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2 多字門聯

昨天說今天要貼一些四個燈、五個燈的門聯,嗯!不不不,是四個字、五個字的門聯。

*註:如果看不懂我在耍什麼冷的話,沒關係!表示你還年輕!*

一般在澎湖看的都是兩個字的門聯,但是這次居然讓我看到兩間屋子的門聯是多字的。

 

2010122204.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間房子都已經要傾倒了,前方還利用木條撐著,好像在和屋頂說,你就要撐著點啊………..

遠遠看好像沒什麼,但是一靠近看…………

 

2010122203.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呵!就是四個字的門聯耶!只可惜年久失修,看不懂在寫什麼,只依稀可以看出

左:X 遠流長。右:X 高 X 團(不確定)。如果有上漆就會好多了!

若四個字你就以為很多了,呵呵!那我這篇不就打完收工了?那可是不行的…….

至少也得像上面那張照片,多撐著點啊!

 

2010122201.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鏘鏘鏘…………,厲害的來了,看到沒有!五個字的,而且是看得懂得五個字,真是難得啊!

春氣聚林亭、成名垂竹帛。其實還不只這兩句而已。

 

2010122202.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面是春成,應該也是堂號吧!橫批是春家一成,右邊是春景四時新,左邊….被雜物給擋住了………..

我猜想這間屋子以前可能也是小帝寶之類的豪宅吧!

各位可以注意看春景兩字還可以看到一些些黃黃的漆,那是金漆耶!春成也是金色的。

也就是所有的門聯都和春成有關,真是用心的啊!

 

知道往後的古厝、古門記錄還有什麼驚喜等著我?

這次其實一開始拍的有些煩,有些地方不是很想繞進去看,

一來當然是撲空率太高,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再者,真的很累了…………,要不是三點到六點復興沒飛高雄,我可能早就走了。

但是幸好我有堅持下去,要不然講美、後寮絕對是到不了的,那我也就無法記錄到這麼多個字的門聯。

我就想起我常說的話,只要再多撐五分鐘,多撐五分鐘並不難,但是你就是贏別人五分鐘!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Plustek 7500i 掃描器使用心得

起:

因為前一陣子突然被勸敗高階數位單眼,說真的,也被說的心癢難耐的,呵呵!

因此開始尋找適合的高階單眼相機,無奈啊,看得上眼的至少都要 5 萬以上啊,

若是五萬就可以打死,那倒也是不貴,但是所有的鏡頭群都要重建,這就辛苦一點了。

Canon:EOS 我只剩一管 kit 鏡,28-90mm 那支,其他的是公司的不是我的。公司有一支 50 macro,

還有一支 28-105mm USM。打鳥至少得買 400/5.6 那管。機身至少要買 7D 以上吧!

Olympus:我有 M4/3 的 E-P1 加 14-42mm kit 鏡,還有 4/3 的 E500 加 70-300mm 打鳥用的。

若要留在 O 家,就只能上 E5 了,不是說它不好,一旦進了 E5,我想就會被 4/3 綁死了。

偏偏 4/3 未來很不明確。要不然 O 家鏡頭倒是還好啦!不會說貴到不能摸。

 

2010120301.jpg   *Olympus E500 + ZD 70-300mm F:4-5.6*

Pentax:公司有三根鏡頭了。除了兩根 kit 鏡外,就是 100mm Macro 了。

如果要買機身,也只有 K5 可以選擇。

我自己有一支 M42 的蔡頭,其實 P 家是不錯選擇,而且 P 家的 300mm F:2.8 是目前最便宜的了。

只是若要用 Pentax 打鳥,一旦 K5 買下去,短期內也沒剩餘的銀彈可供射擊了………..

 

以左思右想,本以決定買 K5 了,但是想想 K5 都可以買 7D 了,

正在傷腦筋時突然看到…………EOS 1nHS 在拍賣,而且是跳樓大拍賣。

一時被跳樓價鬼迷心竅就毫不考慮的買下來了,即使缺電池盒也不怕,心想哪有買不到電池盒的事。

結果還不僅是很難買而已,根本是買不到,難怪要跳樓大拍賣………..

為了電池盒,我還從美國又買了一個高速過片馬達回來,哈哈!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老爹的謎之音:讀書有這麼認真就好了*

好了底片大軍成立了,看著自己堆積如山的幻燈片和黑白底片,

突然想說,呵呵!乾脆把購機經費拿來買台掃描器好了。

一來花費低廉,二來高階數位的需求可以先擺一邊,

反正真的要好好拍就用底片慢慢來,打鳥那種快打就用數位,這樣應該可以再緩個幾年吧!

