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攝影日誌

20221231 所有敗家的起點

所有敗家的起點 在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最後十分鐘來聊聊敗家的起點好了。 攝影最常聽到的是器材不重要,重要的相機後面的那棵腦袋。 個人認為是對也是不對。 有時腦袋再重要,你的器材要是做不到你心裡想要的樣子,再會想也沒用。 當然,沒有在想的,給他再好的器材也沒有用就是了。 就讓我想起一句話,好東西一定貴,但是貴的不一定好。 在攝影的路上我為什麼這麼在意鏡頭的素質?故事是從 1990 年開始的。 那年我在屏東基地服役,那個年代的部隊還是管的很嚴,連 BB Call 都不可以帶進去部隊, 當然相機就更別提了,絕對是不可能可以拍照的。 原先志願到屏東基地是想要去空照單位當暗房兵的,就是沖洗空拍中隊拍攝回來的照片。 無奈剛下部隊時該單位沒有缺,於是就到了修護單位,修最新的 C-130H。 等到暗房單位有缺的時候,部隊的分座不放人,於是就與暗房無緣了。 幸好那時候部隊的行政官也喜歡拍照,我們常常一起聊攝影, 有一天發現空軍居然有辦藍天攝影比賽,真是天下掉下來的好機會。 我就和行政官利用參賽的名義向部隊申請攝影證,並由行政官帶著我在部隊內自由的拍照。 這個攝影證從我入伍第一年開始申請,申請下來時我都快退伍了………..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近距離看著 F104 起飛,後燃器點起來的時候,真的是讓你整個人都在震動,相當地震撼。 雖說行政官帶著到處拍,但是到每一個單位還是都要先和該單位的分座打個招呼。 因為雖然有攝影證,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拍照的,那年接收的反潛機 S2T 就不行拍。 *Canon T90+Tamron 70-210mm f/4* 這就是反潛機,不過不是 S2T,忘了是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20717 Insta One R 中期使用心得

Insta One R 中期使用心得 這次為了極圈之旅,將手邊的攝影器材升級了一下。 不是很大的升級,只是除了空拍機外,將最小的感光元件設定在 1 吋。 因此手機也換成 1 吋感光元件,當然,運動相機也是。 運動相機目前有 1 吋感光元件的就只有 Insta 有出了。 Insta One R 是採用模組化的設計,這種模組化設計我超愛的。   *左上 5.7K 全景鏡頭、右上 Leica  1 吋感光元件鏡頭、左下 One R 主機、右下電池* 以前 Motorola 的手機也有出過模組化的手機,我也是買單了。 手機換上不同的背板就可以變成投影機、喇叭、大容量電池、相機。 喇叭是和 JBL 合作,相機則是 Hasseblad(哈蘇)合作。 當時號稱讓你最接近哈蘇的一次。只可惜感光元件太小,要不然我還真的是心動啊! 這次要聊的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20410 Topaz 套裝軟體

Topaz 套裝軟體 關於 Topaz 這個軟體這個軟體我以前已經介紹過了, 那時也有辦了團購,只有四個人一起買。 這篇就是要介紹這個軟體有多厲害,已經買的人要多用啊! 還沒買的朋友,真心建議可以趕緊去買。 買了之後不挑相機、不挑鏡頭,有光就拍,從此拍照無牽無掛呢!   *Olympus E-M1X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這張是很晚拍的彩鷸,拍攝時間是 2022/04/09 傍晚 1830,ISO 6400,快門 1/30。 沒辦法,鏡頭光圈不夠大,只好拼命拉高 ISO,而 M43 的罩門就是低光度下表現很糟。 但是難得看到彩鷸這麼大方站在外面給你拍照,所以還是硬拍了, 想說剛好回來試試這套軟體,各位看到的就是處理好的照片。 或許各位現在很無感,但是當你看到原片時一定會嚇一大跳。   首先先用 Denoise 將雜訊去除,雜訊的種類有很多種,這是因為低光度造成的, 所以是選用 Low Light,各位可以看看預覽圖,左邊的滿滿的雜訊,右邊真的是乾乾淨淨。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20330 一個人的武林

