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accentor

20220409 躺平族

躺平族 近年來中國流行一個話語叫做躺平,躺平的這群人就叫做躺平族。 躺平大多是指年輕人覺得反正努力也沒用,不如就躺平吧! 但是在蝴蝶的世界中,躺平可不是這樣一件事。 蝴蝶是外溫動物(就是以前課本說的冷血動物、變溫動物),很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 因此需要有一些調節體溫的機制。 大型的蝴蝶可以藉由翅膀的收合來控制接收陽光的角度,因此而調節體溫。 甚至是蝴蝶可以控制翅膀上鱗片的張合,用來散熱或是吸熱。 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地上升,對這種小型變溫動物來說,真的是適應的很辛苦。 大型的蝴蝶翅膀也比較大,吸熱或散熱面積較大,因此翅膀的收合適比較有效率的。 那小型蝴蝶怎麼辦? 今天就看到一隻密波紋小灰蝶(Prosotas dubiosa asbolodes Hsu & Yen, 2006), 本來是幾乎要趴下的感覺,看他的前腳都已經捲起來了。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拍了幾張照片後,他就突然躺下來了………….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220330 一個人的武林

一個人的武林 湊巧路過一座土地公廟,前面正上演著酬神的布袋戲。 一般這種酬神戲演出的都比較隨便,反正說是演給神明看的,其實就是沒人在看。 常常就是錄音帶放著,兩尊布袋戲偶就有一搭沒一搭的隨意的動著。 今天這台不太一樣,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他居然是有在演的,雖然底下還是一個人都沒有。 不過布袋戲起碼人是在布幕後面操偶,不會直接看到台下的。 比起野台歌仔戲來說,演員直接面對沒人的台下,還要又唱又跳的, 那才真的是令人唏噓………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這些是在後台準備登場的布偶,連同前方替換的,大概將近 20 尊! 一次出動這麼多『演員』,所以我才說他是真的有在演出的。 拍照時因為他正在努力的演出,所以就是用眼神、手勢等溝通, 確定可以拍照之後,我就不客氣的跳上了他的後台, 可惜今天沒有帶 21mm 的鏡頭,無法把整個後台(後車廂)拍的完整一點。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操偶師旁邊和下方都是裝著剛剛換下或是等會兒就要用到的布偶。 各位可以看一下操偶師前方的白色本子,那個是腳本, 上面有每一句台詞,該換什麼布偶,甚至是腳邊的電擊聲效果器哪時該踩都有。 一開始看著他一直低著頭,以為他是在度估,結果是這麼認真的看腳本演出。   *Leica M9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20131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攝影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今年會特別寫一個攝影的小回顧呢? 因為就在去年我的攝影器材有兩個大的改變,連帶的對攝影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動。 因為生態攝影的需求較為不一樣,主要在耐候性要好、景深要長、絕對要輕便的原則下, 43 系統用了非常多年,一直用到 M43 系統還是使用這個小一號的片幅。 小一號的片幅在高感度一定是重傷,這是無可比避免的,也不需要逞強爭論的。 但是以等效焦長來說,長鏡頭買起來,全套組起來真的是便宜又輕便。 於是進進出出這個系統好幾次了,每次出去沒多有又繞回來了。 第一件事就是去年是搞笑的一年,為了換系統,把手上所有的 M43 和 43 全部出清了。 可是出清到連水下系統都一併出清了。然後看了看,嗯!還是又回來 M43。 不僅回來 M43,還換了最重的 M43 機身和應該是目前 M43 第二重的鏡頭。 但是這樣合起來,不過是我當初想換的系統的一支鏡頭的重量。 所以說,M43 在等效焦長的世界裡,真的有重量上的優勢。 雖然野生動物可以用高畫素加上沒那麼長的砲去拍,然後事後再裁切即可。 但是拍的時候看的清楚和看不清楚,真的在使用者心情上的差異可是差很大的。 所以才會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 M43 這個看似快要收攤的系統上。 第二件事是終於換了 Leica 了。 從高中時期就在攝影器材行裡面混,一開始學攝影,老覺得 Leica 就是吃名聲而已。 賣那麼貴,影像真的有好那麼多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後來在照相館打工了,每天在看沖印機洗出來的正片,還要看正片上夾。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20211212 彩色轉黑白

