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以前是叫做橿鳥,
不過既然他是鴉科的成員之一,那叫做松鴉好像也比較合情合理。
這個學名很有意思,Garrulus 在拉丁文中就是『喋喋不休的、健談的、愛說話的』,
還滿符合松鴉的樣子。
種小名就更有意思了,glandarius 就是和橡實、堅果有關的。
學名這樣看就很容易了解這種鳥的特性了。
不過今天不是來說分類的,那個留到拖稿拖到地老天荒的鳥類週報再來說。
好消息是新的鳥類週報-卷尾科,已經快寫好了。壞消息是和這篇松鴉無關。
今天主要是要來說松鴉的貯食行為與森林擴張、森林回復的關係。
松鴉有貯食的習慣,到了秋天就會開始瘋狂的找食物,
總是要儲備很多糧食才能好好的渡冬啊!!
重要的是他是分散式貯食,每的藏橡實的地方大約都只有 1-2 顆。
雖說有大致上的貯食路線,而且鴉科的鳥類也是以聰明著稱,但是記憶力再好也沒用啊!
因為一隻松鴉一個月大概可以貯存 3,000 顆左右的大型種子。
貯存種子大多是以 45 度角插入土壤中,通常都淺淺的,
但是如果太淺,還是會敲一下讓他再深入一點。
好了,一個月 3,000 顆,算他秋天很認真的存兩個月也有 6,000 顆了耶!
有記得的就翻出來吃,沒記住的呢?就會在土裡發芽生長。
也就是他的聰明才智和森林更新、擴張呈反比(這是我自己胡亂推論的)。
甚至有一篇研究在說葡萄牙森林火災後,就是靠他加快重建的速度。
一般來說是藏在淺層的土壤中,
在敲入掩埋或是翻找的過程中,就等於是在鬆開表土,讓土壤通氣性更好,
創造出對植物更為友善的環境。
不過這次在北海道神宮的觀察還滿值得說明的,我是看到他將種子敲入樹幹的細縫中,
而且不只一次,並沒有觀察到他將種子敲入地表的行為。
會不會有地域性的差異就不得而知了。
台灣也有松鴉,只是在中、高海拔比較容易見到。
松鴉全世界大約有 40 個亞種,台灣的松鴉是台灣特有亞種,
日本的松鴉是日本特有亞種,而且日本還不只一個亞種。
下次上山看鳥,再來找一下松鴉,看看台灣的貯食行為是怎樣。
*松鴉*咬著果實的松鴉*北海道神宮、日本*
*松鴉*坐擁果實寶山的松鴉,就看他飛回來咬個幾顆,再飛出去藏起來*北海道神宮、日本*
*松鴉*就是看到他在這根樹幹上努力的藏種子*北海道神宮、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