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鰕虎與槍

鰕虎與槍蝦

鰕虎有著無與倫比的神經質,槍蝦有著不動會死的勤勞個性。

但是偏偏鰕虎不會挖洞,萬一有掠食者來,就算你察覺到了也無處可躲。

槍蝦則是視力極差,雖然有著厲害無比的真空泡泡拳,但是看不到敵人又奈何?

於是,剛剛好,這兩個就湊成一對好了。

槍蝦挖好躲藏的洞穴,以鬚鬚搭在鰕虎的身上,或是在鰕虎的周圍感應。

鰕虎開始擔任警戒的工作,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躲回洞穴裡,

同時也讓槍蝦知道外面現在有威脅,這樣也保障了辛勤挖洞的槍蝦的蝦生安全。

平常安全無事時,鰕虎就在洞口警戒,槍蝦就認真的擴建洞穴。

這是在小琉球海底拍的,這隻鰕虎是台灣櫛眼鰕虎 Ctenogobiops formosa,

看到  formosa 就可以猜是台灣特有種了,這是 2003 年發表的台灣特有種。

目前只有在台灣的南部可以發現。

拍到的這隻,身上有由小藍點圍成的圈圈狀,這是雌魚的特徵。

而槍蝦是 Alpheus rapax ,這個資料就很少了,少到連中文名都沒有。

那我怎麼會知道?因為我是查了 2003 年那篇發表台灣櫛眼鰕虎新種的 paper,

paper 裡面提到附圖中共生的槍蝦是 Alpheus rapax

看了一下照片,就和我拍的是一樣的,運氣真的是不錯。

呼呼!幸好有邵老師、陳老師(共同發表)幫忙查好了,要不然真的是會找到死。

*Nikon D780 + Nikkor Micro 60mm 1:2.8 + Ikelite Housing*

台灣櫛眼鰕虎的眼前有著很可愛的黑線條,好像嫌疑犯眼睛被畫上黑線的照片,

可以看到後面槍蝦的鬚鬚就搭在鰕虎的身上。

槍蝦前面有顆比較大的珊瑚石,那顆就是剛被槍蝦推出來的,

看起來槍蝦正在努力的擴建洞穴中。

 

*Nikon D780 + Nikkor Micro 60mm 1:2.8 + Ikelite Housing*

這尾台灣櫛眼鰕虎神經真的很大條,大條到可以十分的接近。

雖然還是有段距離,但是我用的持續燈,這種距離還打了雙燈,

對神經敏感的鰕虎來說,已經算是不可能的近了,近到我都覺得這尾鰕虎有點怪怪的了。

如果槍蝦看得到,一定會覺得這鰕虎是睡著了嗎?怎麼會讓這個怪人這麼接近呢?

 

*Nikon D780 + Nikkor Micro 60mm 1:2.8 + Ikelite Housing*

這是難得有同一個平面的照片。因為距離很近,他們又不大,所以景深很淺。

好不容易等他們在比較同一個平面上,終於可以有一張兩隻都還算清晰的照片。

說到景深,大相機有大相機的好,但是景深還是小相機長很多,

對這種微距照,小相機在景深上的表現真的會好很多,

但是小相機的影像素質與反應速度能不能接受,那就真的是看個人了。

影片可以看水管上的連結:台灣櫛眼鰕虎與槍蝦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712 協同狩獵

協同狩獵

在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課堂上都聽過海底有些生物會協同狩獵。

比方說章魚和石斑,會由身手矯健的章魚鑽進洞穴裡把獵物趕出來,

在外面守候的石斑就可以獵捕,並會和章魚共同享用。

如果石斑的捕獵技巧不好,章魚還會拋下他去找別人合作。

上面說的事情在電視上都看過好幾遍了,但是從未親眼見過。

前幾天在東北角龍洞四號潛水時,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協同狩獵。

帶著學員潛水是最難拍東西的,因為一有好東西,所有的學員都會圍過來。

每位學員都有相機,身為教練的怎麼好意思佔著位子一直拍?

一般來說,就是隨手按個兩張就撤,把位子讓出來給學生拍。

因為這樣,所以相機不是保持在隨時可以拍照的狀態,反正用的機會不高嘛!

那天就游著游著,看到明倫教練很興奮的用手指著下方,我也好奇的跟著往下看。

雖然以前沒見過,但是看到裸胸鯙和橫紋九刺鮨那種模樣,

Yse!!!一看就知道在協同狩獵,裸胸鯙鑽進洞裡,石斑在外面守候。

趕緊打開相機,那時又想錄影又想拍照的,但還都需要重新設定。

以多年的水下調查經驗告訴我,先有影像再說。

就先用一開始的設定拍了兩張,然後切換成錄影模式,

在切換時一群人就已經接近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裸胸鯙就鑽進洞躲起來了。

雖然沒有看到抓到獵物,但起碼有目擊到協同狩獵的行為。

雖然沒有錄影,照片也只有一兩張,但是起碼有個影像可以說故事。

影像這件事,真的是先求有再求好。所以我推薦……..,

這個時候是不是該來個業配啊?可惜我沒有業配。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20230625 海星的一百種睡姿
好啦!其實沒那個誇張啦!總共只有 12 種睡姿。
不過可以在一次的潛水中,看到這麼多隻的中華疣海星也是很難得啦!
其實不只 12 隻,只是有些『睡姿』平淡無奇,所以就沒有拍了。
這個像癱在沙發上的馬玲薯!
這隻已經是睡到倒頭栽了!
這隻超像喝醉酒的大叔
最後一張來個正常的海星的樣子!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30411 再戰 Topaz 應用

20230411 再戰 Topaz 應用

自從用了 Topaz 之後,雖然沒有考試都考第一名,但是拍照的時候自由度大很多。

怎麼說?就是以前不好拍的,覺得拍出來沒有用的,現在或許都可以試試看。

尤其是在拍鳥的時候。

有時鏡頭就是這麼長而已,但是又有一隻絕世好鳥在你面前時怎麼辦?拍還是不拍?