要不然怎麼算都要 10 萬以上的經費才可以勉強建立一組新的系統。

底片慢慢拍,嗯!花費也還好啦,不會太高。於是開始看掃描器了。

 

掃描器有分平台式掃描與無玻璃的底掃機兩種,後來考慮的兩種機型真的很讓我傷腦筋。

一個是 EPSON 的 V600 的藍光掃描,是平台式的,但是可以掃 120 底片!

一個是 Plustek 的 7500i,只能掃 135 底片,但是是無玻璃的掃描器。不會有刮傷、不會有牛頓圈。

 V600 可以批次掃描,7500i 一次只能掃一張………,這對片子相當多的我是想到就要抓狂的。

一直難以抉擇,和來發現到 pchome 24小時到貨區中居然 7500i 在特價,

大家都賣 19500 至 16500,pchome 24hr 居然只賣 13900!V600 則是 10000 上下。

最後全面向 7500i 倒的因素是 7500i 附的軟體 Silver fast Ai Studio IT8  正式版!

乖乖!這一套含 IT8 校色片的軟體要價 300 – 400 歐元,可以說是買軟體送掃描器………

後來在找這套天王級掃描軟體使用心得時,看到一篇外國人寫的,裡面有一段是說,

你可以買便宜的、也可以買貴的掃描器,一切依你的使用目的而定,

但是一定要買一套好的掃描軟體,因為那可以讓你對掃描結果有最大的調控能力。

 就是這段話,讓我毫不考慮買了 Plustek 7500i。幸好它也沒讓我失望。


得:

首先推一本工具書,Silverfast : The Official Guide。

雖然本書的軟體版本舊了一點,但是掃描的原理是不變的。重要的是在大特價,才 99 元含運費!

你沒看錯,原價 1050,有興趣者可以去天瓏網路書店找。


要一張張的掃,想了就很煩,

但是誠如一些網路使用心得所說,反正每張都要調整,所以有沒有批次不是那麼重要。

實際使用真的也是如此,每張刮痕、灰塵的狀況也不同,真的是很多都要改設定的。

先看看一些圖吧!

2010120801.jpg 

2010120904.jpg

2010121301.jpg

2010121401.jpg 

不論是彩色、黑白,說真的,效果我已經很滿意了。

但是也是用了底掃後才發現,嗯!底片的狀況………真的要好好保存才行啊!


使用小技巧

個人經驗,就是掃描後進入去雜訊的軟體,哇!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我是用 NoiseNinja,真的很好用,

整個畫面因為藥膜不平整也好、或是細顆粒的灰塵,幾乎可以清的乾乾淨淨,黑白的也可以喔!

 

1、可惜啊!這套軟體是可以用 iHDR 的版本,也就是可以存成掃描器的 RAW 檔,

連同紅外線除塵資料、HDR資料,通通都可以存起來,等以後要輸出時再決定一些細節即可,

如此一來檔案可以小很多。

我是掃描 3600dpi 而已(近 1800 萬畫素),但是一張 tiff 已經要 100mb 左右了

那可惜什麼?不提供升級服務……….,只能存成 iHDR 格式,但是無法以 RAW 檔形式開啟。

還要花 300 多歐元買一套 iHDR 版本才行,實在買不下手啊!

2、沒有還原功能。因為每張底片拍的東西都不同,常常需要單張單張的調整,

偏偏它的自動曝光按下去是不能還原的,有時預掃的已經很接近了,但是自動下去離更遠了。

所以一旦你不滿意它的自動結果,就要一切全手動修正了。

這時想要還原就沒辦法了。若以按復原鍵,呵呵!所有設定都歸零,連紅外線除塵都關掉了。

3、其他的缺點?說真的,我也沒用過其它高階一些的掃描器,所以無法提供各位比較的心得。

 

使用上其實用的還算滿意,但也讓我感受到一些 30 年前的底片毀損的嚴重性。

掃到一些損傷比較嚴重的片子,除塵、除刮痕都開不怕的,呵呵!

我的想法是有良好、可以看的影像比細節很豐富,但是刮傷刮到都不想看的好很多!

