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生態相關

20220409 躺平族

躺平族 近年來中國流行一個話語叫做躺平,躺平的這群人就叫做躺平族。 躺平大多是指年輕人覺得反正努力也沒用,不如就躺平吧! 但是在蝴蝶的世界中,躺平可不是這樣一件事。 蝴蝶是外溫動物(就是以前課本說的冷血動物、變溫動物),很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的影響, 因此需要有一些調節體溫的機制。 大型的蝴蝶可以藉由翅膀的收合來控制接收陽光的角度,因此而調節體溫。 甚至是蝴蝶可以控制翅膀上鱗片的張合,用來散熱或是吸熱。 近年來全球溫度不斷地上升,對這種小型變溫動物來說,真的是適應的很辛苦。 大型的蝴蝶翅膀也比較大,吸熱或散熱面積較大,因此翅膀的收合適比較有效率的。 那小型蝴蝶怎麼辦? 今天就看到一隻密波紋小灰蝶(Prosotas dubiosa asbolodes Hsu & Yen, 2006), 本來是幾乎要趴下的感覺,看他的前腳都已經捲起來了。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拍了幾張照片後,他就突然躺下來了………….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1229 臥鋪列車

臥鋪列車 各位先生、女士,本班次臥鋪列車已經抵達小琉球站。 在本站會暫停六至八個月,等待補給與維護。 開車時間容後另行通知。 海龜:喂!樓上的兩位,已經到小琉球了啦!我要清理背甲, 你們卡在那邊讓我很難洗耶! 鮣魚:啦啦啦!我就是不下車,咬我啊? 海龜:吼!你們這樣耍賴,我真的很難清潔。搭便車就算了,到站了還不下車?! *Samsung NX1 + NX 16-50mm F2.0-2.8 S ED OIS + Housing*   +++++++我是開始很正經的分隔線++++++++ 海龜背甲上的那兩尾魚就是鮣魚了,鮣魚可是出了名的搭便車之魚。 他的第一背鰭特化成吸盤狀,可以吸付在大型海洋生物上面。 比方說鯨魚、鯊魚、海龜等,甚至是輪船有時都可以看到。 他的背鰭變成吸盤,是變成什麼形狀呢?就是變成一個框框,裡面有直條皺摺, 一旦接觸到他選定的『交通工具』,他就靠過去貼上, 貼上後用力一壓把水擠掉,於是裡面就變成真空的了,牢牢的躺在交通工具上。 怎麼說是躺?別忘了他是背鰭的變形,背部貼到海洋生物,那不就變成腹部朝外? 要不然標題怎麼會是臥鋪列車呢? 不只躺著,還是緊緊的躺著,除非他自己想下車,否則是拿他沒辦法的。 *Samsung NX1 + NX 16-50mm F2.0-2.8 S ED OIS + Housing*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1002 生物的地理分佈與國土

生物的地理分佈與國土 到底什麼是國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地理的隔離?相同的民族?相同的語言?還是相同的宗教? 有時國土就是切的很莫名其妙,完全是不按牌理出牌的。 蘭嶼在生態上和台灣根本完全不同,他卻屬於台灣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感想跑出來呢?因為最近在弄金門的物種鑑定。 潮間帶裡面的寄居蟹有一些圖鑑中都查不到,只好去請教螃蟹大師。 大師說金門的寄居蟹和中國比較接近,但是中國對寄居蟹的研究又不多。 給他一點時間,他幫我找出那三、四種寄居蟹的名字。 金門在鳥類上也是許多自己專屬的, 鳥書上夏候鳥、冬候鳥、留鳥的分法,那都只適用於台灣,和金門差異很大。 生物的國界是自然形成的,而且在自然狀態下是難以跨越的。 人類的國界是自己劃的,而且常常喜歡亂劃。 不是硬要把別人家也劃進去就是不爽在同一家要分家了。 不過不爽在同一家的又會說是你以前亂劃把我劃進來的。要不然國際社會怎麼會這麼亂呢? 如果人不要那麼多,交通沒有這麼方便有多好………….. 這是搞不定種類的其中一隻寄居蟹。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0928 淺談水下修色