一個人的武林 湊巧路過一座土地公廟,前面正上演著酬神的布袋戲。 一般這種酬神戲演出的都比較隨便,反正說是演給神明看的,其實就是沒人在看。 常常就是錄音帶放著,兩尊布袋戲偶就有一搭沒一搭的隨意的動著。 今天這台不太一樣,他吸引我的地方在他居然是有在演的,雖然底下還是一個人都沒有。 不過布袋戲起碼人是在布幕後面操偶,不會直接看到台下的。 比起野台歌仔戲來說,演員直接面對沒人的台下,還要又唱又跳的, 那才真的是令人唏噓………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這些是在後台準備登場的布偶,連同前方替換的,大概將近 20 尊! 一次出動這麼多『演員』,所以我才說他是真的有在演出的。 拍照時因為他正在努力的演出,所以就是用眼神、手勢等溝通, 確定可以拍照之後,我就不客氣的跳上了他的後台, 可惜今天沒有帶 21mm 的鏡頭,無法把整個後台(後車廂)拍的完整一點。   *Leica M9 + 7 工匠 35mm f/2* 操偶師旁邊和下方都是裝著剛剛換下或是等會兒就要用到的布偶。 各位可以看一下操偶師前方的白色本子,那個是腳本, 上面有每一句台詞,該換什麼布偶,甚至是腳邊的電擊聲效果器哪時該踩都有。 一開始看著他一直低著頭,以為他是在度估,結果是這麼認真的看腳本演出。   *Leica M9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20131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去年的攝影小回顧 攝影這麼多年了,為什麼今年會特別寫一個攝影的小回顧呢? 因為就在去年我的攝影器材有兩個大的改變,連帶的對攝影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動。 因為生態攝影的需求較為不一樣,主要在耐候性要好、景深要長、絕對要輕便的原則下, 43 系統用了非常多年,一直用到 M43 系統還是使用這個小一號的片幅。 小一號的片幅在高感度一定是重傷,這是無可比避免的,也不需要逞強爭論的。 但是以等效焦長來說,長鏡頭買起來,全套組起來真的是便宜又輕便。 於是進進出出這個系統好幾次了,每次出去沒多有又繞回來了。 第一件事就是去年是搞笑的一年,為了換系統,把手上所有的 M43 和 43 全部出清了。 可是出清到連水下系統都一併出清了。然後看了看,嗯!還是又回來 M43。 不僅回來 M43,還換了最重的 M43 機身和應該是目前 M43 第二重的鏡頭。 但是這樣合起來,不過是我當初想換的系統的一支鏡頭的重量。 所以說,M43 在等效焦長的世界裡,真的有重量上的優勢。 雖然野生動物可以用高畫素加上沒那麼長的砲去拍,然後事後再裁切即可。 但是拍的時候看的清楚和看不清楚,真的在使用者心情上的差異可是差很大的。 所以才會繞了一大圈之後又回到 M43 這個看似快要收攤的系統上。 第二件事是終於換了 Leica 了。 從高中時期就在攝影器材行裡面混,一開始學攝影,老覺得 Leica 就是吃名聲而已。 賣那麼貴,影像真的有好那麼多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後來在照相館打工了,每天在看沖印機洗出來的正片,還要看正片上夾。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20211212 彩色轉黑白

彩色轉黑白 彩色要轉黑白一定要有目的才可以,甚至拍攝時就已經想到要轉黑白了。 沒有想法的照片不會因為轉了黑白就變成有想法, 同理,沒有質感的照片也不會因為是黑白就變得有質感。 會寫這篇是因為上週學生的攝影專題報告,有一組就是用了黑白模式。 他們的想法就是這樣照片會比較有質感,而且還用了錯誤的方式轉黑白。 就是直接在 Lightroom 裡面將飽和度降到最低。 雖然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是還是趁這個機會再來說明一下, 彩色影像要怎麼轉黑白才是比較容易展現創作意圖的作法。   這張是原始的檔案,當初拍的時候想表達的是一種看得見到又看不清楚的感覺。 好像滿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的那種感覺。 但是因為前面的塑膠布真的有點厚,導致影像過於模糊,好像無法給人想看清楚的想法。 就想到可以把它轉成黑白的,讓後面塑膠模特兒清晰一點。 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因為後面的模特兒是淡黃色的,如果加上黃色濾鏡可以把它變白。 因為騎樓是陰影處,會帶有藍綠光(色溫偏高),所以再加上藍色濾鏡,可以更白。 決定了就放心的拍照了,哈哈!說是放心,也不過拍了兩張啦!   進入影像- 調整 – 黑白,不要用灰階、不要用去除飽和度,這樣可以調整的範圍太小。 既然要用黑白影像,就要有黑白底片拍攝時的思維,就是加什麼濾鏡消什麼顏色。   進入黑白模式之後,可以看到右邊的這一排濾鏡。 這是還沒調整濾鏡的照片,其實和彩色一樣,看不太出來後面的影像。   這是加了黃色濾鏡和藍色濾鏡後,可以感覺到後面的影像清晰很多了。   接著進去調整裡面的選取顏色。   進入後會看到右邊的選項,依序選擇白色、中間調、黑色做細部的微調。   選了白色之後,降低黑色,意思就是說把白色增強,所以這時後面的影像更清晰了。   增加中間調的黑色濃度,讓整體反差大一些,以凸顯背後的模特兒。   再增加一些黑色調,讓背後的雜物變黑,可以使影像單純一些。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1023 望