彩色轉黑白 彩色要轉黑白一定要有目的才可以,甚至拍攝時就已經想到要轉黑白了。 沒有想法的照片不會因為轉了黑白就變成有想法, 同理,沒有質感的照片也不會因為是黑白就變得有質感。 會寫這篇是因為上週學生的攝影專題報告,有一組就是用了黑白模式。 他們的想法就是這樣照片會比較有質感,而且還用了錯誤的方式轉黑白。 就是直接在 Lightroom 裡面將飽和度降到最低。 雖然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是還是趁這個機會再來說明一下, 彩色影像要怎麼轉黑白才是比較容易展現創作意圖的作法。   這張是原始的檔案,當初拍的時候想表達的是一種看得見到又看不清楚的感覺。 好像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的那種感覺。 但是因為前面的塑膠布真的有點厚,導致影像過於模糊,好像無法給人想看清楚的想法。 就想到可以把它轉成黑白的,讓後面塑膠模特兒清晰一點。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後面的模特兒是淡黃色的,如果加上黃色濾鏡可以把它變白。 因為騎樓是陰影處,會帶有藍綠光(色溫偏高),所以再加上藍色濾鏡,可以更白。 決定了就放心的拍照了,哈哈!說是放心,也不過拍了兩張啦!   進入影像- 調整 – 黑白,不要用灰階、不要用去除飽和度,這樣可以調整的範圍太小。 既然要用黑白影像,就要有黑白底片拍攝時的思維,就是加什麼濾鏡消什麼顏色。   進入黑白模式之後,可以看到右邊的這一排濾鏡。 這是還沒調整濾鏡的照片,其實和彩色一樣,看不太出來後面的影像。   這是加了黃色濾鏡和藍色濾鏡後,可以感覺到後面的影像清晰很多了。   接著進去調整裡面的選取顏色。   進入後會看到右邊的選項,依序選擇白色、中間調、黑色做細部的微調。   選了白色之後,降低黑色,意思就是說把白色增強,所以這時後面的影像更清晰了。   增加中間調的黑色濃度,讓整體反差大一些,以凸顯背後的模特兒。   再增加一些黑色調,讓背後的雜物變黑,可以使影像單純一些。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1023 望

望 在工地時常可看到許多的『望』。 有的時候是因安全因素而注視著,有的時候則是放空的看著遠方。 注視時的『望』,是確保自己人身的安全; 望著遠方時的『望』,是確保自己心靈的放輕。 都是一樣重要的。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安全人員正在注視著工作船與工作棧台的相連,掛上安全確保繩後要攀爬上工作棧台。 他正在專心的看著工作船與樓梯的間距,而我則是被這深色的鐵鏽給吸引了。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移工望著海上興建中的大橋,心裡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想著遠方的家鄉?還是想著這座以為不會完工的大橋終於快要收尾了? 無論如何,這是他工作中的空檔,可以讓身心都放鬆一下的時間。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923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蘇花公路在和中一帶有個新的和平隧道,也是蘇花改的中仁隧道,和中到和仁的隧道。 那舊的和平隧道是什麼?是民國 71 年通車的。 通車之後蘇花公路就沒有再走姑姑子斷崖了,和平隧道取代了一直崩塌的姑姑子斷崖路段。 整條蘇花公路就是一直修、一直改,改到最後還有一個蘇花改跑出來, 既然一直在改建,為什麼特別要提出姑姑子斷崖這一段呢? 因為這一段有個象鼻子特別出名,就是象鼻隧道,公路編號是八號隧道。 出名到宛如是蘇花公路的代表,連當年的一元鈔票上都有印。 因為做海底底質調查,需要搭船路過整段蘇花公路, 難得有機會可以從海上好好的看一下象鼻隧道,當然不可以放過這個機會。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這就是姑姑子斷崖中最出名的象鼻隧道,當初為什麼沒有把那段細細的石頭敲掉啊? 實在是不覺得那麼細的岩石可以撐住整個上方的岩塊。 雖是令人百思不解,不過留著也好,才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地方讓人懷念。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上午過去拍一次,下午回來再拍一次,光線不同,象鼻子的清晰度也不同。 有時拍這種題材,還是陰天比較好拍,畢竟反差不會太大,整體感比較好描寫出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820 Minolta Super Rokkor 45/2.8

