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攝影與後製 – II

攝影與後製 – II

上一篇說的數位攝影是以獲取最大資訊量為考量,

這篇有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可以給大家看看。

這是在馬公港邊的冷凍廠,有著長長的通道,兩邊有著一間間的冷凍櫃。

拍攝時要注意什麼?一個是左下角的保麗龍箱不可以曝光過度,避免大面積的死白畫面。

另一個重點是天花板,因為是長廊,所以希望做出昏昏暗暗的感覺。

但是天花板的細節一定要有,這樣才能有一層一層,把迴廊該有的深度感做出來。

記得我說過的喔!暗部曝光,先決定好重要的暗部在哪邊、要有怎樣的細節,

既然是重要的暗部,放在第四區是很正常的,不建議放在第三區。

第四區就是測光天花板的位置然後縮一檔,也可以說減一個 EV,

這樣天花板的曝光就是第四區了。

無奈,測光後發現快門已經到接近一秒了,沒有防手震怎麼可能拿得住?!

只好退而求其次,還是乖乖地放到第三區,就是對天花板測光後縮兩檔(-2EV)。

用 1/3 秒手持和它拼了,拍了兩張,終於有一張成功。

 

也拜縮檔所賜,本來地板的反光應該會過曝的,現在只剩下中間的燈泡過曝而已。

靠近外側的地板都是落在第五區的位置。

後製時,將暗部調暗即可,這樣亮部的保麗龍細節才會還在。

如果是把反差拉大,保麗龍箱的細節都會不見,變成死白一片。

 

將 Shadow 調至 -59,天花板變暗,但是前面地板仍是可以維持在第五區。

有沒有?天花板上的橫樑一根根仍是可見,但長廊的感覺就跑出來了。

這些都是 RAW 檔的好用之處,只要資訊在,什麼都可以調整的。

希望連著兩篇的曝光解說,讓大家更了解數位相機的曝光應用。

數位年代,要有好的觀念以及曝光要比底片準確很多才能得到品質好的照片。

光影大師李屏賓就曾說,如果預算一樣但是想要有很高品質的影像,那就只能拍底片了!

數位的光影想要拍的好,器材、技術、後製等,每樣都要比底片更細心、花更多的時間。

但是數位真的太方便了,方便到大家都可以放棄對光影的堅持。

所以只好更用心的測光、用心的調整,讓數位影像可以更接近一點底片的細節。

後記:

數位影像調整還不熟的朋友,可以試試 Tiffen 的 DFT 這個程式。

DFT 是由 Tiffen DFX  升級的,裡面有幾百種濾鏡、色彩模式可以挑選,

其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 ozone 這個濾鏡,他可以將你的動態範圍切成十區,

就類似 Zone System 那樣的十區,會顯示每一區的區塊並可單獨調整每一區。

從飽和度、色相、亮度一直到色彩平衡,你想得到的他都可以調整。

照片用單機板只要 95 美金,個人覺得相當值得啦!

如果想要直接是 PS 的外掛,那就要 145 美金了,影片想要用的話就要五百多美金了。

我是用單機版的,反正只是多一個拖拉的動作,個人覺得沒有差異。

https://www.digitalfilmtools.com/store/DFT/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喔!有 15 天的試用期。

本篇發表於 攝影講堂, 未分類。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day month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