麻雀從台灣載去了澳洲,結果引起澳洲無數愛鳥人士的聚集。 因為當處屬於港內禁區,賞鳥人士強烈要求布里斯本港口管理局開放賞鳥。 該麻雀一定心花朵朵開啊!想不到在台灣的普鳥還是普到不能再普的普鳥, 到了澳洲居然造成大轟動,連港口管理局的電話都被打爆了。 總之,我們今天說的麻雀是指舊世界的麻雀,目前分為6屬43種。 嚇到了吧?路邊跳來跳去的麻雀居然有 43 種! 和麻雀關係比較接近的有雀科(Fringillidae)和鶺鴒科(Motacillidae), 以及一些新世界的鳴禽。 以前麻雀是屬於文鳥科的,現在是麻雀科, 而原來的斑文鳥、白腰文鳥、黑頭文鳥則改成梅花雀科(Estrildidae)。 麻雀科底下有六屬,台灣只見得到一屬兩種。 一個是大家最熟悉的麻雀(Passer montanus) *麻雀*金門*   另一個就是很不熟悉的山麻雀(Passer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120 關於鳥類週報之二三事

關於鳥類週報之二三事 這次又被鳥店長騙來寫鳥類週報,想知道這件事情來龍去脈的朋友請聽 Podcast。 請自行按下 Spotify、Ankor or Apple Podcast 便可以收聽到海博士的鳥時光。 因此在這邊要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藉由寫鳥類週報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我是個看鳥很隨性的人,出了門,有什麼鳥就看什麼鳥,也就是很懶惰的鳥人啦! 很少去追稀有鳥或是特地出門看鳥。除非是有新鏡頭、新玩具要測試,才會勤勞的跑一趟。 *卷羽鵜鶘*台北華江橋*這是因為要測試新玩具才會跑去的*   拍鳥也是,看到想拍的就拍,沒特別想拍的就算了,即使帶著新玩具了。 *澤鳧*嘉義布袋*這也是去測新玩具,結果拍了幾張就懶得拍了*   雖然圖庫關鍵字做的還算勤勞,該上的關鍵字、GPS 座標幾乎都有輸入, 但是就是沒有在計算拍攝過的鳥種有多少,也沒統計過哪些拍了、哪些還沒拍。 這些問題到了寫鳥類週報時一一浮現,其實在多年前就浮現過一次了。 那次是幫小琉球做生物圖鑑,那一陣子瘋狂拍鳥,拍的好開心。 結果到編輯的時候被告知,怎麼沒有牛背鷺的照片?怎麼沒有麻雀的照片? 那時才心頭一驚,居然會有這種事!只好趕緊又出去補拍了一大堆普鳥回來。 *牛背鷺*屏東恆春*牛背鷺是非常常見的鷺科,但是就是會忘了拍他*   這些年來因為分子生物技術的進步,不只是鳥類,很多生物的分類系統都大改寫。 剛剛說過我是很懶的鳥人,我還是繼續用舊分類、繼續用舊的鳥名, 反正報告是鳥店長在寫,只要他搞清楚現在的分類就好了。 但是寫鳥類週報就不可以這樣了,必須照現今最新的分類系統寫,總不能傳達過時的訊息。 這也是對我自己看鳥生涯的一個整理,邊寫邊讀很多資料,邊寫邊學看很多新的分類狀況。 *山麻雀公鳥*嘉義大埔*麻雀以前是文鳥科,現在是麻雀科(分家很久了啦!)* 節錄自鳥類週報第 14 週 麻雀科: 台灣山麻雀的種小名是 cinnamomeus,這個字本身就是複合字,是肉桂色的意思,滿符合山麻雀的英文 Russet sparrow。台灣的山麻雀亞種是:Passer cinnamomeus rutilans。各位一定很好奇,我很少提到亞種,為什麼山麻雀會特別提到?因為要和各位解說山麻雀的特徵,說半天不如來看亞種名 rutilans。這個拉丁文很有意思,就是發紅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是略帶閃亮光澤的微紅色。這樣各位可以想像出山麻雀的樣子了吧?就是很像麻雀(同一屬),但是羽色是在肉桂色(種小名說的)中帶著略閃亮的微紅色(亞種名的描述),很生動的描述吧?這樣就不會再覺得學名很無聊,或是覺得光看物種外型描述無法想像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胡思亂想,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118 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台灣鴷形目可以看到兩個科,上週說的鬚鴷科(五色鳥)之外,剩下的就是啄木鳥科了。 台灣的啄木鳥有四個屬、四個種, 分別是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地啄木(Jynx torquilla)、 綠啄木(Picus canus)、小啄木(Yungipicus canicapillus)。 在說這四種啄木鳥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啄木鳥這麼用力敲木頭,為什麼不會敲到腦震盪? 啄木鳥的主食大多是昆蟲、節肢動物等,有時也會輔種子、果實等。 大多數的啄木鳥是以敲啄樹木的方式找出躲在樹木裡面的蟲, 再以帶刺的舌頭伸進去把蟲勾出來吃掉。 敲擊的力量相當的大,那到底要有怎樣的防護機制才可以避免腦袋撞成漿糊呢? 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非常新的說法, 2022 才發表的論文顯示,啄木鳥在敲擊木頭時就像是以鐵鎚去敲東西一樣, 就是硬碰硬啦(Van Wassenbergh et al., 2022. Woodpeckers minimize cranial absorption of shocks, Current Biology)! 作者的想法很有意思,想想好像也沒錯就是了。 目前一般認同的看法是啄木鳥的腦袋裡有著各種緩衝機制以減輕敲擊時的衝擊力。 Gammon K. 在 2014 年時根據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有高達 99.7% 的衝擊力會被變形能(Strain energy)吸收(Gammon K. 2014. Woodpecker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224 鳥類週報第 12 週 – 鬚鴷科