Minolta Super Rokkor 45/2.8 當初會看到這顆鏡頭也算是緣份啦! 就是在網路上亂逛時,看到有人要賣一台很老的機身,就是搭著這個鏡頭。 心想說,喔!我來查查這個鏡頭的來歷好了,這鏡頭長得還算可愛。 哇!一查不得了,這顆鏡頭在日本的評價是:人間の目で見た自然な描写性。 股溝大神的翻譯是說:人眼所見的自然描繪。是有沒有這麼好啊? 於是開始東找找、西找找,嗯嗯!在台灣或是邪惡海灣,品相好的都不便宜………… 後來在日本找到一個賣家,品相看起來不錯, 但是賣家說他沒有測試過,所以當零件機在賣。想說就試試吧! 看照片及描述,鏡頭應該是還不錯,於是就標標標,把它標回來了。 這個鏡頭重量不輕,但真的很小巧,加上對焦環是櫻花的造型,難怪日本人這麼愛這顆。 今天去牽車時順便試用一下,題外話,每次去修車、保養車子,都會覺得相機很便宜啊? 車子每次修一修都是用萬當單位的,幸好今天只是換一個電阻,但是也是要價 1900!!   *Leica TL2 + Minolta Super Rokkor 45mm f/2.8* 這是近距離的照片,要說這個鏡頭的缺點,就是最近對焦居然要 1 公尺, 在拍照時不是很方便。但不論是反差、銳利度等,都還算不錯,色彩也很飽和。   *Leica TL2 + Minolta Super Rokkor 45mm f/2.8* 這是室內昏暗的狀況下拍的,光圈全開,ISO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0627 北海道紋別漁港

紋別漁港 從網走往稚內前進,紋別是一個可以停留、住宿的濱海小鎮。 當然會在這裡住宿,除了地點適中之外,再來就是有好吃的紋別毛蟹。 今天不是要講毛蟹,今天是要來看看紋別的漁港。 因為職業病吧?到任何地方我都會去漁港走走,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 尤其是小地方的漁港,個人覺得那才是真正貼近在地生活的漁港。 在日本,不管多小的漁港,每次去逛都會被嚇到, 怎麼可以這麼乾淨?沒有雜物佔用碼頭?!去幾次嚇到幾次。 以下照片拍攝時都有先取得被攝者的同意才拍攝, 也是這樣,才能用 12mm 的鏡頭逼的這麼近拍照。   *Canon EOS 1Ds MarkII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這是紋別漁港的卸貨區!!嚇到了吧!乾乾淨淨,連地板都是洗乾淨的。 各位一定很好奇那他要怎麼將漁獲交給漁會或是進入拍賣?   *Canon EOS 1Ds MarkII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原來進港後,一桶一桶的漁獲就直接吊上小發財了,並沒有在港邊有任何的處理。   *Canon EOS 1Ds MarkII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313 拍攝時的壓力