有底片的人請儘早數位化,或是將底片保存在最佳狀態,

以免以後要用到時…………欲哭無淚啊!


發表於 攝影講堂 | 10 則迴響

2010/12/21 曾經美好

厝拍久了,有時候可以感受出老厝的過去,是輝煌的一段還是一直就這麼破舊著。

可供判斷的事物可多著呢!如門上方的雕刻、通氣窗的花紋繁複程度、面寬、牆面的裝潢等等。

澎湖後寮就有著一棟挺嚇人的老厝,在澎湖的豪華老厝生死鬥中,我想應該也排得上名了。

 

2010122103.jpg *Olympus E-P1 + M.ZD 14-42mm F:3.5-5.6*

題外話:久沒拍廣角鏡了,唉!真的還控制的很差說…………..

間源春號想當年一定是響叮噹的一間大宅。其實一開始是因為門上面雕刻的門聯吸引我的。

這一帶的門聯都很有意思,多少都會和堂號、左右對聯對的上,而且喜歡用頭文字法。

這間源春號門右邊是:源泉滾滾恩波渥,左邊:春日遲遲利路綿,橫批:源春本家。

只可惜門上刻得門聯已經看不清了,不過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左、右門第一個字就是源和春。

門楣還刻花刻得很厲害呢!

 

2010122101.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又是題外話:這兩張可以很明顯感受出 Kodak FFT CCD 和 Panasonic LiveMos 間的差異了。

一個如此清淡平面,而 FFT-CCD 卻是濃郁立體。

是左廂房耶!一般在澎湖看到即使有左右廂房的老厝,也很少有這種與中央不同的獨立式裝潢。

看一下最左邊吃到光那裡,還有放一隻獅子?老虎?還是古代祥獸?連屋角都是有設計的呢!

 

2010122102.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是右廂房,一邊是的德有鄰,這邊是仁為里,可說是寓意深遠啊!

 

以很明顯的看出,當年這棟樓一定是後寮的大戶人家,只可惜和幾乎所有的古厝一樣,

通通不敵時間的流逝………..不過大戶畢竟是大戶,連破敗了也都還這麼優雅。

政府有做一系列澎湖廟宇的牌匾紀錄,為甚麼沒有人做澎湖用刻上去的門聯?

收集澎湖古門上的文字、字型、影像等等,這是多有意思的事,也刻不容緩的事啊!

老厝衰敗的速度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快太多了。

有興趣可以翻翻我以前的文章,古門的文章已經多到想要介紹還要用偷渡文了…………..

為甚麼想收集?因為一直想知道澎湖的門聯到底有多少類型。

因為有些村落的習俗就是不同。我在講美看過四個字的,甚至還有五個字的。

當然大多還是兩個字居多。

明天再來看看四個字和五個字的門聯囉!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20 李花、梅花分不清

哈哈!為甚麼還沒開始寫就笑成這樣呢?

因為一開始錯把李花當梅花了,還好有著分類的習慣,就查一查想搞清楚怎麼分辨,

簡單一點,就是花朵叢生的就是李花,花朵單生的就是梅花,這樣夠容易了吧!

但是櫻花、桃花還在努力中,櫻花品系太多了……….,所以上一篇若是有錯請告訴我。

 

2010122003.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不像一個門簾?幸好底下沒有西門慶………..

你們現在感受到的涼意是因為這張在高海拔拍的,和我的笑話無關………..,又更冷了一些。

說真的,一直拍花、都是花,一朵、兩朵、三朵的,有時拍這種景色會很單調,

所以我通常會把花當前景,找個背景搭一下,這樣畫面會比較活潑一些。

 

2010122002.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方的山頭還有點積雪,都已經四月底了,可見拍紀錄片那年的雪下的有多大。

用一個 S 形較動感的構圖來安排花是比較大膽一點,但是感覺卻還不錯,為單調的氣息增添一些活潑的因子。

 

2010122001.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張就很典型的安排了,100mm Macro 的淺景深表露無疑。

真的有種花團錦簇感。

 

常說拍照一定要有深度,

一種深度是意涵上的深度,嗯……….很抱歉!這我教不來,請自行多看書,不是寫真書喔!