淺談水下修色 水中攝影真的很複雜,主要是因為水的物理特性和空氣中不同。 而人在水裡又有所謂的視覺經驗,因此修色時如果全部都照檢知器修正, 真正下過水的人又會覺得顏色怪怪的。 就用一張在沖繩潛水時拍攝的黑頭海蛇(Hydrophis melanocephalus)來說明修色過程。 1、這張是未修圖的原片,用 Photoshop 色彩檢知器得知, 海蛇下方灰色的沙子部分 R:0、G:230、B:200。也就是說完全沒有紅色。 我常說,這時你把色彩平衡打開,就算你將紅色拉到 100,R 版還是 0。 因為沒有就是沒有,你加 100% 給他還是沒有。 *Samsung NX-1 + Samsung NX 16-50mm F2.0-2.8 S ED OIS + Ikelite Housing*   2、加色 既然沒有紅光,各位還記不記得前一陣子說的空拍加色?那很重要喔! 就先全面性加入紅光吧!打開影像 – 調整 – 照片濾鏡,選擇紅色或是深紅。 就自己拉濃度,這張是用深紅拉到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水中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0906 半糖去冰

可以半糖去冰嗎? 這應該就是太田樹蛙了。 太田樹蛙是近年來才發表的新種喔!與日本樹蛙的區分主要是靠聲音。 兩者有著不同的音頻,也有著地理分布上的區隔。 太田在西部的北限推估在朴子溪附近,台灣東部的北限大約在蘭陽溪。 以北是日本樹蛙,以南是太田樹蛙。 此次剛好碰到在交配,因為怕干擾並沒有拍太多。 感覺沒有拍到太明確的特徵,離開後有點懊惱,再回去找的時候已經消失了。 這是太田樹蛙,會不會以後又再裂解出新種啊?新種可以叫做半糖樹蛙嗎?   *Sigma SdqH + Sigma 180mm f:3.5 Macro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0905 充滿鬥志的太田樹蛙

抬頭挺胸的太田樹蛙(巴氏小雨蛙?) 在往哭泣湖的路上有個長樓梯。 只要在樓梯上走動,就會看到一堆小東西在跳躍。 大多數是蚱蜢之類的昆蟲,裡面會夾雜一些青蛙。 這些青蛙真的很難拍,因為太小了,他們根本是包在水膜之中。 在水膜裡的青蛙根本無法對焦,怎麼拍都是模糊的。 幸好碰到太田樹蛙中的岳納珊,他的內心正在上演著天地一太田, 瞧不起也不屑和其他太田一樣趴的低低的。 於是他抬頭挺胸,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努力,終於突破了水的表面張力, 高喊著我站起來了!!!! 兩公分大的太田樹蛙也有著沖天的志氣。於是我拍到一張清楚的照片了。 全劇終。 *Sigma SdqH + Sigma 180mm f:3.5 Macro*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90904 對到焦

對到焦 Sigma 機身的電子性能慘到爆就不要再說了。 SDQH 的對焦性能,比十多年前的 Canon 1Ds2 還糟糕。 但是網路上仍是瘋傳 Sigma 一定是得到外星科技了,對焦系統大進步。 所以可以想像的出來以前的對焦是有多爛了。 目前使用 180 macro 時,幾乎都無法上焦,大多還是使用手動對焦,尤其是在拍微距時。 但是 Sigma 就是吃他的那一片 X3 CMOS,一旦有準焦,那個細節看了真是令人感動啊! 所有的不方便當拋在腦後了,直到下一次對焦…………   *Sigma SdqH + Sigma 180mm f:3.5 Macro* 這是很一般的侏儒蜻蜓,但是當近乎百分百格放後,真的是嚇死人了。   *Sigma SdqH + Sigma 180mm f:3.5 Macro* 這樣的解析度與立體感,叫人怎麼拋得下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講堂, 未分類,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6/12/28 鳳頭蒼鷹無緣的晚餐

