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第一次 365 計畫

圖片仍在痞客邦上面,第一次進行的 365 計畫。

2010/12/18 超動感

超動感?這可不是蠟筆小新的動感超人喔!而是照片的一種動態美。 拍照屬於將時光凍結的一種行為,等於將過去的影像留住。 因此有人說照片中的景象都是過去式,而我偏好說照片中的影像一直都是現在式, 因為這段過去時間被拍攝者永遠的固定在照片中,也固定在拍攝者的心中。 但是有些照片明明就是靜態照,卻給看的人一種現在進行式的感覺。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這張就是現在進行式! 姑婆竽的葉子可是奈米化表面喔,可以將水滴迅速排離,也就是一種留不住水滴的表面。 水滴在葉片上極易形成水珠而流動,而慢速曝光細雨中的葉面,呵呵!幸好葉片抖動並不嚴重, 寧靜的葉片、不動的水珠,加上後方的細雨紛飛,視線的焦點又是有點螺旋狀的葉脈。 一整個就是動感,一種我所說的現在進行式!   今天就這麼一張而已……….我也沒有別張這種類型的動感照片了。 如果只是追蹤攝影、慢速快門,那種動感照片當然有啊! 但是這種類似靜態照,靜態到連葉面的水滴都是清楚的,可是卻有著豐富動感的照片, 嗯………….,現在還想不出來哪裡還拍到過。 就這樣吧!總不能拿根濫竽頭來充數…………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7 有意思的黑白照片

幾張很有意思的黑白照片,都是在小琉球出差時用 Zeiss Werra 老相機拍的。 果真老鏡就是老鏡了,即使是蔡頭 Tessar 還是不敵陽光的直射啊! 不知道哪裡的問題,粒子相當的粗,在掃描時就發現了,改天洗成照片再看看。 顯影應該不會出問題才是啊…………,呵呵,我當然不會承認顯影有問題囉。 這支底片已經拍好幾次了,第一次感到粒子很粗。總之,洗完照片再下評論好了。     *Zeiss Werra I + Tessar 50mm F:2.8* 洗出來就樣子就和我當初想像的一樣,當初想要的就是一種很複雜的構圖感, 有遠、中、近並由左至右,甚至由大至小的三個點,這三個點所連成的線,理論上應該是很穩定的三角構圖, 但是由於第一點正要站起且第二點正在移動,因此又讓整個畫面在穩定中有了動感起來。 離開或靠近、穩定或動態,甚至大或小不都是相對的比較嗎? 沒有絕對、沒有肯定,一切的一切都是想對的。 只是在 snap 時,真的來不及想更多了,只注意到地面的位置,沒注意到海天交界的位置。 海天的分界就這麼把畫面從中間切開,有那種想往遠方推出去卻感覺推不動的樣子……… 如果各位沒有這種感覺,那也沒關係,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感覺。     *Zeiss Werra I + Tessar 50mm F:2.8* 這張在『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那篇出現過,只是那張是彩色的,這張是黑白的。 唉!就別再苛責沒有鍍膜的老鏡了,又因為拍黑白有裝上黃色濾鏡, 因此前面那片貴森森多層膜保護鏡被我拆下來,要不然以前都是靠那片濾掉一些雜光的。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4 則迴響

2010/12/16 拍照時的記憶與感動

昨天提到慢慢拍這件事,就預告說今天會用幾張鳥照片來說故事,說說當年拍照的心情。 呵呵!是不是年紀大了?最近發現我好愛說故事………… 那為什麼用鳥照片呢?難道其他照片沒有故事嗎? 也不是啦!只是拍鳥在我攝影歷程中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讓我開始了生態攝影。 當年進入屏東農專時,開學就碰到中秋節, 正在想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個人要去哪裡晃晃拍照呢?剛好看到鳥社的宣傳海報, 大大的寫著:免費吃烤肉!心想,不錯喔!既可以出去玩拍拍照,又有免費的烤肉可以吃。就去吧! 後來才知道這是鳥社期初騙新生的一貫做法,已經行之有年了。 當然囉!隔年我當社長時也用這招騙了不少人進來,這招真的履試不爽。 到了台大潛水社時,還和當時社長提議說來個免費體驗潛水騙新生吧!效果也是相當的好。    *Canon T90 + Sigma 600mm F:8 反射式*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這張田鷸(Gallinago gallinago)真的是拍的千辛萬苦………..。 以前打鳥哪來的 1.6X,600mm 就是 600mm 而已,不會變成 960mm,就只能慢慢的偷偷接近。 這張在龍巒潭附近的田裡拍的,角度這麼平視角,想當然爾,我已經趴在地上了。 當時我是用匍匐前進的方式接近牠,看到田鷸旁邊的水沒有?那可是爛泥巴地啊…….. 更麻煩的是子彈有限,又沒有援軍。 一卷底片才 36 張,改裝片更只有 34-35。連子彈還可以打幾張都無法確定。 所以邊爬邊拍,還要精算底片張數,就好像狙擊手一樣,一發一定要一個倒地,畢竟子彈有限啊! 又不能拿起都是泥巴的手換底片,讓我想起羅伯.卡帕。 ******** 我是說故事的分隔線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5 黑白初體驗