拍啊?但拍了可能也是白拍,畢竟太小了,解析度這麼低的狀況下,影像也很難應用。

但是自從買了 Topaz 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先拍了再說,回來慢慢處理即可。

當然也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如願處理成功,但有拍有機會,比方說今天拍的紅腹濱鷸。

紅腹濱鷸不算普遍的鳥,但非繁殖羽時不好確認,僅有繁殖羽時可以明確的鑑種。

難得看到一隻繁殖羽的紅腹濱鷸,應該是北返過境鳥,要準備回去極地繁殖了。

但是距離遠的要命,偏偏只帶了 500mm 的砲,忘了帶 1.4X 出門。

怎麼辦?還是要硬著頭皮拍啊?這麼少見的繁殖羽怎麼可以不拍?

於是得到這個影像:

有沒有看到照片正中間的那隻紅肚子的鳥?主角就是他了,已經是 500mm 的砲了。

先裁切出來看看畫質,今天光很漂亮,畫質應該撐得住。

嗯嗯!還算可以,有焦、沒震動,只是大小只有接近 600X400,真的很小很小的畫素。

先進去 Topaz Gigapixet AI,選擇 Low Res(低解析度)然後放大到 3600 X 2400,

等於放大 36 倍耶!得到下面這張:

其實已經好非常多了,整張看起來已經沒什麼問題了。

以這樣的畫素,輸出到 8 X 10 都還是可以勝任的。

再進入 Topaz Sharpness AI 做精修,

此時建議選擇只做紅腹濱鷸,要不然散景的地方會變得很奇怪。得到下面這張:

去掉一點雜訊、稍微銳利化一點,感覺滿自然的一張照片,看不出已經動過這麼多手腳了。

至於那嚴重的二線性和軟體無關,Canon FDn 500/4.5L 的二線性本就世界嚴重的。

有沒有很神奇?從原本 600X400 那種連在電腦上看都不夠的解析度,

轉眼間就變成可以輸出成超過 8 X 10 吋照片的解析度了,而且看起來還很自然。

希望經過今天的介紹,當初有一起團購這個軟體的朋友們,可以好好的多加利用。

發表於 攝影講堂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407 清明節的鬼故事

20230407 清明節的鬼故事

常可以聽到說中國人或是說華人的美德之一就是慎終追遠 bilibala 的講一堆。

說的自己有多敬愛自己的祖先,說的自己有多麼孝順,

人死後要守喪幾年又幾年的,搞的好像無時無刻想要和祖先在一起。

從小到大對這件事也沒有懷疑過,直到我去了法羅群島和挪威之後,一切都改觀了。

其他國家的狀況我不知道,畢竟沒去過,上次去冰島也沒有特別注意別人家的墓園。

但是法羅和挪威的墓園真的是深得我心,我還在墓園裡面坐了一陣子,

在別人家的墓園緬懷我家的祖先,如果他們願意交阿斗仔朋友,也可以過來這邊看看。

我們先來看看台灣的墓園、火葬場等,通常,喔!不,絕對是嫌惡設施第一名。

只要想要蓋墓園、建設殯葬園區,居民絕對和你對幹到底了啦!

搞得墳墓、靈骨塔一個比一個遠,掃墓愈來愈辛苦,於是一年只去一次就很了不起了。

疑?剛剛不是說自己最孝順了嗎?不是說自己最有慎終追遠的美德了嗎?

怎麼一點都不喜歡祖先就住在你身邊呢?

看看法羅群島的墓園,

*Kvivik 教堂旁的墓園*Streymoy、法羅群島*還有一個紀念碑*

 

法羅群島和挪威大致上每個小村落都會有自己的教堂,教堂旁邊就是墓園了。

所以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墓園,裡面就住著自己的先人。

有句話說的好,你所畏懼的每一個鬼魂,都是別人朝思暮想的人。

*Gjógv Kirkja*Eysturoy、法羅群島*遠眺教堂以及旁邊的墓園*

 

這個墓園更威了,旁邊就是露營區……..就讓遊客和我們的先人一起睡野外吧?!

也就是說不是不怕自己的祖先而已,別人家的祖先也無所謂。

*Høre Stave 教堂*Ryfoss、挪威*這是非常有歷史的,建於 12 世紀的木造教堂*

我很喜歡這座木造的教堂,除了墓園外,還備有各式園藝工具讓你使用。

可以來除除草、種種花的,當天在那邊停留時,就看到不少人來來去去。

有來種花的,有來默禱的,旁邊還有洗手的設備讓你可以乾乾淨淨的離開。

*Old Hjelmer 教堂*Hellesøy、挪威*在 Bergen 西北邊,很遙遠的一個離島上*

這座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簡單的木造教堂,建造於 1875 年。

教堂的牆角就有長條椅可以坐著休息。

從長條椅看出去的風景。既不陰森也不荒涼,就是整整齊齊、乾淨清爽的空間。

這些墓園都像是個花園而且都整理的非常好,絕對不是一年只來整理一次的。

有生就有死,死亡一直不該是禁忌或是忌諱的話題。

可以想像,週日上教堂時,來找過世的親人聊聊天,順便整理一下墓地,

或是上班時跑過去說個早,心煩或是想念時有個地方可以說說話,真的很棒啊!

這才是真的慎終追遠吧?真心羨慕這種生活場域的概念。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20230403 騎腳踏車不好嗎?

20230403 騎腳踏車不好嗎?

這幾天清明連假,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貼的訊息,整個東吉島上滿滿的人。

連假哪邊都是滿滿的人,這點倒是很正常,問題是在還有滿滿的機車…….

就是東吉現在有著許多的機車出租。東吉有多大?需要有機車?

