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攝影講堂

20210313 拍攝時的壓力

拍攝時的壓力 誰不想慢慢地、好整以暇地慢慢的拍照呢? 偏偏有時拍照的時候超級兵荒馬亂的,有時間的壓力、有心理的壓力, 還有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的壓力。 壓力一大堆之下,怎麼穩定的拿下想要的影像?這就考驗著攝影者的穩定度了。 主要還是在想像力,Ansel Adams 的 Zone System 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預視。 在真的曝光之前,你應該已經看到你所設定的光圈快門之下拍攝出來的影像了。 底片機年代,我常說曝光要熟練到按下快門的時候,你的腦袋應該已經沖洗出影像了。 不管是亮部、暗部還是中間調,每個位置的亮度都是你心裡所想像的。 所以先要對影像有想像力,相機拿起來只是執行,這樣拍照才會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不是亂槍打鳥,然後在幾百、幾千張找到一張可以看的。 今天用一個例子來說說拍攝的壓力。 這是在高雄南星計畫區裡面一個做風力發電機基樁的鋼鐵廠。 這裡拍照有幾個壓力,第一個是這裡是管制區,不過我有進出公文,所以不算真的壓力。 第二是這個場地是臨時的,只要基樁做好、品檢、噴漆完成就會拖去港口等著出海了。 所以今天看到這根或是這排,不代表明天來還是這樣。 這是一種拍攝上的壓力,萬一拍壞了就沒得重拍了。 第三是畢竟是管制區,警察巡邏的頻度很高,以前在廠區做調查時也常被警察詢問。 況且,即使是暫存場,也還是別人家的廠房。 在別人家廠房裡面跑來跑去的拍照,還是會有點緊張,這也是壓力之一。 雖然還是有和施工中的人員聊天和打招呼過,但是進到沒有施工的存放區還是會緊張的。 為了一次 KO(事實證明是錯的),帶了各式的器材,從數位機背到底片機全帶了。 總共四個機身、五個鏡頭,儘量不換鏡頭拍照以節省時間。 到現場後先觀察整體感覺,你想拍出怎樣的感覺?要怎麼呈現? 沒把握時就多幾種構圖,先把可能的想像都拿下來再說。 以下列這幾張來說,這是同一個場景,排放了十多根的基樁。 接近中午陽光直射,因此地上的亮光很漂亮,和上方看不到透光的基樁剛好是一種反差。 曝光時算一下最後面全吃到光的拖車和沒吃到光的基樁,看是要保留誰。 幸好大多還在動態範圍之內,大概就是對著測光基樁測光,然後縮三檔左右。   *Leica TL2 + Leica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02/05 看不出來是幸福的

看不出來是幸福的 每次看評測,不論是耳機、音響或是攝影器材, 總是會看到有人回應說覺得沒有差異耶! 然後總是會有另一批人回說:看(聽)不出差異是幸福的。 最近因緣際會下取得了一支高價鏡頭和一支低價鏡頭。 說是低價鏡頭,他可是得到歐洲最佳鏡頭獎過, 只是因為年代久遠,所以低價出清。 別看他低價,中央解析度超過 120 lp/mm,連邊緣都有 100 lp/mm。 底片時代,一般的鏡頭解析度只要超過 50lp/mm 就很夠用了。 不過鏡頭的設計中,MTF 只是其中一個考慮的點。 主要是在給設計方看做出來的鏡頭是不是和你當初想像的一樣。 並不是說分數愈高這支鏡頭就愈好,雖然某些方面來說是這樣。 另一支就真的很貴很貴很貴了,雖不是我這輩子用過最貴的鏡頭, 但真的也是不便宜了。 為了不要先入為主,我們姑且稱它為 1 號鏡頭以及 2 號鏡頭。 當然為了低價鏡好,也為了不讓大家這麼容易看出來差異,光圈都是縮到 8 來拍攝。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表現好了,如果看不出來或是看反了,那真的是幸福的。 先來看看大張縮圖的,雖說雖圖無爛圖,但是還是看得出差異。 故意拍逆光,雖然鏡頭沒有直接和陽光對幹, 因為鏡頭特性的問題,兩張照片原始色調差異不小。 因此有做了一些些反差和色彩平衡的調整,讓兩張畫面 tone 調接近一點。 這是 1 號鏡頭拍的。 這是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0102 再探 Sigma DP3M

20210102 再探 Sigma DP3M Sigma DP3M 出廠於 2013/01,到現在,真的是不折不扣的老相機了。 關於 Sigma 我在 E-M1ii 的好朋友中有介紹過了,忘記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 20200229 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iii) 其他與 Sigma DP3M 有關的網誌 有時就是懶得帶相機,有時是想要很輕鬆的拍照,就會讓我選擇帶著 DP3M 出門。 DP3M 的規格我就不再重提了,況且網路上都查得到, 不僅查得到,還有一堆魔人寫的已經是屬於玄學的測試文,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 這一陣子突然想輕鬆的拍照,除了出清 Phase One 的數位機背,又開始帶 DP3M 出門了。 DP3M 的輕巧、高畫質真的很令人放心的帶著,唯一的缺點就是電子性能, 算了,我唸 Sigma 電子性能的文章也太多了,這篇就不要再唸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01110 老鏡?現代鏡?

