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第三次 365 計畫

20160602 D042

小桑鳲奇遇記 小桑鳲不論在台灣本島還是金門的官方記錄均是冬候鳥或過境鳥。 在台灣本島真的算是少見的鳥種,但在金門就比較普遍了。 剛剛提到小桑鳲在金門的官方記錄是過境鳥或冬候鳥, 但是有些私人的紀錄是留鳥,就是會留下來繁殖的鳥種。 很開心的是我在小金門的樣區內連續兩年都記錄到小桑鳲築巢繁殖的影像。 起碼也證明了小桑鳲的某些個體會留在小金門繁殖。 有時很喜歡一個調查案做很久也是這個原因, 因為做久了,對於環境的變動造成的影響會比較敏銳一些。 隨著金門大橋的施工,大金端或是小金端的鳥類調查數據都有下降的趨勢。 不論是個體數還是物種數皆如此。 金門目前整個島就像個大工地般的,到處都有工程在進行。 不管到哪邊,即使是樣區內僻靜的小路, 都可以看到一塊塊的地不是整平了就是開始蓋新房子了。 金門是不是該停一下了,好好想一下自己該走的方向呢?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601 D041

一切都是比較級 在台灣看鳥時,覺得番鵑真的是很大一隻。 雖然英文名是 Lesser Coucal,但是還是覺得牠一點都不小。 後來改名為小鴉鵑時還覺得不開心一陣子,明明那麼大一隻卻要叫牠小鴉鵑?! 後來到了金門看到了褐翅鴉鵑,英文名:Greater Coucal。就是比較大啦! 呵呵!真的還大隻不少呢! 從此看到番鵑都會安慰牠說,你真的是比別人小一號以上, 叫你小鴉鵑並沒有虧欠你喔! 人生中的不幸與幸又何嘗不是這樣? 所有的事物真的都是比較級的啊~~~~~ 想通了這點,很多事物真的會比較釋懷了。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31 D040

迷霧大橋 今天因為潮汐的因素在清晨五點多出海,路經金門大橋工地時晨霧仍在瀰漫中。 霧中的大橋似乎反映著它的命運。 金門大橋原先預計在今年三月就要完工了,如今工程卻只有不到 40 % 的進度, 最困難的部份還沒做呢! 先是不斷流標,再來是得標廠商被失去資格, 現在新廠商因為工程延宕太多要被解約。 這座是當地人戲稱的浮沈橋,選舉時浮起來,選後就沉下去。 浮浮沈沈二十餘年了,即使開工了也不知何年何月可以完工。 金門大橋至今已砸了 75 億,到底還要砸多少錢才收得了山呢? 這個監測案從我家小朋友還在讀小學時開始做, 當初預計小朋友考大學時結束監測(通車後兩年結束)。 目前是預計要到我家小鬼大學畢業時才能結束監測。 真的是漫長的監測案啊!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30 D039

南星計畫區 工作上有幾個案子真的感觸很深, 會有這麼多感觸的原因不外乎計畫時程很長、開發面積很大。 然後看著一個好好的地方因開發而毀損或變得不倫不類。 大鵬灣溼地、南星計畫、金門大橋等就是屬於這類的工程。 南星計畫區分期開發加上範圍廣大,所以在此區域從事生態調查非常多年了。 從早先的因大多土地均未開發,所以有太多地方值得花時間調查, 導致時間不夠用,只好將調查區分成上午和下午兩個部分, 沒有辦法在一個上午或是一個下午將樣區全部走完。 到了後期卻變成最無聊的調查案,整個基地幾乎都在施工, 基地內綠地已經少的可憐了。 今天搭機飛金門時飛越南星計畫區上空,看到那麼大一片的開發面積………. 好想知道當初決定填海造陸時的海域生態評估是怎麼通過的? 其實當年是還沒有環評法啦! 只是覺得南星計畫就像金門大橋一樣,頭都洗了,不玩下去好像也不行了。 但是說真的,個人感覺好像又玩不太下去……..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8 D037