東吉島漲潮時面積 1.5  平方公里,海拔最高 47 公尺,這樣一個小島真的需要騎機車環島?

況且公路也只有一半,沒有環島公路。

我在東吉已經辦過十多梯次的生態旅遊團了,團員由年幼到年長者都有。

大家都是用徒步的,在步行的途中也沒有發生過任何的問題,真心不懂為什麼要用機車?

這麼小的島,機車大概五分鐘就環島結束了,連同東吉燈塔拍照總共十分鐘。

然後再來嫌說好無聊喔、來這邊不知道要幹嘛?!得到下次絕對不會再來的結論。

不只東吉,整個南方四島都是需要慢慢走、慢慢感受,體會什麼是時間停止的島嶼。

當年為了想要知道日本是怎麼看待這些自然資源豐富但是交通極為不便的小島,

所以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了八重山群島中的石垣島、竹富島、西表島,

也去了好幾次北海道的禮文、利尻、天売、燒尻四座小島。

其中禮文、利尻比較大,直接從秩內開車上渡輪。天売和燒尻就是兩座小小島了。

說是小小島,天売還有 5.5 平方公里,燒尻 5.4 平方公里,都比東吉大上快四倍!

而且天売島海拔 184 公尺、燒尻 94 公尺,坡度也比東吉來得大。

但整個島就是以腳踏車旅遊為主,輔以觀光巴士。

竹富島的陽光很嚇人的,你看照片都調這麼亮了,我的臉還是黑的………..

反正人臉都看不清,就不打馬賽克了。

*竹富島的騎單車旅遊*竹富島、日本*

 

問題是竹富島這麼小,也沒有能力處理這種廢棄物,報廢的腳踏車怎麼辦?

*竹富島的腳踏車堆置場*竹富島、日本*

也是只能就這樣暫時堆置,至於後續要怎麼處理我就不知道了。

當時一句日文也不會說,無法問問當地人這些腳踏車最終的處理方式。

這樣講好像我現在會說日文了?!其實現在還是一句都不會說………

剛剛提到天売和燒尻的面積及海拔,繞一圈大約 11 公里並不大,主要是幾個坡度很嚇人。

但是仍是腳踏車為主,民宿也有提供汽車的接送。

就是到港口幫你把行李載走,然後自己去港邊租腳踏車開始環島玩耍。

*天売島港口的自行車出租店*天売島、日本*

 

*天売島郵局*天売島、日本*在小島上悠閒的騎車亂晃、看鳥,真的是很舒適*

 

*燒尻島上的便車*燒尻島、日本*在島中央爆胎,遇到好心的酪農將我載回港口換車*

這次在島中間爆胎,正在困做愁城之際遇到了酪農戶,他好心的載我回去港口換一台。

由於坡度很陡,我就不想騎回去了,哈哈!因此第二次到燒尻島才完成環島之旅。

 

*燒尻島騎車*燒尻島、日本*招牌上的黑面羊是燒尻的特產,專供銀座高級西餐廳使用*

燒尻島養的黑面羊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高級羊肉,專供銀座高級西餐廳使用。

一年開放一次在地居民購買,我們第一次去有幸有吃到,第二次去就沒吃到了。

或許有人會問年輕人可以騎單車,那年紀大的人呢?

我去天売、燒尻時,也有帶過年紀稍長的旅伴一起走,

可以騎的時候就騎,騎不動的時候就牽車散步真的再不行,那就包民宿的車子也行。

如果連單車都無法騎穩的話,我想騎機車一樣很危險的。

離島的路都很窄(包含東吉島),真的禁得起這麼多機車在路上噴嗎?

離島處理廢棄物能力有限,真的可以容納這麼多機車嗎?

看看台灣一些離島,即使是大型離島,一樣可以看到滿地的廢棄汽、機車。

當一個島嶼要發展觀光時,

可不可以想一下為什麼大家要不遠千里而來,到底是想要看到怎樣的樣貌?

從羽幌町出海後回看,真的很有冰島的感覺。

我常說北海道的天売、燒尻是小冰島,但是花費省了很多很多。

想看鷗科、海豹、海雀也等都有,數量也是很嚇人的,真的很推薦前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胡思亂想 | 發表迴響

20230221 鳥類週報第 14 週-麻雀科(Passeridae )

鳥類週報第 14 週 – 麻雀科(Passeridae )

麻雀科到底有哪些成員呢?

我想各位應該會說,啊!不就是麻雀?這週寫麻雀是不是在歹戲拖棚啊?

當然不是,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寫鳥類週報的原因之一。

大家對生存於我們周遭的生物應該是已經到了一種視而不見的境界了,

每天這麼忙,走路的時候、開車的時候都在想事情,哪有時間看外面?

更別提停下來仔細地看看外面了。

加上網路一直提供的海量資料、腦袋裡都不斷地在上演各種小劇場,

對外界環境有看沒有到只是剛剛好而已。

因此想讓各位多了解每天視而不見的可愛鳥類。

現在所稱的麻雀科是指舊世界的麻雀。在生物地理上有著舊世界與新世界之分。

舊世界就是亞洲、歐洲、非洲,新世界則是後來新發現的美洲大陸。

哥倫布因為發現了美洲大陸,所以稱為新世界。

但他又將各地不同的物種在新舊大陸上亂遷移,因此還有所謂的哥倫布大交換。

對整個地球的疾病、物種、甚至人類都有著極大的改變。

另外,個人認為澳洲大陸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如果有機會聊到版塊、各大洲位置上的變動時再來聊聊,真的是一個很奇蹟似的島嶼。

當年有一艘貨輪不小心將麻雀從台灣載去了澳洲,結果引起澳洲無數愛鳥人士的聚集。

因為當處屬於港內禁區,賞鳥人士強烈要求布里斯本港口管理局開放賞鳥。

該麻雀一定心花朵朵開啊!想不到在台灣的普鳥還是普到不能再普的普鳥,

到了澳洲居然造成大轟動,連港口管理局的電話都被打爆了。

總之,我們今天說的麻雀是指舊世界的麻雀,目前分為6屬43種。

嚇到了吧?路邊跳來跳去的麻雀居然有 43 種!