哈哈哈!不要懷疑,真的是我的黑白初體驗。只是我沒說是現在的……….. 是我 27 年前的黑白初體驗………1984 年我剛開始學黑白暗房,為了要學沖片、洗照片, 所以跑去淡水紅毛城拍了一卷底片,那個年代還是用 Kodak Plus-X、Pan-X 的年代。 今天剛完成當年第一卷黑白片的底掃,所以挑了幾張分享一下。    *Canon AE-1P + FD 50mm F:1.4*Kodak Plus-X 125*Plustek 7500i* 這是我洗出來的第一張黑白照片,原片現在還留著喔!掃描出來總是沒有暗房洗的漂亮。 畢竟這麼高的動態範圍,還是要靠暗房遮掩效果會比較好一點。 在電腦上硬修的結果就是牆壁變成一點點灰色了………….,應該是純白的牆,上面有些淡淡的磚塊紋路。 至於左上角那條奇怪的弧狀線,呵呵!那是在上捲軸時太用力了,有點折到,在底片上留下的痕跡。 我也是用這張底片學遮掩,才能洗出天空夠黑、牆壁白的但有紋裡的照片。     *Canon AE-1P + FD 50mm F:1.4*Kodak Plus-X 125*Plustek 7500i* 這張很有南國風情吧!拍的亮亮的,剛好符合南國的感覺。 奇怪!那時紅毛城為甚麼都沒人啊?莫非我是蹺課去的???? 不過那時讀北市中正高中,基於地利,班上同學蹺課幾乎都往淡水跑,跑去看海、看漁船、看夕陽的。 呵呵!到了念屏東農專時,蹺課已經是南到墾丁浮潛、北到南橫看鳥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4 金針花

是不是神經錯亂了?現在怎麼會有金針花?呵呵!是剛好掃描掃到金針花了嘛! 這是當年拍紀錄片時順便拍的,因為當年我也在用 DV 側拍,所以照片拍的並不多, 現在想想還真的有點可惜呢!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在多年前,金針花其實就已經這麼美的在開花了,但是遊客少很多很多, 我們在那裡拍了一整天的片子,幾乎沒碰到幾個人,不像現在花季一到,根本擠不上山了。 我想會不會是因為數位相機普及之後,大家喜歡外出找點、拍照,所以各景點的人才愈來愈多。 大家出外走走是好事,但是擠到水洩不通……….就令人會不知如何拍照了。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 各位有沒有看到花裡面好像長了一片葉子?還有葉脈喔! 其實不是葉子啦!是圓翅鉤粉蝶,牠專門模仿葉子以避免天敵的捕食,不僅有葉脈,甚至還有蟲蛀過的樣子。 偽裝的技巧超高明的吧! 我明明記得當時還拍了不少吸花密的鏡頭,但是就是找不到………..。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3 冰天雪地

這波強烈寒流讓我想起了以前 SOHO 時期的自由時光,在 SOHO 那幾年中總共上過合歡山四趟。 有一次是去拍罕見的暴雪、一次是去拍殘冰、一次是拍玉山杜鵑,最後一次是帶著家人上山玩雪。 所以DV、數位照片、正片、彩色負片、黑白負片等各種紀錄媒體都有紀錄到, 前幾天看黑白的雪地,今天看彩色的,也算是為這兩波寒流應應景好了………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這是被冰凍在冰塊中的落葉,雪季一到合歡山許多溪澗就會結冰,可以看到這種被冰封的落葉。 整個過程複雜得難以想像,落葉落在結冰的水面上,仍有水繼續流經,接著冰層漸漸加厚, 落葉並無被流經的水流帶走,可以想像溫度降低的有多快,或是水流流動的緩慢。 總之,我一直認為這是個很神奇的景緻,雖然不是那麼難見到……..     *Canon EOS 300 + EF 100mm F:2.8 Macro*Kodak EPR 64*Plustek 7500i* 霧淞在雪地的曝光中已經有詳細的說明過了,不管事黑白還是彩色,我都被結晶的細緻紋理所吸引。 稍微收個光圈,更能將冰晶的紋理展現無遺。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2 大園廣興堂