拍攝時的壓力 誰不想慢慢地、好整以暇地慢慢的拍照呢? 偏偏有時拍照的時候超級兵荒馬亂的,有時間的壓力、有心理的壓力, 還有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的壓力。 壓力一大堆之下,怎麼穩定的拿下想要的影像?這就考驗著攝影者的穩定度了。 主要還是在想像力,Ansel Adams 的 Zone System 最重要的概念也是預視。 在真的曝光之前,你應該已經看到你所設定的光圈快門之下拍攝出來的影像了。 底片機年代,我常說曝光要熟練到按下快門的時候,你的腦袋應該已經沖洗出影像了。 不管是亮部、暗部還是中間調,每個位置的亮度都是你心裡所想像的。 所以先要對影像有想像力,相機拿起來只是執行,這樣拍照才會拍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不是亂槍打鳥,然後在幾百、幾千張找到一張可以看的。 今天用一個例子來說說拍攝的壓力。 這是在高雄南星計畫區裡面一個做風力發電機基樁的鋼鐵廠。 這裡拍照有幾個壓力,第一個是這裡是管制區,不過我有進出公文,所以不算真的壓力。 第二是這個場地是臨時的,只要基樁做好、品檢、噴漆完成就會拖去港口等著出海了。 所以今天看到這根或是這排,不代表明天來還是這樣。 這是一種拍攝上的壓力,萬一拍壞了就沒得重拍了。 第三是畢竟是管制區,警察巡邏的頻度很高,以前在廠區做調查時也常被警察詢問。 況且,即使是暫存場,也還是別人家的廠房。 在別人家廠房裡面跑來跑去的拍照,還是會有點緊張,這也是壓力之一。 雖然還是有和施工中的人員聊天和打招呼過,但是進到沒有施工的存放區還是會緊張的。 為了一次 KO(事實證明是錯的),帶了各式的器材,從數位機背到底片機全帶了。 總共四個機身、五個鏡頭,儘量不換鏡頭拍照以節省時間。 到現場後先觀察整體感覺,你想拍出怎樣的感覺?要怎麼呈現? 沒把握時就多幾種構圖,先把可能的想像都拿下來再說。 以下列這幾張來說,這是同一個場景,排放了十多根的基樁。 接近中午陽光直射,因此地上的亮光很漂亮,和上方看不到透光的基樁剛好是一種反差。 曝光時算一下最後面全吃到光的拖車和沒吃到光的基樁,看是要保留誰。 幸好大多還在動態範圍之內,大概就是對著測光基樁測光,然後縮三檔左右。   *Leica TL2 + Leica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02/05 看不出來是幸福的

看不出來是幸福的 每次看評測,不論是耳機、音響或是攝影器材, 總是會看到有人回應說覺得沒有差異耶! 然後總是會有另一批人回說:看(聽)不出差異是幸福的。 最近因緣際會下取得了一支高價鏡頭和一支低價鏡頭。 說是低價鏡頭,他可是得到歐洲最佳鏡頭獎過, 只是因為年代久遠,所以低價出清。 別看他低價,中央解析度超過 120 lp/mm,連邊緣都有 100 lp/mm。 底片時代,一般的鏡頭解析度只要超過 50lp/mm 就很夠用了。 不過鏡頭的設計中,MTF 只是其中一個考慮的點。 主要是在給設計方看做出來的鏡頭是不是和你當初想像的一樣。 並不是說分數愈高這支鏡頭就愈好,雖然某些方面來說是這樣。 另一支就真的很貴很貴很貴了,雖不是我這輩子用過最貴的鏡頭, 但真的也是不便宜了。 為了不要先入為主,我們姑且稱它為 1 號鏡頭以及 2 號鏡頭。 當然為了低價鏡好,也為了不讓大家這麼容易看出來差異,光圈都是縮到 8 來拍攝。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表現好了,如果看不出來或是看反了,那真的是幸福的。 先來看看大張縮圖的,雖說雖圖無爛圖,但是還是看得出差異。 故意拍逆光,雖然鏡頭沒有直接和陽光對幹, 因為鏡頭特性的問題,兩張照片原始色調差異不小。 因此有做了一些些反差和色彩平衡的調整,讓兩張畫面 tone 調接近一點。 這是 1 號鏡頭拍的。 這是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