今天在天色將暗之際,心情輕鬆的準備要結束一天的調查。 突然抬頭看到一隻黑枕藍鶲帥氣且不要命的站在高處裸露枝條上。 怎麼說是不要命呢? 黑枕藍鶲是一種害羞的林間小型鳥類,很多時候都是只聞其聲未見其鳥。 這張照片是示意圖,讓大家看看黑枕藍鶲有多可愛。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發表迴響

2013/05/15 藍紫陸寄居蟹下海釋幼

石垣島先丟一邊吧! 現在可是藍紫陸寄居蟹下海釋幼的季節,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勇敢的生命旅程吧! 藍紫陸寄居蟹是屬於陸生型的寄居蟹,雖然生活在陸地上,但是整個生命週期仍得靠降海才能完成。 母蟹從陸地上遷徙至海邊,走到海裡前後搖動殼身,藉此將身上的蚤狀幼蟲給釋放出來。 因此稱為釋幼,不是稱為產卵。 蚤狀幼蟲經過多次的蛻皮,從大眼幼蟲一直到幼蟹,接著就回到岸上開始陸生的生涯。 直到成熟後回到海中釋幼才算完整的生命週期。     *JVC PX-10* 這就是釋幼的狀況,母蟹辛辛苦苦、穿越重重障礙的爬到了海邊,而這段降海的路有多辛苦呢? 舉例來說,綠島陸寄居蟹在 2011 年 7 月至 8 月間的 43 天調查期中, 總共記錄到路死(就是被機車、汽車輾斃)的陸寄居蟹有 2381 隻!!!嚇人的數字吧………. 母蟹終於到海邊了,在浪區中辛苦的前後搖動身上的殼,將體內的蚤狀幼蟲釋放出去。 藉由波浪的力量將幼蟲儘快分散並將之帶到海中,避免捕食者的掠食。     *JVC PX-10* 這是被海浪稀釋過後的狀況。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一隻隻的蚤狀幼蟲在水中漂浮著。 迅速的散開,對蚤狀幼蟲的存活率有著絕對的幫助。 蚤狀幼蟲在海中就會不斷的成長,只要沒有被吃掉的話………..     *Canon A570 + 解剖顯微鏡* 這就是解剖顯微鏡下的螃蟹小時候,就是蚤狀幼蟲的某一期,但是不知道是哪一種的就是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2 則迴響

2013/05/15 藍紫陸寄居蟹下海釋幼

石垣島先丟一邊吧! 現在可是藍紫陸寄居蟹下海釋幼的季節,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勇敢的生命旅程吧! 藍紫陸寄居蟹是屬於陸生型的寄居蟹,雖然生活在陸地上,但是整個生命週期仍得靠降海才能完成。 母蟹從陸地上遷徙至海邊,走到海裡前後搖動殼身,藉此將身上的蚤狀幼蟲給釋放出來。 因此稱為釋幼,不是稱為產卵。 蚤狀幼蟲經過多次的蛻皮,從大眼幼蟲一直到幼蟹,接著就回到岸上開始陸生的生涯。 直到成熟後回到海中釋幼才算完整的生命週期。     *JVC PX-10* 這就是釋幼的狀況,母蟹辛辛苦苦、穿越重重障礙的爬到了海邊,而這段降海的路有多辛苦呢? 舉例來說,綠島陸寄居蟹在 2011 年 7 月至 8 月間的 43 天調查期中, 總共記錄到路死(就是被機車、汽車輾斃)的陸寄居蟹有 2381 隻!!!嚇人的數字吧………. 母蟹終於到海邊了,在浪區中辛苦的前後搖動身上的殼,將體內的蚤狀幼蟲釋放出去。 藉由波浪的力量將幼蟲儘快分散並將之帶到海中,避免捕食者的掠食。     *JVC PX-10* 這是被海浪稀釋過後的狀況。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一隻隻的蚤狀幼蟲在水中漂浮著。 迅速的散開,對蚤狀幼蟲的存活率有著絕對的幫助。 蚤狀幼蟲在海中就會不斷的成長,只要沒有被吃掉的話………..     *Canon A570 + 解剖顯微鏡* 這就是解剖顯微鏡下的螃蟹小時候,就是蚤狀幼蟲的某一期,但是不知道是哪一種的就是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生態相關 | 2 則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