和麻雀關係比較接近的有雀科(Fringillidae)和鶺鴒科(Motacillidae),

以及一些新世界的鳴禽。

以前麻雀是屬於文鳥科的,現在是麻雀科,

而原來的斑文鳥、白腰文鳥、黑頭文鳥則改成梅花雀科(Estrildidae)。

麻雀科底下有六屬,台灣只見得到一屬兩種。

一個是大家最熟悉的麻雀(Passer montanus

*麻雀*金門*

 

另一個就是很不熟悉的山麻雀(Passer cinnamomeus),

*山麻雀公鳥*嘉義大埔*

*山麻雀母鳥*嘉義大埔*

 

至於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台灣就十分的罕見了,因此就不討論了。

*家麻雀公鳥*渥太華、加拿大*這在新世界屬於外來種*

*家麻雀母鳥*渥太華、加拿大*這在新世界屬於外來種*

 

麻雀的屬名 Passer 就是拉丁文的麻雀,而montanus 就很有意思了,

這在拉丁文裡面是山的意思,也就是他應該叫做山麻雀。

等等,那台灣的山麻雀又是誰呢?

台灣山麻雀的種小名是 cinnamomeus,這個字本身就是複合字,

是肉桂色的意思,滿符合山麻雀的英文 Russet sparrow。不像麻雀這樣掛羊頭賣狗肉。

麻雀的種小名是山的意思,他的英文名卻是 Eurasian tree sparrow,

好歹中文名應該是叫樹麻雀才對嘛!

麻雀有 9 個亞種,山麻雀則是有 3 個亞種。

台灣的山麻雀是屬於:Passer cinnamomeus rutilans

各位一定很好奇,我很少提到亞種,為什麼山麻雀會特別提到?

因為要和各位解說山麻雀的特徵,說半天不如來看亞種名 rutilans

這個拉丁文很有意思,就是發紅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是略帶閃亮光澤的微紅色。

這樣各位可以想像出山麻雀的樣子了吧?

就是很像麻雀,但是羽色是在肉桂色(種小名說的)中帶著略閃亮的微紅色(亞種名)。

*山麻雀公鳥*層雲峽、北海道、日本*日本和台灣山麻雀是屬於同一個亞種*

 

很生動的描述吧?這樣就不會再覺得學名很無聊,或是覺得光看物種外型描述無法想像了。

不過山麻雀和麻雀不一樣,山麻雀是雌雄不同色,麻雀則是同色。

那麻雀呢?分布於台灣的是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亞種,

saturatus 就是豐富的顏色。其實台灣的麻雀真的很漂亮,只是大家都沒有注意罷了。

*麻雀(黑化)*澎湖、馬公*黑化麻雀和旁邊正常麻雀一比就知道麻雀有多麼多彩了*

 

這就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一次去獸醫院找學長聊天,不知為何獸醫院裡面有一籠的麻雀,

學長誆我說是非洲的一種雀鳥,還問我說好不好看?

那時我才剛開始看鳥,說良心話,我還真的沒有正眼瞧過麻雀,

那一次仔細的看了又看,真的覺得他還滿漂亮的。

後來學長才笑著說是麻雀啦!不要因為他是普鳥就不好好的、不認真的看他。

不過既然提到了台灣麻雀是豐富的顏色,就不得不提一下 Gloger’s rule。

這是說分布在熱帶的生物會有比較深的顏色,而分布在比較寒冷的地區會有比較淺的顏色。

剛剛有說麻雀有9個亞種,羽色最深的就是出現在潮溼的東南亞熱帶地區。

山麻雀對我來說就是比較悲慘的故事了。

以前山麻雀還不少,只要走到山裡面,淺山就夠了,就會看到山麻雀,

我從霧台到清境都看過滿滿的山麻雀。

那時山麻雀多到我很少拍他,拍的不好也都直接把幻燈片丟掉。

反正隨時都可以再拍到,就像麻雀一樣,那時真的是這樣想。

結果才沒多少年,現在台灣山麻雀大概只剩下幾個比較穩定的棲地了。

山麻雀在台灣鳥類紅皮書裡面可是被列為國家瀕危等級,全台估計不到 1000 隻。

幸好這些年有政府及學術界出手相救,在以前我上課時常提到山麻雀,

我總是說這是我們在有生之年極有機會看到在台灣滅絕的生物之一。

目前在廣設巢箱、保育行動之下,數量有機會可以回升。

但是不要以為麻雀這種超級普鳥就沒事了喔!

根據特生中心的調查,北部可是少了 40% 的數量。各位或許會覺得沒有麻雀又不會怎樣?

借用裴家騏老師說石虎的話,

他說如果一片農地無法讓石虎健康的長大,那片農地上種出來食物怎麼會安全?

我也要說,如果一個環境糟糕到連最不挑的麻雀都無法生活下去,

人們怎麼可能可以健康快樂的在那邊生活?

 

同場加映普遍常見的新世界麻雀 Chipping Sparrow (Spizella passerina),

屬 Passerellidae 科,在 iNaturalist Taiwan 上稱為美洲鵐科,wiki 稱為雀鵐科。

種小名  passerina 就是拉丁文『麻雀般』的意思。

*Chipping Sparrow*渥太華/加拿大*新世界麻雀*

鳥店長畫的圖文版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30120 關於鳥類週報之二三事

關於鳥類週報之二三事

這次又被鳥店長騙來寫鳥類週報,想知道這件事情來龍去脈的朋友請聽 Podcast。

請自行按下 SpotifyAnkor or Apple Podcast 便可以收聽到海博士的鳥時光。

因此在這邊要說的不是這件事,而是藉由寫鳥類週報而發現自己的不足。

我是個看鳥很隨性的人,出了門,有什麼鳥就看什麼鳥,也就是很懶惰的鳥人啦!