旭海的海與天 旭海是琅嶠卑南古道屏東端的入口。 琅嶠卑南古道也就是大家誤稱阿塱壹古道。 旭海真的是得天獨厚的好地方, 有這麼美麗的風景、有這麼好的海鮮、有這麼豐富的人文。 更重要的是有著強制聘用解說員的法案在撐腰。 我常說,如果連旭海社區都做不起來,那我對社造真的會很悲觀。 社造不是缺錢就是缺人,旭海什麼都不缺! 但是………..但是琅嶠卑南古道不是那麼牢不可破的。 它的法定位階並不高,是可以公告解除的。 所以這麼多年我苦口婆心要他們多記錄自己家鄉的動植物資源, 要他們多利用自己社區、族群的特色來做差異化經營。 萬一真的硬要開台 26 線時,旭海才有能力提出反對的理由。 唯有拿出科學數據、田野調查來證明自己家鄉的美好及不可取代性。 才不會永遠都是我的家鄉好美,好山好水不容破壞這種毫無說服力的說帖。 多加油吧!看看澎湖海膽的囧境,要保護?要繼續?通通拿不出數據。 旭海的鄉親請想想,自己的家鄉該如何自己來保護!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7 D036

金龜子也有春天 春天快過了,銅點花金龜正在努力的抓緊春天的尾巴。 嘿咻嘿咻!趕緊把握最後的機會! 繁殖成功的話,這一季就不算白活了。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6 D035

基礎調查 最近擔任救火隊要去旭海講一場溪流、寄居蟹與浪花蟹。 溪流、寄居蟹其實還好,資料還算豐富,但是浪花蟹就很頭大了。 找了很久的資料,幾乎所有的人都說旭海的浪花蟹是橢圓蟬蟹。 但是……討厭的但是又出現了, 查了半天就是找不到檢索表啊?沒有檢索表怎麼可以判定物種呢? 所幸後來找到一篇 2010 年的碩士論文,其中有做到蟬蟹的分類。 查著查著,我怎麼愈看愈覺得那次在旭海拍的浪花蟹是側指蟬蟹。 等這次去多拍一些再來確認囉! 看著檢索表突然覺得自己好幸福。呵呵!有檢索表可以用的分類人是幸福的!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5 D034

螞蟻雄兵 每次說到螞蟻總是提到團結力量大。 說的好像是螞蟻個體的能力並不是很重要, 只要團結、摒棄個人特色,就可以成功了。 其實螞蟻的個體能力是很強的, 圖中的螞蟻就超猛的,一隻拉前面,一隻在腹部推。 就這樣把小灰蝶給拖回去螞蟻窩裡面。 其他螞蟻呢?唉!懷疑他們是不是碰到豬一般隊友? 呵呵!其他螞蟻在小灰蝶翅膀上不知道在幹什麼, 也就是說這兩隻螞蟻努力的搬小灰蝶,其他的螞蟻在搭順風車! 我常說個體能力是很重要的,三個臭皮匠湊在一起還是不會贏過諸葛亮的。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4 D033

生命的鋼索 本以為螽斯被蜘蛛網纏到了。 仔細一看,好像不是被纏到了, 感覺比較像利用蜘蛛絲當做高空橋樑在移動。 有些事物或許是別人的毒藥但可能卻是自身的強力丸。 (還沒 key 出來,可能是螽斯啦!)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

20160522 D031

戀戀西吉 西吉的照片拍的不少, 大部分拍的是比較開闊的景,很喜歡這張西吉『市區』的照片。 有點擠、但又有點開闊,這就是西吉市區給我的印象。 當年還有人居住時應該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西吉嶼沒有什麼大山可以擋風,所以居民選擇了面南的凹地。 這個開闊島嶼上的居民就擠在這個東南邊的小山凹裡面。 先民們選擇直接面對颱風的威脅,也不要和東北季風面對面。 畢竟颱風一年沒有幾次,但東北季風一吹可是快半年啊! 這樣看來, 東吉嶼和東嶼坪的山勢走向就好多了,起碼是類似三面環抱的保護。 而西嶼坪比西吉嶼更慘!西嶼坪連凹地都沒有,整個聚落是位於島嶼的高台上。 如今西嶼坪、西吉嶼都沒人居住了, 當年努力和大自然抗衡的祖先們如果地下有知,應該也會不勝唏噓吧!  

發表於 第三次 365 計畫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