鳥類週報第 12 週 – 鬚鴷科(Megalaimidae) 水鳥談好久了,先轉換一下心情,我們來談談山鳥好了。 五色鳥(Psilopogon nuchalis)是台灣山林中除了鵯科以外最常聽到的聲音。 五色鳥科算是俗稱啦!正式的中文名稱是鬚鴷科(Megalaimidae), 大家如果從中文的科名聯想,一定會認為這個科就是有鬍鬚的啄木鳥的意思。 錯!其實他的英文科名是大脖子鳥的意思。 Mega 在希臘文中就是大的意思,laimos 則是喉嚨。 各位可以想像一下,一般啄木鳥的脖子其實是細細的, 五色鳥這個科則是大脖子,和啄木鳥纖細的外觀上完全不同。 *五色鳥*屏東、牡丹*五色鳥的五短身材和纖細的啄木鳥有著極大的差異* 除了脖子不同以外,還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當然就是從他的屬名來看,Psilopogon 是希臘文的裸露的鬍鬚, 也就是這一屬有著特殊的鬍鬚,不過這特徵是這一科共同的特徵。 鬍鬚是哺乳類的說法,在鳥類是稱為 rictal bristles,是長在上嘴喙基部的毛髮狀羽毛。 以前因 rictal bristles 多見於食蟲的鳥類, 因此認為他是類似捕蟲網的結構,有助於空中捕食昆蟲。 *五色鳥的 rictal bristles*高雄、鳳山*rictal bristles 指長在上嘴喙基部的髮狀羽毛* 但是根據  RJ LEDERER(1972)發表的 THE ROLE OF AVIAN RICTAL BRISTLES 一文中指出,並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這些毛髮狀羽毛在捕食昆蟲上有任何助益。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214 鳥類週報第 11 週 – 鷗科最終回

鷗科最終回 前兩週聊了燕鷗亞科和鷗亞科的分類,大家一定看的很辛苦。 這週來聊一下個人看鷗科的經驗,有開心也有非常辛苦的, 讓大家放鬆一下,也希望大家可以跟著我進入看鳥的喜悅之中。 以下文字有些已經發表過在鶵鳥報了,我重新整理、改寫一下,使之適合單獨及網路閱讀。 +++++++++++++++++++++++++ 說到看燕鷗的經驗,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澎湖的貓嶼了,沒有第二了。 貓嶼為玄燕鷗繁殖、聚集的重要棲地,距離馬公有 18 海浬, 搭乘一般漁船單趟大約需要 2-3 小時,因地勢陡峭,想要上岸、甚至要爬到山頂甚為困難。 由於是去拍攝紀錄片,因此我們不只要登島,且頂端還要有一塊可供攝影、夜宿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平台上不可以有鳥築巢,避免誤踩或是過分干擾鳥類棲息。 記得那天船長還特別繞行貓嶼,看看要怎麼才能登島,整個攝影團隊找了又找, 終於找到一處可以勉強登陸,又有一條路徑可以爬到有小平台的頂端。 其實上島後才是考驗的開始,整個貓嶼是完全沒有遮蔭處的,且平台非常地小。 那次拍攝器材計有兩架 HDCAM、一架側錄用的 DVCAM, 等到三支重型腳架、監視器、電纜等裝好後,連站的地方都快沒有了,根本不可能紮營。 *貓嶼上的小平台*澎湖、貓嶼*可以看到平台就這麼小一片而已*   澎湖的夏天可不是開玩笑的,一行人被太陽晒的頭昏腦脹, 攝影工作也因為陽光太強烈導致反差過大而暫停,也就是攝影裡面常說的光線很硬。 就這樣熬到了接近黃昏的時候才得以開始拍攝。 原以為晚上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誰知道晚上才是如夢靨般的難熬。 因為畫面的需求,晚上還有拍攝月亮與海面夜景的需求。 白天時天光明亮,地上的電纜、視訊線,甚至較遠一點的玄燕鷗、鶵鳥等通通看得到。 但晚上擔心開燈會干擾燕鷗的作息,都只使用亮度極低的小燈光。 這時才發現根本是寸步難行!崎嶇的平台上充滿了訊號線、各式錄影設備、個人裝備等, 想不到還有趁著夜色慢慢接近我們的燕鷗大軍。 移動位置時怕沒踩穩跌倒、怕踢到訊號線、怕撞到腳架,更怕踩到燕鷗的鶵鳥, 形容整個攝影團隊困坐愁城一點也不誇張。 好不容易夜間畫面拍攝完畢,一行人才發現無法躺下睡覺。 因為用看的是覺得還算平坦的地面,躺下去才知道真的非常崎嶇, 到處都是凸起甚至是尖銳的小石塊,根本找不到一塊可以平整躺平的地方。 眾人就用各種離奇的姿勢躺著,因為又想要躺平、又要閃開突出的玄武岩。 但因為真的很累,所以一下下就睡著了。 若是以為這樣就到天亮了,那怎麼會是更難熬的夜晚呢? 只要睡著沒有在動作,鳥蝨就開始跳到你身上了。 雖然不會被咬, 但是這些鳥蝨在脖子、手臂、腳上等處走來走去真的很癢,癢到你無法睡覺! 於是打個盹就被癢醒全身拍一拍,好不容易喬好姿勢剛入眠就又被弄醒了, 更可怕的是出現了不少的蜈蚣。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未分類,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