是看人文方面的書,照片中的人味是很重要的一環。

另一種深度就是畫面裡的深度,有前景、有背景、有景深(不一定是淺景深),

利用物件的安排做出畫面的立體感。

若兩種深度可以放在一起,呵呵!那絕對是張好照片了,

要不然,至少要有一個深度在照片中,起碼先達到耐看的程度了。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1 則迴響

2010/12/19 櫻花

又想上山了!我以前很喜歡也很常上山,心情好也想上去、心情不好也想上去,

拍紀錄片要上去、做調查也要上去、帶學生去拍照也是找山上的點,

總之,就是一天到晚都想往山裡跑。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光阿里山大概就 30-40 趟了吧。

現在卻是一山難求啊………..我不喜歡假日上山,不是人比花嬌,而是人比花多、人比鳥多的冏況。

說到山上,除了前幾天貼的結冰、雪地外,還有就是櫻花、梅花和一些高海拔的鳥類了。

 

2010121903.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Kodak EPR 64 *Plustek 7500i*

是櫻花的特寫,那年的冬天比較冷吧!合歡山上面還在下雪,想不到半山腰的清境已經開滿櫻花了。

那一次上山之旅是我從事 SOHO 多年第一次出門沒帶筆電,全家一起出去玩,完全的放鬆。

SOHO 時除了拍拍片、接接水中工程以外,大多的時間都在翻譯教科書,

所以不管去到哪裡,只要一有空就是打開電腦,看著分子生物學………………

突然有一天覺得好累好累,就和編輯說不要找我,我一定會準時交稿,然後就帶著一家人類似私奔的上山了。

嗯………..私奔有點不像,以當年被編輯追殺的狀況比較像林沖夜奔……….

呵呵,我沒殺編輯喔!只是怕編輯氣到腦充血…………

 

2010121901.jpg 

*Canon EOS 300 + 忘了 *Kodak EPR 64 *Plustek 7500i*

天在合歡山上天氣不甚好,霧起的還不小,結果到了清境居然藍天白雲的。

一家人就坐在全國海拔最高的 7-11 吃泡麵…………咳!翻譯稿還沒交,所以稿費還沒下來。

本想在海拔最高的星巴克喝個咖啡再走,後來連清境也變天了,只好繼續下山了。

 

2010121902.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Kodak EPR 64 *Plustek 7500i*

花的紅還是有層次的呢!其實我照片的安排也是有層次的呢。

我是用標準的三段式遠、中、近,或是近、中、遠三個不同的視角來呈現一個完整的概念。

 

懷念當年這樣落跑出去放鬆的心情,或許哪一天我忍不住了,

我也會和老闆說:不要找我,反正我一定會回來!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3 則迴響

2010/12/18 超動感

動感?這可不是蠟筆小新的動感超人喔!而是照片的一種動態美。

拍照屬於將時光凍結的一種行為,等於將過去的影像留住。

因此有人說照片中的景象都是過去式,而我偏好說照片中的影像一直都是現在式,

因為這段過去時間被拍攝者永遠的固定在照片中,也固定在拍攝者的心中。

但是有些照片明明就是靜態照,卻給看的人一種現在進行式的感覺。

 

2010121801.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張就是現在進行式!

姑婆竽的葉子可是奈米化表面喔,可以將水滴迅速排離,也就是一種留不住水滴的表面。

水滴在葉片上極易形成水珠而流動,而慢速曝光細雨中的葉面,呵呵!幸好葉片抖動並不嚴重,

寧靜的葉片、不動的水珠,加上後方的細雨紛飛,視線的焦點又是有點螺旋狀的葉脈。

一整個就是動感,一種我所說的現在進行式!

 

天就這麼一張而已……….我也沒有別張這種類型的動感照片了。

如果只是追蹤攝影、慢速快門,那種動感照片當然有啊!

但是這種類似靜態照,靜態到連葉面的水滴都是清楚的,可是卻有著豐富動感的照片,

嗯………….,現在還想不出來哪裡還拍到過。

就這樣吧!總不能拿根濫竽頭來充數…………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7 有意思的黑白照片

張很有意思的黑白照片,都是在小琉球出差時用 Zeiss Werra 老相機拍的。

果真老鏡就是老鏡了,即使是蔡頭 Tessar 還是不敵陽光的直射啊!