望 在工地時常可看到許多的『望』。 有的時候是因安全因素而注視著,有的時候則是放空的看著遠方。 注視時的『望』,是確保自己人身的安全; 望著遠方時的『望』,是確保自己心靈的放輕。 都是一樣重要的。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安全人員正在注視著工作船與工作棧台的相連,掛上安全確保繩後要攀爬上工作棧台。 他正在專心的看著工作船與樓梯的間距,而我則是被這深色的鐵鏽給吸引了。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移工望著海上興建中的大橋,心裡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想著遠方的家鄉?還是想著這座以為不會完工的大橋終於快要收尾了? 無論如何,這是他工作中的空檔,可以讓身心都放鬆一下的時間。   *Leica TL-2 + Leica Elmarit-M 28mm f / 2.8 ASPH*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923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姑姑子斷崖上的大象 蘇花公路在和中一帶有個新的和平隧道,也是蘇花改的中仁隧道,和中到和仁的隧道。 那舊的和平隧道是什麼?是民國 71 年通車的。 通車之後蘇花公路就沒有再走姑姑子斷崖了,和平隧道取代了一直崩塌的姑姑子斷崖路段。 整條蘇花公路就是一直修、一直改,改到最後還有一個蘇花改跑出來, 既然一直在改建,為什麼特別要提出姑姑子斷崖這一段呢? 因為這一段有個象鼻子特別出名,就是象鼻隧道,公路編號是八號隧道。 出名到宛如是蘇花公路的代表,連當年的一元鈔票上都有印。 因為做海底底質調查,需要搭船路過整段蘇花公路, 難得有機會可以從海上好好的看一下象鼻隧道,當然不可以放過這個機會。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這就是姑姑子斷崖中最出名的象鼻隧道,當初為什麼沒有把那段細細的石頭敲掉啊? 實在是不覺得那麼細的岩石可以撐住整個上方的岩塊。 雖是令人百思不解,不過留著也好,才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地方讓人懷念。   *Olympus E-M1 Mark ii + Olympus 40-150mm F2.8 PRO + MC-20 M.Zuiko Digital 2x* 上午過去拍一次,下午回來再拍一次,光線不同,象鼻子的清晰度也不同。 有時拍這種題材,還是陰天比較好拍,畢竟反差不會太大,整體感比較好描寫出來。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

20210820 Minolta Super Rokkor 45/2.8

Minolta Super Rokkor 45/2.8 當初會看到這顆鏡頭也算是緣份啦! 就是在網路上亂逛時,看到有人要賣一台很老的機身,就是搭著這個鏡頭。 心想說,喔!我來查查這個鏡頭的來歷好了,這鏡頭長得還算可愛。 哇!一查不得了,這顆鏡頭在日本的評價是:人間の目で見た自然な描写性。 股溝大神的翻譯是說:人眼所見的自然描繪。是有沒有這麼好啊? 於是開始東找找、西找找,嗯嗯!在台灣或是邪惡海灣,品相好的都不便宜………… 後來在日本找到一個賣家,品相看起來不錯, 但是賣家說他沒有測試過,所以當零件機在賣。想說就試試吧! 看照片及描述,鏡頭應該是還不錯,於是就標標標,把它標回來了。 這個鏡頭重量不輕,但真的很小巧,加上對焦環是櫻花的造型,難怪日本人這麼愛這顆。 今天去牽車時順便試用一下,題外話,每次去修車、保養車子,都會覺得相機很便宜啊? 車子每次修一修都是用萬當單位的,幸好今天只是換一個電阻,但是也是要價 1900!!   *Leica TL2 + Minolta Super Rokkor 45mm f/2.8* 這是近距離的照片,要說這個鏡頭的缺點,就是最近對焦居然要 1 公尺, 在拍照時不是很方便。但不論是反差、銳利度等,都還算不錯,色彩也很飽和。   *Leica TL2 + Minolta Super Rokkor 45mm f/2.8* 這是室內昏暗的狀況下拍的,光圈全開,ISO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攝影講堂 | 發表迴響

20210627 北海道紋別漁港

紋別漁港 從網走往稚內前進,紋別是一個可以停留、住宿的濱海小鎮。 當然會在這裡住宿,除了地點適中之外,再來就是有好吃的紋別毛蟹。 今天不是要講毛蟹,今天是要來看看紋別的漁港。 因為職業病吧?到任何地方我都會去漁港走走,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 尤其是小地方的漁港,個人覺得那才是真正貼近在地生活的漁港。 在日本,不管多小的漁港,每次去逛都會被嚇到, 怎麼可以這麼乾淨?沒有雜物佔用碼頭?!去幾次嚇到幾次。 以下照片拍攝時都有先取得被攝者的同意才拍攝, 也是這樣,才能用 12mm 的鏡頭逼的這麼近拍照。   *Canon EOS 1Ds MarkII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這是紋別漁港的卸貨區!!嚇到了吧!乾乾淨淨,連地板都是洗乾淨的。 各位一定很好奇那他要怎麼將漁獲交給漁會或是進入拍賣?   *Canon EOS 1Ds MarkII +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原來進港後,一桶一桶的漁獲就直接吊上小發財了,並沒有在港邊有任何的處理。   *Canon EOS 1Ds MarkII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攝影日誌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