很少去追稀有鳥或是特地出門看鳥。除非是有新鏡頭、新玩具要測試,才會勤勞的跑一趟。

*卷羽鵜鶘*台北華江橋*這是因為要測試新玩具才會跑去的*

 

拍鳥也是,看到想拍的就拍,沒特別想拍的就算了,即使帶著新玩具了。

*澤鳧*嘉義布袋*這也是去測新玩具,結果拍了幾張就懶得拍了*

 

雖然圖庫關鍵字做的還算勤勞,該上的關鍵字、GPS 座標幾乎都有輸入,

但是就是沒有在計算拍攝過的鳥種有多少,也沒統計過哪些拍了、哪些還沒拍。

這些問題到了寫鳥類週報時一一浮現,其實在多年前就浮現過一次了。

那次是幫小琉球做生物圖鑑,那一陣子瘋狂拍鳥,拍的好開心。

結果到編輯的時候被告知,怎麼沒有牛背鷺的照片?怎麼沒有麻雀的照片?

那時才心頭一驚,居然會有這種事!只好趕緊又出去補拍了一大堆普鳥回來。

*牛背鷺*屏東恆春*牛背鷺是非常常見的鷺科,但是就是會忘了拍他*

 

這些年來因為分子生物技術的進步,不只是鳥類,很多生物的分類系統都大改寫。

剛剛說過我是很懶的鳥人,我還是繼續用舊分類、繼續用舊的鳥名,

反正報告是鳥店長在寫,只要他搞清楚現在的分類就好了。

但是寫鳥類週報就不可以這樣了,必須照現今最新的分類系統寫,總不能傳達過時的訊息。

這也是對我自己看鳥生涯的一個整理,邊寫邊讀很多資料,邊寫邊學看很多新的分類狀況。

*山麻雀公鳥*嘉義大埔*麻雀以前是文鳥科,現在是麻雀科(分家很久了啦!)*

節錄自鳥類週報第 14 週 麻雀科:

台灣山麻雀的種小名是 cinnamomeus,這個字本身就是複合字,是肉桂色的意思,滿符合山麻雀的英文 Russet sparrow。台灣的山麻雀亞種是:Passer cinnamomeus rutilans。各位一定很好奇,我很少提到亞種,為什麼山麻雀會特別提到?因為要和各位解說山麻雀的特徵,說半天不如來看亞種名 rutilans。這個拉丁文很有意思,就是發紅的意思,甚至可以說是略帶閃亮光澤的微紅色。這樣各位可以想像出山麻雀的樣子了吧?就是很像麻雀(同一屬),但是羽色是在肉桂色(種小名說的)中帶著略閃亮的微紅色(亞種名的描述),很生動的描述吧?這樣就不會再覺得學名很無聊,或是覺得光看物種外型描述無法想像了。

 

也想到以前碩班口試前,學長特別交代,他說沈老師特別喜歡問學名的意思。

每個學名會這樣取一定有他的意義,學分類的人一定要懂學名的意思才算是了解這個物種。

所以也趁著這次寫鳥類週報,將學名稍微解釋了一下,

希望大家起碼可以從學名去想像到這個物種的概略的樣貌,

而不要無視這串由分類學家絞盡腦汁之後所取的名字,雖然有時滿無厘頭的啦!

當然這些也是邊寫邊修正的結果,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寫的,只是愈寫愈歪,歪到彎不回來。

所以前幾週的鳥類週報並沒有學名的解釋,大概從笨蛋鳥開始吧?就是鰹鳥啦!

*藍臉鰹鳥*高雄外海*這就是一門忠烈,從屬名到英文名全是笨蛋的鰹鳥*

 

很感謝寫鳥類週報這個決定,或者是說謝謝鳥店長推這個坑。

讓我把鳥類的分類再重新耙梳一次,並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

唯有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來的知識,才算是真的了解。

也知道自己拍照的不足,每次出門調查,鳥店長總是會唸我,你怎麼不拍一下啊?

都會回說有什麼好拍的啦!有時就隨便按一張,只是怕忘記所以留個記錄照而已。

我算是真的喜歡鳥的人,即使是普鳥也都看得很開心,但是對於拍鳥卻不是這樣。

有時寧願拿著望遠鏡看普鳥,也不會想到要拿相機拍下來。

因為看鳥是快樂的、拍鳥是辛苦的,不過從寫了鳥類週報之後,

常常會提醒自己更勤勞一點,多拍一點,免得要寫的時候找不到照片。

像現在有著滿手的麻雀,新世界麻雀、舊世界麻雀,台灣很少的、沒有的麻雀一大堆。

結果正經的樹麻雀(就是台灣常見的麻雀)沒有幾張……….

歡迎各位有在看鳥的、沒在看鳥的朋友,一同來探索鳥類這個很有趣的世界。

發表於 生態相關, 胡思亂想,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20230118 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鳥類週報第十三週 啄木鳥科(Picidae)

台灣鴷形目可以看到兩個科,上週說的鬚鴷科(五色鳥)之外,剩下的就是啄木鳥科了。

台灣的啄木鳥有四個屬、四個種,

分別是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地啄木(Jynx torquilla)、

綠啄木(Picus canus)、小啄木(Yungipicus canicapillus)。

在說這四種啄木鳥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啄木鳥這麼用力敲木頭,為什麼不會敲到腦震盪?