不知道哪裡的問題,粒子相當的粗,在掃描時就發現了,改天洗成照片再看看。

顯影應該不會出問題才是啊…………,呵呵,我當然不會承認顯影有問題囉。

這支底片已經拍好幾次了,第一次感到粒子很粗。總之,洗完照片再下評論好了。

 

2010121701.jpg  *Zeiss Werra I + Tessar 50mm F:2.8*

出來就樣子就和我當初想像的一樣,當初想要的就是一種很複雜的構圖感,

有遠、中、近並由左至右,甚至由大至小的三個點,這三個點所連成的線,理論上應該是很穩定的三角構圖,

但是由於第一點正要站起且第二點正在移動,因此又讓整個畫面在穩定中有了動感起來。

離開或靠近、穩定或動態,甚至大或小不都是相對的比較嗎?

沒有絕對、沒有肯定,一切的一切都是想對的。

只是在 snap 時,真的來不及想更多了,只注意到地面的位置,沒注意到海天交界的位置。

海天的分界就這麼把畫面從中間切開,有那種想往遠方推出去卻感覺推不動的樣子………

如果各位沒有這種感覺,那也沒關係,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感覺。

 

2010121702.jpg 

*Zeiss Werra I + Tessar 50mm F:2.8*

張在『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那篇出現過,只是那張是彩色的,這張是黑白的。

唉!就別再苛責沒有鍍膜的老鏡了,又因為拍黑白有裝上黃色濾鏡,

因此前面那片貴森森多層膜保護鏡被我拆下來,要不然以前都是靠那片濾掉一些雜光的。

整個新墓地就被逆光照出一片霧翳,天上的雲又好像中途曝光般的影像,

整體感覺就是一整個哀戚…………,這就是人生最後的歸宿啊!

 

2010121703.jpg 

*Zeiss Werra I + Tessar 50mm F:2.8*

每看到這種景,我就會想起尤金.史密斯拍的 A Walk to Paradise Garden。(有興趣的人請自行咕狗) 

我記得我在網誌中有介紹過,我也想不起來在哪一篇了,所以無法為各位做連結。是一種迎向光明的感覺。

但是我在拍這張時卻不是這樣想,那時突然想起一句詩詞:花徑不曾緣客掃。

那是一個充滿落葉的長階梯,剛好陽光從斜後方照進來,

一個個因樹縫造成的光影,使畫面增添了一些活潑的氣息,好像要登山去看老朋友般。

也是因為沒有人在畫面裡吧!所以缺少了一些 Walk to 的感覺。

但卻展示出一種想去一個與世隔絕或至少是人煙稀少的地方的那種感覺。

呵呵!突然想起張清芳當年唱的:找一個無人相識、陌生(青份)的所在。

或許就是那種感覺吧!

 

張照片慢慢拍,背後都會有個故事。

只是或許看照片的人不喜歡聽、或是看照片的人無法領會,

但都應該無損於該張照片在拍攝者心中所留下的感覺。

這些可是新拍的喔!不是陳年老片,陳年老片的話故事會更多,

因為有著我青春的回憶啊…………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4 則迴響

2010/12/16 拍照時的記憶與感動

天提到慢慢拍這件事,就預告說今天會用幾張鳥照片來說故事,說說當年拍照的心情。

呵呵!是不是年紀大了?最近發現我好愛說故事…………

那為什麼用鳥照片呢?難道其他照片沒有故事嗎?

也不是啦!只是拍鳥在我攝影歷程中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讓我開始了生態攝影。

當年進入屏東農專時,開學就碰到中秋節,

正在想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個人要去哪裡晃晃拍照呢?剛好看到鳥社的宣傳海報,

大大的寫著:免費吃烤肉!心想,不錯喔!既可以出去玩拍拍照,又有免費的烤肉可以吃。就去吧!

後來才知道這是鳥社期初騙新生的一貫做法,已經行之有年了。

當然囉!隔年我當社長時也用這招騙了不少人進來,這招真的履試不爽。

到了台大潛水社時,還和當時社長提議說來個免費體驗潛水騙新生吧!效果也是相當的好。

 

2010121602.jpg *Canon T90 + Sigma 600mm F:8 反射式*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張田鷸(Gallinago gallinago)真的是拍的千辛萬苦………..。

以前打鳥哪來的 1.6X,600mm 就是 600mm 而已,不會變成 960mm,就只能慢慢的偷偷接近。

這張在龍巒潭附近的田裡拍的,角度這麼平視角,想當然爾,我已經趴在地上了。

當時我是用匍匐前進的方式接近牠,看到田鷸旁邊的水沒有?那可是爛泥巴地啊……..