20201110 老鏡?現代鏡? 因為無反相機的超短法藍距,導致許多以前乏人問津的老鏡有開始重現江湖。 不僅是無人問津的,甚至還有一堆當年的爛鏡現在也被吹捧的另人感到莫名其妙。 老鏡真的有這麼好嗎?其實沒有耶! 當然有些很神奇的老鏡,但是大部分的老鏡都是妥協下的產物。 妥協什麼?當然是受限於計算能力、研磨的精密度、組裝的精密度等等, 因此即使有很好的設計,也是受限於製造的能力而無法的到全面性的高解析度。 應該是說現代很多很好的鏡頭仍是用 18XX 年的設計,如 1896 年設計的 Planar。 但因為製程的進步、電腦的輔助,使得成像品質與當年的老鏡根本不是在同一條線上的。 那現代一堆人在追老鏡倒底是在追什麼意思的? 除非有特殊收藏或是特殊目的,要不然我也真的不知道為什麼。 今天拍攝稻田,就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鏡頭、不同年代的感光元件的差異。   *Mamiya AFD + Mamiya AF 150mm f/3.5 +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 這顆 150mm 的鏡頭應該有 20 年了,特點是非常地柔和(不銳利),顏色過渡的很柔。 不過我相信顏色過渡應該和 Phase One p25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00927 暗部的差異

暗部的差異 上攝影課時我都會一直和學生說的有幾件事情。 1、沒有記錄到的的就是沒有,不要以為 PS 是萬能的。 2、拍照時一定要拍 raw 檔。 3、底片時代的暗部曝光,到數位時代仍然是鐵律。 今天就用在京都清水寺拍的匾額當例子。 這個匾額的字個人非常地喜歡,但是他掛的位置很尷尬。 下面吃到光,但是最上面一個字幾乎沒有光。然後又是傾斜的吊掛著。 拍照時光線非常地弱,加上我的相機、鏡頭都沒有防手震。 機身又是年代久遠的 EOS 1 Ds markII,高感度根本不能用。 所以左思右想決定,只要最左邊不要掉出直方圖就好,也就是最暗的地方有資訊就好。 先求有資訊,然後再求有足夠的快門。後來決定 ISO800、1/15 快門來拍照。 當然是不夠亮,但只要求第一個字可以落在直方圖裡面不斷階,也只能這樣拍了。 於是得到這個樣子的照片。 *Canon EOS 1 Ds MarkII +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有沒有發現?最上面的字是幾乎看不到了。而且有點變形?因為是斜的吊掛的關係。 先在 Capture One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00824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維修記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維修記 話說去年,那時剛好在轉換相機系統, 因為盤點了手上的相機系統發現系統太多,而且可以高感度的沒有幾個。 EOS 1Ds Mark II,好歸好,感度大概用到 800 就極限了。 Sigma SdQh 影像更好,但是感度大概 400 就極限了。 Olympus E-M1 Mark II 主要是拿來錄影和拍鳥的,我對 M43 拍照還是沒有信心。 看了一些機身,嚇死我了,看得上眼的都要四、五萬以上了。 突然想到數位機背,因為拍了數位典藏之後對數位機背念念不忘。 新的當然買不起,一台一億五千萬畫素,要價一兩百萬。 但買個中古的,2000 多萬畫素也不錯。想當年也是一百多萬才能買到呢! 兩千萬畫素和目前一些主流機種的畫素相當,雖然還是沒高感度, 但是要我花五萬元買個不上不下的機種,還要買新的鏡頭群,不如買個中古的數位機背吧! 因為我有 Mamiya 645 AFD,還有三顆鏡頭,只要不是太新的機背都能接。 反正太新的我也買不起,這樣就可以帶一套系統但數位和底片通用了。 出門只要帶一個機身,多帶幾個機背,既可以拍黑白和彩色底片,還可以拍數位。 東找找西找找,剛好有一台落在預算區間的 Phase One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00817 再見了 Samsung NX1