啄木鳥的主食大多是昆蟲、節肢動物等,有時也會輔種子、果實等。

大多數的啄木鳥是以敲啄樹木的方式找出躲在樹木裡面的蟲,

再以帶刺的舌頭伸進去把蟲勾出來吃掉。

敲擊的力量相當的大,那到底要有怎樣的防護機制才可以避免腦袋撞成漿糊呢?

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非常新的說法,

2022 才發表的論文顯示,啄木鳥在敲擊木頭時就像是以鐵鎚去敲東西一樣,

就是硬碰硬啦(Van Wassenbergh et al., 2022. Woodpeckers minimize cranial absorption of shocks, Current Biology)!

作者的想法很有意思,想想好像也沒錯就是了。

目前一般認同的看法是啄木鳥的腦袋裡有著各種緩衝機制以減輕敲擊時的衝擊力。

Gammon K. 在 2014 年時根據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有高達 99.7% 的衝擊力會被變形能(Strain energy)吸收(Gammon K. 2014. Woodpecker Bodies Cushion Collision Impact On Bird Brains. Inside Science.)。

這推論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就是敲擊時產生的衝擊力被緩衝區吸收掉了。

但是Van Wassenbergh卻認為,這就像是把鐵鎚中間切開裝進彈簧當做緩衝一樣,

所有的力量經過緩衝就會被吸收了,這樣是會降低許多力量上的傳遞。

Van Wassenbergh 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五種啄木鳥敲擊木頭的畫面,

定位並測量了嘴先、嘴基、眼睛三個位置,發現撞擊時這三個地方的相對位置並沒有改變,

也就是完全沒有所謂的緩衝,亦即沒有變形能吸收的空間,完全的硬碰硬!

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想法,也有完整的實驗佐證。

雖然有緩衝區的說法可能會被推翻,不過我們還是來看一下,

因為這就是科學演變的歷程,各種理論的假設、驗證都是需要去了解的。

以前認為啄木鳥的嘴基部有海綿骨可以吸收敲擊時所帶來的衝擊能量,

環繞腦部的舌頭可以視為安全帶的功用等等,這些都是避免啄木鳥腦袋變成漿糊的要點。

當然,新的研究只是提出海綿骨應該是沒有緩衝的作用,

對於舌頭當安全帶、閉眼睛避免木屑噴到、厚腦殼的物理防護等功能並沒有否定。

好了,我們還是回頭看看台灣的四種啄木鳥。

台灣最大隻的啄木鳥-綠啄木,在台灣屬於稀有留鳥,

種小名 canus 就是灰色的意思,也就是綠啄木整隻綠色為主,但是頭是灰色的。

綠木啄共有九個亞種,台灣的是 Picus canus tancolo

依照 Birds of the World 上的資料是分布於台灣和海南島。

真的非常大隻,體長有 30 公分左右,我也只有在太平山看過一次,很可惜來不及拍照。

那次真的是被震撼到了,居然有這麼大的啄木鳥!

第二大的啄木鳥就是大赤啄木(Dendrocopos leucotos)了,

他雖然是台灣第二大的啄木鳥,但是已經是Dendrocopos屬裡面體型最大的了。

*大赤啄木*南投、杉林溪*啄木鳥常常高來高去的,大多都是這種仰角的照片*

 

種小名就是白色和背部的複合字,各位就可以想像他的背部是有白色的。

大赤啄木這個命名其實不是很適當,就像以前的紅山椒鳥一樣。

大赤啄木指的是公鳥頭上有一大片紅色,但是母鳥的頭頂可是全黑的。

*大赤啄木*南投、杉林溪*公鳥頭頂紅色的一塊,是大赤啄木名稱的由來*

 

就像紅山椒鳥的公鳥是紅色的,母鳥卻是黃色的,現在改稱灰喉山椒鳥就比較正確了。

不過大赤啄木仍然是大赤啄木。

大赤啄木的分佈很廣泛,亞洲、歐洲都有,但是因為分布的很零碎,

因此隔離的程度比較高,總共衍生出13個亞種。你沒看錯,真的是 13 個。

台灣的亞種是 Dendrocopos leucotos insularis,為台灣特有亞種。

其中 insularis 就是島嶼的意思。而台灣的亞種是大赤啄木中體型最小的亞種。

第一次看大赤啄木的『驚嚇』程度遠勝過第一次看到綠啄木。

那是我剛開始看鳥的第一年,和屏東農專賞鳥社的夥伴一起去藤枝看鳥,

以前鳥社很窮啊!出門都是打地舖、睡廢棄工寮的,那次是在廢棄國小裡面打地舖過夜。

隔天一早就聽到響徹山谷的敲擊聲,順著敲擊聲才找到一隻大赤啄木就在枯木上猛敲。

那個聲音真的大聲到有回音,印象十分地深刻,但這才不是驚嚇的來源!

*大赤啄木*高雄、藤枝*內文中敘述敲的很大聲的當事大赤啄木,掃描時都已經發霉了*

 

接著大家就在藤枝的林道上漫步看鳥。那時有一位學長在記錄台灣的小灰蝶,

他正在拍一隻小灰蝶時,我突然聽到非常大聲的蜜蜂的嗡嗡聲,

我趕快喊學長『是不是有蜜蜂在我頭頂?』

他抬頭看了一下說你不要動,是虎頭蜂,等我拍完這隻小灰蝶我就會去趕他。

結果他還沒拍好我就慘叫一聲了,虎頭蜂往我的頭頂螫下去了……

只能說真的痛、真的非常非常地痛,然後就暈眩異常了。

學長就趕緊扶我回去廢棄國小要我躺著。

我們畢竟是農專嘛!總是會有很多認識植物的學長姊,

其中一位學姊就要大家趕緊去找姑婆芋,而且要毒性比較夠的,就是莖切開愈紅愈好,

然後帶回來擠出汁液塗在我被螫的地方。

被螫之後,整個早上都是昏昏沉沉的,塗了姑婆芋的汁液後有好轉,

直到中午過後才比較有精神。

所以我的大赤啄木初體驗就伴隨著虎頭蜂叮咬初體驗,

每次只要看到大赤啄木就會想到虎頭蜂、想到小灰蝶、想到學長居然會說等一下…….

