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5 牽絆

每看到小船被綁在岸邊,就會有一種牽絆的感覺。

船不就應該在海上的嗎?但只要是船卻又都得要靠岸休息。

是船怕自己被流走而迷失,所以綁上繩子;還是陸地怕船跑走,所以繫上纜繩?

2010092503.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很喜歡這張的角度,雖然構圖上有些怪異,但是就給我一種想走又不想走的矛盾感。

可能是有些對稱對又不對等的構圖所造成的感覺吧!

一張就是很芭樂的標準構圖,

2010092502.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好啦!也不應該說人家芭樂啦!其實這張就真的是很四平八穩的拍攝角度,

幾個三角構圖讓畫面充滿著安定感,但也就沒有了我要的那種猶豫、踟躕的感覺了。

(踟躕這兩個字我真的想好久要怎麼寫,注音也不清楚,後來還是用部首去查國語字典才查出來的)

 

樂歸芭樂的構圖,但是換個視覺透視就完全不同了,

2010092501.jpg 

*Olympus E-P1 + M.ZD 14-42mm F:3.5-5.6*

這就是用 28mm 的廣角拍的,不同於上一張 70mm 的中距離鏡,

廣角稍微推開了船隻與錨錠間的距離感,感覺就比較開闊了,有種向外退的感覺。

所以說意念的表達除了構圖外,還是需要加上視覺的透視感,相輔相成,一起構成畫面的元素。

 

時還可以用不同的時間來達成同樣畫面不同意念的表達。

2010092504.jpg 

*Olympus E-500 + Zeiss 35mm F:2*

哈哈!一樣芭樂的角度,但是瞬間那種孤單感都不見了,因為漲潮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比較豐富的畫面,水面下隱隱約約的繩索暗示了船隻與陸地的關係。

但,畢竟船已經在海上了,和在陸地上相比,真的,那份落寞就是少了一些。

 

這麼一個景,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構圖、不同透視,可以拍出完全截然不同的氛圍。

陸地與船隻間的牽絆,其實所有畫面中的影像彼此都牽絆著,沒有一個影像可以獨立存在的,

透視的鏡頭語言,訴說著彼此相對位置所構成的空間感,

時間的語言則敘述著不同時空變化下的改變。

至於眼見為憑?呵呵!再說吧!

本篇發表於 九月攝影日誌。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day month 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