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 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 (i)

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i)

我最早的 Olympus 數位相機是 E-P1,那台說真的,問題相當大。

高感度不行,低感度不夠純淨,機身反應很慢。唯一可取的只有外型長得還不錯………

後來迷上了 E-500 那片柯達做的 FF-CCD,買不起 Leica 沒關係,E-500 給你一樣的享受。

 

*Olympus E500 + Tair-11 133mm F:2.8*

但 E-500 畢竟年久失修,真的太老了,雖然顏色非常地漂亮。

但是真的很喜歡 Olympus 的顏色,所以轉戰 E-5。

雖然 E-5 改用 Live Cmos,但是色調上還是些許的接近。

然後一直用一直用,邊用邊等 E-7 的出現………,直到出了 E-M1,我才死心。

E-M1 的出現就是 Olympus 向世人說,我們不會再生產 4/3 的相機了,請大家死心了。

但是我們已經有為各位想到了,E-M1 可以無痛轉接幾乎所有的 4/3 的鏡頭。

因為當年 E-P1 太慘痛的經驗,我真的無法想信 M43 可以有多好的畫質。

尤其在用了 E-M5 半年左右,實在還是無法接受這個畫質。

於是乖乖回到 Canon 的陣營,我底片年代用的都是 Canon FD 系統的,

即使現在,我的底片機仍是 Canon EF 系統的,所以對 Canon 也算是回歸啦!

底片機是 EOS 1N,既然回頭用 Canon,用不起 1DX 起碼也要用1Ds MkII 和  5Ds。

會用這兩台相機,主要是考量到發色,這兩台的顏色的走向都比較深沉、厚實,

1Ds MkII 是第二代的數位處理引擎,之後的處理引擎就走向比較明亮的所謂日系風格。

所以也非常多人懷念 5D 的顏色,因為也是一樣使用第二代的數位處理引擎。

 

*Canon EOS 1Ds MarkII + Sigma 12-24mm f/4.5-5.6*

而 5Ds 真的是讓我嚇一跳,怎麼有直出的顏色這麼像 1Ds MkII?!

1Ds MkII 再好也是 10 多年前的產品了,高感度真的不行,大約 800 就到頂了。

剛好 5Ds 在特價,於是就入手 5Ds 了。可用感度高、畫素又有 0.5億,還真的不錯用。

但一趟冰島行讓我對 5Ds 很失望,文宣上說他比 5D3 更耐候,

但是實用的結果並非如此,機頂螢幕、機背 LCD 均有水氣起霧。

儘管他的發色和畫質我都很滿意,但是回台後還是只好出清,

 

*Canon 5Ds + Tamron 70-200mm f/2.8*

畢竟一般人不需要的極端耐候,對生態攝影的人而言卻是必須的。

接著又換 Sigma SDQH,我一直很喜歡 Sigma 的相機,還有 DP2X 和 DP3M。

 

*Sigma DP3M*

Sigma 的電子性能遠比我那台十幾年前的 1Ds MkII 還不如,但是畫質就是好啊!!!

畫質細膩,立體感十足,層次豐富,真的是令人又愛又恨。

反正拍底片也還在拍,慢就慢吧!好好享受拍照的樂趣也不錯。

中間還有用 Samsung NX-1 作為錄影以及水下攝影專用的相機,這就以後再說了。

直到去年因為新加坡友人用 E-M1,鶵鳥的店長換了 E-M1 MkII,借來試用畫質還可以。

如同前述,我對 M43 真的很沒信心,因此鏡頭都是用 4/3 或是 135 片幅的鏡頭轉接。

我還是相信直射光的,這也是當年發展 4/3 聯盟的初心。

目前用的心得是轉接後的成像真的還算可以接受,但是體積、重量真的輕巧太多了。

因此才會想寫一些有關『Olympus E-M1 MkII 與他的好朋友』間的故事。

每個鏡頭要考慮畫質、攜帶性、價格、相容性等,都是想了又想、考慮又考慮的。

每個相機包都是經過實戰後,覺得哪邊如果可以改善就好了,然後一換再換的。

大家就敬請期待吧!

本篇發表於 攝影講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day month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