第三種是最小的小啄木(Yungipicus canicapillus)。

*小啄木*高雄、左營*可以清楚看到幾乎是坐在自己堅硬的尾羽上面,腳趾是前二後二*

 

等等,前面不是說有四種?按照大小排下來,第三種就是最小的?那第四種是什麼?

應該說小啄木是台灣樹棲型啄木鳥中最小的,第四種地啄木是地棲型的。

*小啄木*高雄左營*小啄木是樹棲型,吃飯、休息、築巢都是在樹上,這是在整修巢位*

 

小啄木分布的海拔沒有大赤啄木這個高,大約到中海拔而已,

而且低海拔甚至平地分布十分廣泛。

各位應該常常看到我說種小名是 X+Y 的複合字(合成字),

小啄木可是連屬名都是合成的喔!

他是 Yunx (地啄木的 Jynx屬)和  Picus 兩個屬名合成的。種小名就是指灰色的頭。

小啄木也是很厲害的,共有 11 個亞種,不過小啄木僅有在亞洲有分布。

台灣亞種是Yungipicus canicapillus kaleensis,其中 kaleensis 就是指 Formosa 的意思。

這樣各位讀者或許會有疑問,亞種名是台灣,但是為什麼不是特有亞種?

根據以前的分類是特有亞種沒錯,但是目前的分類是從四川、福建到台灣,

還有緬甸以及中南半島北部都是為這個亞種的分佈範圍。他也是台灣最常見的啄木鳥。

*小啄木*高雄、左營*這張一樣可以清楚看到,幾乎是坐在自己堅硬的尾羽上面。

 

最後一種就是地棲型的地啄木(Jynx torquilla),這是屬於會遷徙的啄木鳥,

*地啄木*屏東東港*看到時天色已經很昏暗了,古老的數位相機已經盡力了*

 

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在金門則較為普遍,偏向在海邊的樹林或是草原上活動。

這個屬的頭部可以轉動 180 度,並且有帶有黏液的舌頭,

啄開蟻穴後將舌頭伸進去黏取螞蟻食用,所以這屬中文稱為蟻鴷屬。

Jynx 源自拉丁文,是咒語的意思,說的就是扭動脖子的樣子很像在施咒,

呼應這個屬的頭部特別的動作。種小名也是扭動、轉動的意思。

很有意思的學名,都是在形容轉來轉去、扭來扭去的樣子。

地啄木有六個亞種,台灣的是 Jynx torquilla chinensis ,亞種名一目瞭然。

主要繁殖地是從東西伯利亞到庫頁島再到日本北海道,南限是蒙古北邊到中國的東北。

冬天則向南遷徙。

小啄木鳥在台灣海拔 2000 公尺以下相當常見,

各位不妨在公園散步時、在郊山運動時,多留意一下身邊的聲音。

如果有聽到敲木頭的聲音或是有聽到比較急促的高頻音,可以找找看他的身影。

他可是台灣最容易觀察到的啄木鳥,

可以藉由觀察他啄木頭、攀爬的動作,更進一步的理解啄木鳥的生態習性。

還沒有出門看小啄木沒關係,可以看看鳥店長話的可愛的小啄木。

這期因為寫太多沒寫到樹洞的利用,所以鳥店長就畫了小啄木工班在樹上施工,

底下五色鳥仲介帶了一些會利用次級樹洞的鳥類在看房子。很有意思的呢!

 

同場加映,前面提到台灣最小的是小啄木,北美最小的是絨啄木(Downy woodpecker)

*絨啄木、雄*渥太華、加拿大*雄鳥的頭頂會有一小塊紅斑*

*絨啄木、雄*渥太華、加拿大*雌鳥頭頂就沒有紅斑了*

*北美黑啄木*渥太華、加拿大*全黑的啄木北美沒有喔!這個黑啄木還是有白色的部份*

*北美黑啄木*渥太華、加拿大*還記不記得五色鳥是粗脖子鳥?這張就可以知道啄木鳥的脖子有多細了*

發表於 生態相關, 鳥類週報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21231 所有敗家的起點

所有敗家的起點

在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十分鐘來聊聊敗家的起點好了。

攝影最常聽到的是器材不重要,重要的相機後面的那棵腦袋。

個人認為是對也是不對。

有時腦袋再重要,你的器材要是做不到你心裡想要的樣子,再會想也沒用。

當然,沒有在想的,給他再好的器材也沒有用就是了。

就讓我想起一句話,好東西一定貴,但是貴的不一定好。

在攝影的路上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鏡頭的素質?故事是從 1990 年開始的。

那年我在屏東基地服役,那個年代的部隊還是管的很嚴,連 BB Call 都不可以帶進去部隊,

當然相機就更別提了,絕對是不可能可以拍照的。

原先志願到屏東基地是想要去空照單位當暗房兵的,就是沖洗空拍中隊拍攝回來的照片。

無奈剛下部隊時該單位沒有缺,於是就到了修護單位,修最新的 C-130H。

等到暗房單位有缺的時候,部隊的分座不放人,於是就與暗房無緣了。

幸好那時候部隊的行政官也喜歡拍照,我們常常一起聊攝影,

有一天發現空軍居然有辦藍天攝影比賽,真是天下掉下來的好機會。

我就和行政官利用參賽的名義向部隊申請攝影證,並由行政官帶著我在部隊內自由的拍照。

這個攝影證從我入伍第一年開始申請,申請下來時我都快退伍了………..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近距離看著 F104 起飛,後燃器點起來的時候,真的是讓你整個人都在震動,相當地震撼。

雖說行政官帶著到處拍,但是到每一個單位還是都要先和該單位的分座打個招呼。

因為雖然有攝影證,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拍照的,那年接收的反潛機 S2T 就不行拍。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這就是反潛機,不過不是 S2T,忘了是 S2A 還是 S2E,應該是 2E 吧?