連續幾周跑大園拍鳥,一直沒有找到所謂的廣興堂周遭, 雖然在其他點也看不少的鳥了,但是沒找到當初想去的點總是覺得怪怪的。 這周終於找到點了,但是仍沒有看到彩鷸………那裡可是有名的彩鷸巷耶…………. 不過還不錯,拍了一些頗有意思的照片。     *Olympus E-500 + ZD 70-300mm F:4-5.6* 這是當天遇到的第一隻鳥,應班鷸(Tringa glareola)。哇!可真的是興奮耶。 距離近就算了,還有美美的倒影才是令人心動的地方啊! 車拍真是好,水池都在公路邊,不用下車拍照,鳥才不會被嚇走,鳥對人類的肩膀線條可是很敏感的。     *Olympus E-500 + ZD 70-300mm F:4-5.6* 很少這麼近看青足鷸(Tringa nebularia)這麼近才讓我發現原來青足鷸身上的羽毛如此美麗。 細細的花紋,很有氣質的咖啡灰,配上微微上翹的嘴喙,就是一副優雅的樣子。 但是這隻可憐的青足鷸,兩隻腳上了三個繫放腳環,左腳還受傷了,走路是用拖著的。 不過還好飛行能力沒有受到影響,希望牠可以平安度過這次度冬期。     *Olympus E-500 + ZD 70-300mm F:4-5.6* 一樣是鷹斑鷸,大大的逆光加上躲在樹縫後拍照,因此有個樹縫的剪影,嘴喙上還有一滴水呢。 有時拍鳥不是為了鑑種用、不是為了圖鑑用,就單單只是因為牠漂亮。我覺得這才是最好的理由!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1 家徒二壁

家徒四壁,嗯!其實算是好的了,家徒二壁才是真正的慘啊!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你看這位老兄,即使家裏只剩兩片牆了還是要有音樂…………,多豪邁的坐姿啊! 這是在高屏橋高雄端省道邊的廢墟拍的,有一整排的房子不知為何拓寬拆除後就沒有重建了。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就像這樣,只剩左右兩道牆面了,前面、後面都不見了…………。 當然囉!這樣的廢墟一定會成為垃圾場、遊民集中地等等。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冒險爬上二樓,呵呵!才知道全景窗戶的美好啊!真是視野良好、通風佳。 令我想到以前趙傳唱的,至少我還有音樂和啤酒…………….   常常路過此處,始終沒有足夠的時間停下來好好拍照,這次終於拍成了。 本來只想拍拍廢墟而已,沒想到發現裡面有這片貼著海報的牆面, 讓整個廢墟鮮活起來了! 生命,有時不就是需要那一點點的浪漫與刺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10 純白

今天上課剛好教到遊憩的定義,遊憩是相對於工作而生的,是一種使身心回復的活動。 有上班才下班,有上課才有寒暑假,若沒有這些相對產生的東西,那很多事物就會降低了功能性。 沒有上班的人,無法感受到下班後的快樂、特休假的快樂,雖然他每天在放假………….. 黑與白不正是如此?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F:3.5-5.6*Kodak TMAX 100*Plustek 7500i 底掃* 突出的枝條吃到特別多雪,也因此被雪的重量壓了下去。而枝條上的雪就這樣漸層的白出來。 背景剛好是黑色的森林,也由於漸層的關係,使得中間的雪白顯得更白了。 如果你以為中間的白已經沒有層次了,那你可就錯了喔!遠一點點看這張照片吧,白的可是剛剛好喔!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F:3.5-5.6*Kodak TMAX 100*Plustek 7500i 底掃* 像不像鏡像的台灣?凹洞中的陰影與旁邊的雪地有著大大的反差,黑的更黑了,白的也就更白了。 但是雪地的層次仍是相當豐富,絕對沒有過曝,甚至還有一些些不足呢! 但是看到照片的一瞬間,會覺得雪地好白喔!   黑白攝影其實不是一味要求大反差,反差大的照片有時會很不耐看。 上述凹洞的那張其實反差不會太大,只是利用了構圖上的技巧,讓它看起來反差很大罷了。 利用構圖上的安排,使黑與白之間的衝突性增加,而不是真正的去增加影像的反差, 我想這或許可以是既吸引目光焦點,卻又不會讓人看膩的辦法吧!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10/12/09 雪地的曝光

亞熱帶與熱帶環境的台灣要看到雪是很困難的,因此比較難得有雪地拍照、測光的經驗。 看書上寫的雪地測光方法百百種,有的說要加 EV,避免臉部變黑, 有的說要減 EV,以免雪地層次消失。每個說的都好像有道理,那到底要聽誰的呢? 其實都沒有錯,可以開光圈也可以收光圈,就看你想表達的是什麼而已。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F:3.5-5.6*Kodak TMAX 100*Plustek 7500i 底掃* 這張就是收光圈拍的,拍攝這張時心裡想的就是要表達雪的層次感,若是一般拍攝雪地並不會拍的這麼暗。 也就是拍攝雪地很多人都喜歡把雪拍的白白的、美美的。 根據測光表 18% 灰的定義來看,雪地的強反光會讓測光表感受亮度十足, 因此會一直提醒你要收光圈、收光圈,所以拍出來會不夠白,若要雪地白白美美的,就要開個光圈。 但是若想要雪地有層次感,那就得收個光圈比較好一些了。     *Canon EOS 300 + EF 28-90mm F:3.5-5.6*Kodak TMAX 100*Plustek 7500i 底掃* 就像這張一樣,怕後面樹林太黑,曝光多給了一些些,雪地就變得非常的純白,非常的漂亮。 但是美則美矣,細節除了陰影處還有之外,其他雪地中亮部的細節都完全消失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12月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