更麻煩的是子彈有限,又沒有援軍。

一卷底片才 36 張,改裝片更只有 34-35。連子彈還可以打幾張都無法確定。

所以邊爬邊拍,還要精算底片張數,就好像狙擊手一樣,一發一定要一個倒地,畢竟子彈有限啊!

又不能拿起都是泥巴的手換底片,讓我想起羅伯.卡帕。

******** 我是說故事的分隔線 *********

羅伯.卡帕在諾曼地登陸時,不僅是第一批登陸部隊中唯一的戰地記者,

而且還是在死傷最慘重的奧馬哈灘頭。

在灘頭把底片打完了,他發現滿手都是沙子,無法在沙灘上換底片(底片也是怕底片艙入塵的)。

只好衝回登陸艇換底片,換一卷底片的時間,身邊的士兵已經死了好幾位,連開水鴨子的駕駛兵都掛了。

他就這樣又衝回沙灘拍照了………真是猛啊!死了那麼多人,他居然都沒事。但是他的底片卻出事了。

剛剛說他是唯一的一位戰地記者,當底片回到倫敦時,全報社都歡聲雷動,這是這場大戰唯一的記錄了。

結果沖底片的助理太興奮了,把底片全烤焦了………..,

冒著生命危險取得的影像只剩下六張(還是11張?)可以用。

也就是這場號稱史上最大的兩棲作戰:諾曼第大登陸,只有留下 6 張照片而以。

詳情請看羅伯.卡帕自傳-失焦這本書。他將戰地記者的角色由旁觀者變成置身其中。

他是我最喜愛的攝影師之一,最後是死於誤觸地雷,在半空中時還按下了快門………

想看他的照片,請自行拜拜咕狗大神。

******** 我是故事說完的分隔線 *********

如果是現在拿數位打鳥,呵呵!就像藍波拿著衝鋒槍一樣,子彈無限量供應,打到死就對了。

就這樣和著汗水和泥巴,終於讓我爬到了,還有更接近的呢!只是剛好底片不在身邊無法掃描。

更近的那張還有著反射鏡特有的甜甜圈,即使底片不在身邊,現在想起來,當時拍照的過程仍是歷歷在目。

 

2010121601.jpg 

*Canon AE-1P + Tamron 70-210mm F:4*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的完全沒有格放喔!那這隻紅嘴鷗(Larus ridibundus)是怎麼拍的?才 210mm 的鏡頭。

呵呵!又要說故事了。

那是我看鳥的第二年,學長帶著我去高屏溪口租一艘竹筏划去看鳥,租一天只要 100 元,還附兩隻槳….

就這樣划著竹筏去高屏溪出海口附近的蚵架看鷗科鳥類,印象很深,還有看到鳳頭燕鷗、小燕鷗等等。

那中午怎麼辦?划不回來怎麼辦?

都別擔心,隨時有機動竹筏在賣便當、飲料的,整個出海口滿滿的全是釣魚的人。

你若划不回來,只要將槳舉的高高的,就會有機動竹筏來拖你,一次 50 元。

當年大家都很窮,就帶著麵包、飲料,頂著大太陽,就在竹筏上過了一整天。

當時拍照拍的好爽啊!也不過拍了兩卷底片吧,記得學長用 Canon A1,好像也是拍一兩卷而已。

要是現在,大概至少打掉 500 張,若是用高階數位連拍可以 6 張 7 張的,大概 1000 張以上吧!

羅伯.卡帕在諾曼第也才打了 106 張底片,我們需要打多少呢?

 

沒有否定數位喔!只是希望拍照時慢一點,多去感受一下四周的氛圍,調整好角度再按下快門。

攝影不就是一種留下記錄的過程?日本當代攝影大師杉本博司說:相機只能記錄,人腦才能記憶

請看他寫的直到長出青苔,至少那篇劇場系列,真的是所有的攝影人都該讀讀的文章。

攝影大師之所以成為攝影大師,光看他的照片是不夠的,還要知道他的想法、感受,

這樣才能更貼近他們當初拍照時的想法。

唯有看他們寫的書、看他們的傳記,全面性的去了解你所喜歡的攝影師。

或許我們就可以離他們更近一點!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5 黑白初體驗

哈哈!不要懷疑,真的是我的黑白初體驗。只是我沒說是現在的………..