再見了,Samsung NX1 Samsung 的 NX1 推出時,在當時可是造成一股轟動。 所有的好料給好給滿,我們先來看看他的規格: 1、2,820 萬像 APS-C 背照式 CMOS(當年最大面積的背照式) 2、15fps 連拍,張張重新對焦、測光 3、錄影為 4K(4096 X 2160),而且是用 H.265 編碼 4、205 點相位偵測 AF 5、內置 Wi-Fi 及 Tag & Go 傳輸功能 6、SD、SDHC、SDXC,支援 UHS-I 及 UHS-II 7、ISO 最高 25600,可以擴展至 51200 現在看到這個規格都還會覺得,嗯嗯!算是水準以上的程度。 別忘了,這是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已標籤 , | 1 則迴響

20200424 Diveroid Test

Diveroid Test 深潛測試 前天是潮間帶測試,那時機器還沒弄清楚,一到海邊就急急忙忙測試了。 原來在支援表中的手機是可以用 4K 畫質拍攝,因此今天以深潛來測試。 手機在支援列表中的,大概就是 iphone 7+ 以上,三爽的 note、s 系列、a系列, 還有 LG 的 V 系列。沒辦法,這個防水殼是韓國廠商………… 除了支援 4K 以外,還可以超廣角攝影,因此在水下可以切換不同的視角, 不過感覺上像是格放就是了,目前仍不建議使用。 因為這一次下水我架了手把,只好將潛水電腦感應器拿掉,因此無法使用潛水電腦的功能 本次就僅測試相機、錄影在深潛下的功能。 另,完全無法理解這個程式怎麼運作的,居然不是利用手機的拍照功能拍攝, 拍出來的影像完全沒有 exif 檔,真的是太神奇!以下為心得: 1、今天故意選在 1700 下水,就是想看看低光下的反應。 各位可以看這張石狗公,是沒有打燈,直接用內建的加紅光功能,顏色還算準確。 拍攝時間是 17:39 分,光源不足下還可以有這樣的畫質,也該滿意了。   2、天竺鯛,這是測試微距功能拍的。原尺寸大概一公分大吧? 而且還是在岩洞下光線極為不足的地方,放大看其實還可以呢!   3、小丑魚,已經是 17:52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水中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 已標籤 , , | 發表迴響

20200419 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v)

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v) 呼呼!最近亂插了幾篇文章進來,差點這一系列又要變成富樫了。 好,回歸到 E-M1 MarkII 的好朋友身上,這次是要介紹誰呢? 齁齁齁!這次要介紹的是 E-M1 MarkII 最新的好朋友喔! Tamron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Model A035)。 這個名字漏漏長,到底是在說什麼啊? Tamron 就別說了,純粹廠牌名。 100-400 表示焦長為 100mm 到 400mm 的變焦鏡。 最大光圈 4.5-6.3 表示他不是恆定光圈鏡頭,最大光圈會隨著焦段而改變。 Di 說的是給 135 片幅(全片幅)用的,當然,你要裝在更小的片幅上他是沒有意見的。 VC 是有震動補償(防手震)裝置,USD 是美金,喔喔!不是啦!是超音波對焦。 好了,M43 這麼小的片幅用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20200410 職業傷害

職業傷害 去年有幸承接了一個老屋、廟宇彩繪數位典藏的案子,終於用到了夢寐以求的數位機背。 雖然不是最新的 IQ4 1.5 億畫素的,只是用到 Credo 8,000 萬畫素的機背, 但是………….這次人生中的但是終於是好事了,但是 Credo 這片是 CCD 不是 CMOS。 CCD 當然有他的缺點,光是不能很有效率的 Live View,在工作中就快搞死我了。 但是看在他發色的份上,這一切都是可以原諒的。除了數位機背外,還有超高級的攝影燈, 總之,就是整套攝影裝備兩百多萬,每次帶出門拍照都會很緊張。 好處是用了數位機背之後,我對 135(全片幅)、APS-C、M43 這些相機完全免疫了。 不會再對這些小傢伙要求畫質了,輕便到讓我願意帶出門,操作方便、簡單就好, 至於畫質?對得起他的價位就夠了。要好畫質就用數位機背囉! 那職業傷害是什麼呢?就是看到有彩繪就想進去拍。 如果只是進去拍拍就算了,這了不起是職業病,怎麼可以說是職業傷害呢? 因為在做數位典藏時需要拍攝校色卡,每張照片都要經過校色, 然後還要校正水平、平行,務必讓照片做到完美。 喂!醒醒啊! 那是領錢在做事,當然要這麼完美,自己路邊看到隨手拍的是在校正、校色什麼啦! 所以才說是職業傷害,看到樑柱歪歪斜斜、顏色不對的,全身就會很不舒服,非修正不可。 昨天(4/9)快到嘉義布袋時,看到路邊一座忠義廟的彩繪,就迴轉回去拍照了。 就讓我用這次的拍攝來解說,校色與色彩重現的一些小技巧。   *Mamiya AFD + PhaseOne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