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老鏡?現代鏡?

20201110 老鏡?現代鏡?

因為無反相機的超短法藍距,導致許多以前乏人問津的老鏡有開始重現江湖。

不僅是無人問津的,甚至還有一堆當年的爛鏡現在也被吹捧的另人感到莫名其妙。

老鏡真的有這麼好嗎?其實沒有耶!

當然有些很神奇的老鏡,但是大部分的老鏡都是妥協下的產物。

妥協什麼?當然是受限於計算能力、研磨的精密度、組裝的精密度等等,

因此即使有很好的設計,也是受限於製造的能力而無法的到全面性的高解析度。

應該是說現代很多很好的鏡頭仍是用 18XX 年的設計,如 1896 年設計的 Planar。

但因為製程的進步、電腦的輔助,使得成像品質與當年的老鏡根本不是在同一條線上的。

那現代一堆人在追老鏡倒底是在追什麼意思的?

除非有特殊收藏或是特殊目的,要不然我也真的不知道為什麼。

今天拍攝稻田,就可以感受到不同年代的鏡頭、不同年代的感光元件的差異。

 

*Mamiya AFD + Mamiya AF 150mm f/3.5 +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

這顆 150mm 的鏡頭應該有 20 年了,特點是非常地柔和(不銳利),顏色過渡的很柔。

不過我相信顏色過渡應該和 Phase One p25 的 CCD 比較有關。

 

*Mamiya AFD + Phase One  AF 80mm f/2.8 +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

這張明顯的銳利非常多且立體感很好。

這只是用 Phase One AF 80mm 拍的,還不是用 Schneider Kreuznach 80mm f/2.8 LS 。

如果是用 Schneider 拍的,一定會更銳利了。但和 AF150mm 已經差異夠大了。

同一片 CCD 拍的,只是鏡頭不同而已,成像感覺就差異如此的大。

 

*Mamiya AFD + Mamiya AF 150mm f/3.5 + Phase One P25 數位機背*

這張也是 150mm 拍的,放大看是夠銳利的,但是整體來說就是很舒服的柔和。

 

*Olympus E-M1 MkII + Tamron 100-400mm f/4.5-6.3 Di vc usd*

這已經用到 400mm 端了,解析度還是如此的好,而且整個畫面很立體且銳利。

只是一個兩萬多的副廠小光圈的變焦鏡頭就可以到達這樣的銳利度了。

鏡頭真的是看場合使用,有時銳利度高不見得符合你心裡期待的畫面。

不需要一味的追求老鏡,有許多老鏡真的是過度的吹捧。

但有一兩顆在,對於拍攝有不同的想像時,倒是還滿不錯的選擇。

 

 

本篇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day month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