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大約 10 多年前了,數位才剛開始有的年代,
Leica 雜誌上面就發表過一篇傳統與數位間失落的環節。
數位是以感光耦合元件將光轉換成電子訊號,再將電子訊號轉換成圖檔。
而底片是以銀粒子感光,直接形成影像,這兩者的差異就在銀粒子是真實的存在。
真實存在的粒子性可以讓影像的觀看感更為紮實,並非數位模擬出來的影像可以做到的。
*Canon EOS 5 + Fujifilm 400 + 底掃*
雖然已經數位化了,但是仍舊可以看到粒子的感覺(很抱歉,縮圖後看不太到了)。
這就是一些玩底片的死忠者所說的底片Fu啊。
這張就更明顯了,因為感光不足,所以高 ISO 的粒子性特別明顯,
和數位的高 ISO 雜訊又完全不一樣了,
*Canon EOS 5 + Fujifilm 400 + 底掃*
很清楚的看出粒子性吧!真的和數位的噪點室完全不同的感覺,雖然有粒子感,但是乾淨多了。
那亮的地方表現如何?
*Canon EOS 5 + Fujifilm 400 + 底掃*
個人也是十分的喜歡,呵呵!或許因為我是老人吧……………
拍底片拍了有 30 年了吧!最後 8 年是與數位一起用,還是念念不忘底片的粒子特性。
但是數位又真的好方便,尤其在拍鳥或潛水的時候,說老實話,沒有張數的限制真是爽啊!
兩種記錄媒介各有利弊,只是時代的巨輪已經將底片輾扁了,只希望它可以多活一會兒是一會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