那時還沒什麼錢買器材,當個下士一個月六千多元而已,用的是一支鳥鳥的騰龍鏡頭。

各位比較年輕的朋友或許會覺得騰龍不錯啊?呵呵!那是現在的事情了,想當年………..

當年 TAMRON、SIGMA、TOKINA 可都是沒錢買原廠鏡頭的不得已選擇,

畫質真的都很鳥,不像現在這些廠牌還是有幾支算是外星科技的好鏡頭。

為了那次拍照,我還特別帶了一台 6X9 相機、一台 135 相機進去。

*Mamiya Super 23 + 69 機背、鏡頭忘了*

大底片真的有差,拍出來細膩非常多。

不知道當初是在想什麼,120+135 好像總共才拍了四卷底片。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那天剛好 C130 在訓練觸地重飛(Touch and Go),所以可以一直拍到降落和起飛的畫面。

正片(幻燈片)洗出來後看著當然是很開心,部隊也一堆人要加洗照片留念。

又想到,這大概是我這輩子唯一一次可以正大光明的在各個分隊中遊走、拍攝,

甚至是可以公開展示在部隊中拍攝的照片。

底片機年代,影像素質取決於鏡頭。數位年代就辛苦了,機身和鏡頭是一樣的重要。

心想,如果鏡頭可以再好一點,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影像素質?

於是參與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標會,在部隊可是禁止參加標會的呢!

我參加的是外面朋友的。標會的金額我只記得是兩萬多。

我再湊一點錢,大概就是兩萬多,買了人生中第一支 Canon 的 L 鏡,80-200 F4L。

這支鏡頭真的好用,發色非常的漂亮。有多漂亮?我來說個小故事。

以前常常參加攝影比賽賺賺小錢、賺賺底片,送件前都會在學長的視聽室辦初選。

學長有一台 Leica APO 鏡頭的幻燈機,都會在那邊把想要參賽的幻燈片一張一張投影。

找了幾位會攝影、幾位不會攝影的朋友一起來票選,決定哪幾張要去參賽。

以前攝影老師的名言,如果你想參加的攝影比賽可以丟十張照片,要怎麼挑?

三張你最喜歡的、三張你無感的、四張你最不喜歡的,通常是你最不喜歡的會中!

所以我每次參加比賽前都會請一些不會攝影的朋友來幫忙看片子,免得挑到一堆自爽的。

只要幻燈機打出來正片是 80-200 那支 L 鏡拍攝的,通常都會有『哇』的聲音,

然後就會聽到這張顏色好漂亮、這張好立體、這張層次好棒等等,就知道 L 鏡有多好了。

連不會攝影的都看得出來!

加上後來在照相館打工,照相館自己有在沖洗幻燈片,每天都要看數十卷幻燈片。

有些顏色、層次真的美到不行。就會看一下底片編號對回去看是誰送件的。

因為小相館大家都很熟,看到名字就知道他用的器材是什麼。

大部分會讓我想回頭查看是誰送件的,結果不是 Leica 就是 Canon L 鏡拍的。

我也從那時候才相信 Leica 不是吃名聲而已,敢賣這麼貴,是真的有料。

還有相機背包為什麼這麼中意 TENBA  的?也是實戰經驗所得啊!

那時新聞局的攝影官常常來店裡聊天,

有一位把公發的攝影包換成 TENBA 的,另一位還是用買相機送的那種。

從沒聽過用 TENBA 的在抱怨相機故障,但是另一位一天到晚在壞。

後來才知道他們為了趕時間都是騎機車去拍攝,相機包就放在機車的前踏板上。

吸震、隔震效果不夠好的相機包,機車的震動就足以讓你的相機、鏡頭和你說再見了。

腳架用 Gitzo、閃光燈用 Metz、相機包用 Tenba,都是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觀念。

當然現在好貨比我那個年代多很多,不過那個時候我用的那些東西幾乎都是終生保固。

Gitzo、Tenba 還有我用的 Swarovski 望遠鏡,都是終身保固,現在都沒有提供了。

我的望遠鏡用了 20 年後,不管是外觀還是鏡片都已經慘不忍睹了,

寄回奧地利重整,奧地利直接寄一支新的回來,我只花了來回運費 700 元。

當年買的 Gitzo 到現在還是頭好壯壯正常服役中。

現在的 Tenba 比較不行了,據說當年的 Tenba 的內襯可是用 F1 賽車安全帽的內襯。

總之,那一次部隊拍照的經驗讓我覺得影像品質的重要性。

買個好東西可以用久久,總比買一堆爛東西,然後邊用邊嫌,一直換東換西的好。

況且一次到位,總結算起來花的錢不一定花比較買一堆爛貨多呢!

我還是老話,我從不勸敗,我都直接勸攻頂。

因為所有的影像都是按快門那一瞬間才存在,過了就是過了,不可能可以再回頭拍攝。

旅行也是啊!器材的錢反而是旅行中花費最少的而且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千萬不要省!

這篇文章從 2022 寫到 2023,花了兩年的時間勸大家敗家、攻頂,還不趕快行動嗎?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這張是 C119 起飛離場的畫面,真的是一個時代的過去,底片機停產了,底片也相繼停產。

這邊用的 135 底片都是 Kodak EPR 5017,是我當年最愛用的底片,沒有之一。

而 120 用的則是 Fujifilm RVP50,顏色真的很漂亮,粒子細膩,但我就是嫌他太艷麗。

這張底片顆粒掃描的很清楚,去雜訊時天空雲彩會變得非常難看,

所以我就保留這些雜訊,也讓我保留一點類比世界的浪漫。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