是我 27 年前的黑白初體驗………1984 年我剛開始學黑白暗房,為了要學沖片、洗照片,

所以跑去淡水紅毛城拍了一卷底片,那個年代還是用 Kodak Plus-X、Pan-X 的年代。

今天剛完成當年第一卷黑白片的底掃,所以挑了幾張分享一下。

 

2010121502.jpg *Canon AE-1P + FD 50mm F:1.4*Kodak Plus-X 125*Plustek 7500i*

是我洗出來的第一張黑白照片,原片現在還留著喔!掃描出來總是沒有暗房洗的漂亮。

畢竟這麼高的動態範圍,還是要靠暗房遮掩效果會比較好一點。

在電腦上硬修的結果就是牆壁變成一點點灰色了………….,應該是純白的牆,上面有些淡淡的磚塊紋路。

至於左上角那條奇怪的弧狀線,呵呵!那是在上捲軸時太用力了,有點折到,在底片上留下的痕跡。

我也是用這張底片學遮掩,才能洗出天空夠黑、牆壁白的但有紋裡的照片。

 

2010121501.jpg 

*Canon AE-1P + FD 50mm F:1.4*Kodak Plus-X 125*Plustek 7500i*

張很有南國風情吧!拍的亮亮的,剛好符合南國的感覺。

奇怪!那時紅毛城為甚麼都沒人啊?莫非我是蹺課去的????

不過那時讀北市中正高中,基於地利,班上同學蹺課幾乎都往淡水跑,跑去看海、看漁船、看夕陽的。

呵呵!到了念屏東農專時,蹺課已經是南到墾丁浮潛、北到南橫看鳥了。

蹺課的活動範圍與學歷的高低有關?哈哈哈!小時偷摘瓜、大時偷牽牛……………

 

2010121503.jpg 

*Canon AE-1P + FD 50mm F:1.4*Kodak Plus-X 125*Plustek 7500i*

時還沒學 Zone System,就憑著 AE-1P 的 P 模式跑天下。

也因為如此,讓我在暗房的遮掩課時有最多的實習用的底片(大誤)。

一直好喜歡這張,我承認絕對是歪打正著,一個死高中生不會想拍這麼暗調的照片。

但是洗出來後,就怎麼看怎麼喜歡…………有種淡淡的憂鬱,那時我才 18 歲嘛。

 

片就這樣掃啊掃的,好像回到了過去的時光。

一下到了和年代拍紀錄片的時候、一下又跳到高中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

不一會兒又到了全家出遊的美好時光。

由於當年底片不便宜(現在仍不便宜),所以拍照比較慢,幾乎都會記得當初拍照時在想什麼。

所以現在看到影像,就可以回到最初的樣子。

數位影像取得快速,時常都是亂槍打鳥,大多都早已忘光當時觀景窗中的感動。

明天來貼一些早期拍鳥的照片,再來說說古代拍鳥的辛酸。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4 金針花

不是神經錯亂了?現在怎麼會有金針花?呵呵!是剛好掃描掃到金針花了嘛!

這是當年拍紀錄片時順便拍的,因為當年我也在用 DV 側拍,所以照片拍的並不多,

現在想想還真的有點可惜呢!

 

2010121401.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多年前,金針花其實就已經這麼美的在開花了,但是遊客少很多很多,

我們在那裡拍了一整天的片子,幾乎沒碰到幾個人,不像現在花季一到,根本擠不上山了。

我想會不會是因為數位相機普及之後,大家喜歡外出找點、拍照,所以各景點的人才愈來愈多。

大家出外走走是好事,但是擠到水洩不通……….就令人會不知如何拍照了。

 

2010121402.jpg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位有沒有看到花裡面好像長了一片葉子?還有葉脈喔!

其實不是葉子啦!是圓翅鉤粉蝶,牠專門模仿葉子以避免天敵的捕食,不僅有葉脈,甚至還有蟲蛀過的樣子。

偽裝的技巧超高明的吧!

我明明記得當時還拍了不少吸花密的鏡頭,但是就是找不到………..。

 

2010121403.jpg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F:3.5-5.6*

可免俗的,還是要有一張鬆一點的照片,其實這樣整片開起來真的很漂亮。

 

位相機的平價化真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達,電腦、硬碟、記憶卡、相機製造、週邊配備等等,

但是旅運業的發展我想應該也是不小的。

常聽很多人說,現在每個人幾乎人手一台 DSLR,有時或許倒因為果了。

可能是因為買了 DSLR 所以才會到處 PAPA 走。

不管如何,總比宅在家好多了!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