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文章
近期迴響
- 壽字兩邊的菊花含義 在 2013/09/29 澎湖壽字窗
- accentor 在 2013/09/29 澎湖壽字窗
- accentor 在 2013/09/29 澎湖壽字窗
- 吳家倫 在 2013/09/29 澎湖壽字窗
- 20210102 再探 Sigma DP3M | Accentor 的攝影日誌 在 2013/10/07 最大亂度與最小動能
分類
- 201309 (4)
- 2014 攝影日誌 (25)
- 201403 攝影日誌 (5)
- 201405 攝影日誌 (1)
- 201406 攝影日誌 (2)
- 201407 攝影日誌 (3)
- 201408 攝影日誌 (5)
- 201409攝影日誌 (1)
- 201410 攝影日誌 (4)
- 201412 攝影日誌 (4)
- 2015 攝影日誌 (28)
- 201501 攝影日誌 (4)
- 201502 攝影日誌 (6)
- 201503 攝影日誌 (2)
- 201504 攝影日誌 (2)
- 201505 攝影日誌 (2)
- 201506 攝影日誌 (1)
- 201508攝影日誌 (4)
- 201509 攝影日誌 (2)
- 201510 攝影日誌 (3)
- 201512 攝影日誌 (2)
- 201601 攝影日誌 (8)
- 201602 攝影日誌 (3)
- 201603 (4)
- 201604 攝影日誌 (5)
- 202406 法羅冰島露營車之旅 (8)
- Uncategoried (24)
- 島嶼寫作 (22)
- 攝影日誌 (135)
- 攝影講堂 (62)
- 數位典藏 (1)
- 未分類 (21)
- 極地之旅 (2)
- 水中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10)
- 生態相關 (146)
- 第一次 365 計畫 (360)
- 第三次 365 計畫 (105)
- 第二次 365 計畫 (146)
- 201308攝影日誌 (40)
- 201309攝影日誌 (29)
- 201310攝影日誌 (30)
- 201311攝影日誌 (30)
- 201312 攝影日誌 (15)
- 201401 攝影日誌 (2)
- 第四次365 (234)
- 胡思亂想 (37)
- 自動幻燈片展示區 (2)
- 豆類製品烹飪教室 (2)
- 飲食實驗室 (14)
- 鳥類週報 (15)
其它
計數器
作者彙整:accentor
20240803 Hveradalir 地熱區
20240629 Hveradalir 地熱區 Hveradalir 地熱區倒底在哪邊?說 Hveradalir 地熱區知道的應該比較少, 但是若說 Kerlingarfjöll (凱德靈加山)知道的就比較多了。 那為什麼這篇不叫 Kerlingarfjöll 就好了,要這麼饒舌的說 Hveradalir 地熱區? 因為這只是 Kerlingarfjöll 中的一小部分,總不能那部分代表全部吧? 只好讓大家稍微饒舌一點了。而 Hveradalir 就是溫泉之谷的意思。 要到這個地方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不簡單,只要開車就可以到了。 但因為它是位於冰島中部的中央高地內,不 僅要離開 F35 公路,還要再轉到 F347 才會到。 F 路就夠糟了,還 F 的三位數…….路況可想而知,進了 F347 才知道 F35 的路有多棒。 沿路當然還是有許多的美景, 但是氣象報告說下午一點以後會開始起雲,因此沿路也不敢多做停留。 因為 Hveradalir … 繼續閱讀
20240728 法羅飛冰島-由空中看冰島
20240610 法羅飛冰島-由空中看冰島 法羅的罷工終於在昨天下五點平安落幕,最後是以加薪 17% 收尾。 幸好平安落幕了,因為資方和勞方僵持不下,本來明天開始還有三個工會要加入罷工, 後來傳出的消息是更恐怖的, 政府機關、機場、電信等全部都要加入以聲援先前罷工的工會。 這下資方壓力很大了,如果機場也加入罷工,整個法羅的觀光就全毀了, 再加入的工會愈多會愈難收拾,所以就迅速達成協議。 也就是我們可以順利的飛到冰島了。 法羅今天天氣還是很差,整個法羅籠罩在霧裡面,雖然坐窗邊,還是一起飛就睡覺了。 睡著睡著突然被坐前面的友人叫醒,他說快拍!冰島天氣超好的。 睜眼一看,哇!真的是太美了! 於是我也趕緊叫後排友人趕緊起來,不要再睡了。就這樣展開了冰島的空拍攝影。 *請看下面那條直直貫穿冰島南部的紅線即可。從冰島最大的冰原南邊切進冰島。一直飛到首都機場南邊出海轉回降落* 瓦特纳冰川(Vatnajökull)為冰島最大的冰川,佔冰島的面積約 8%。 整個冰塊覆蓋的區域就是所謂的冰原, 所以整個白色區域可以說是瓦特纳冰原,或是瓦特纳冰蓋。 說瓦特纳冰川大家應該不是很熟悉, 但是說到 Jökulsárlón Glacier Lagoon(傑古沙龍河口湖)、鑽石沙灘等, 大家應該就多少有聽過了。 *這個就是瓦特纳冰原(Vatnajökull)左半部的樣貌,右半邊就請看下一張照片*Vatnajökull、冰島* *睡醒時已經進到冰島陸地一點點了,可惜沒有從海上遠眺整個 Vatnajökull 的照片。不過這張就很清楚的看到 Jökulsárlón 了。照片中灰黑色混著白色的冰川(Breiðamerkursandur)末端像不像在吐舌頭?它就叫做冰舌。冰舌的盡頭就是河口湖,那個大大的河口湖就是 Jökulsárlón*Vatnajökull、冰島* 別小看 Jökulsárló 喔!這是在飛機上拍的,它有18 平方公里,最大深度達 248 公尺。 這麼大的冰河湖以前可是沒有的,從 … 繼續閱讀
20240726 法羅群島的極北城鎮-Viðareiði
20240608 法羅群島的極北城鎮-Viðareiði 趁著有小車的時候,趕緊跑到法羅群島公路可直達的極東區域,就是木島(Viðoy)。 這裡不只是公路可直達的極東,還可以到有人定居的極北點,也就是 Viðareiði。 說到 Viðareiði 小鎮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看看照片,或許就會有印象。 *這是 Viðareiði Kirkja 教堂,在一些風景照中常會出現。但是說真的,感覺法羅群島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其實不只法羅,在冰島,甚至挪威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樣貌*Viðareiði,法羅群島* 小車?各位一定覺得很奇怪,在法羅群島不是開露營車跑來跑去嗎?為什麼要換小車? 因為要搭渡輪去 007 之墓的那個小島(卡爾斯島/Kalsoy), 而卡爾斯島並沒有正式的露營車場地,所以想說換小一點的車子過去。 露營車就停在港口附近的露營車營地,當天來回即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去Viðoy(木島),這個島的隧道非常地窄, 我們的露營車無法通過,一定要換小一點的車子才可以。 照片中那台白色的九人座就是我們換開的小車。 這座教堂就是這個極北小鎮的重點了,建於 1892 年的石造教堂,石材就是來自海邊, 由每位居民每年至少要搬 24 顆岩石,歷經兩年才有足夠的石頭可以建造。 靠海的牆壁上有凹洞內嵌玻璃,非常地有藝術感。 只是不知道是 1892 就做的還是後來改建的。 *教堂牆壁上的玻璃裝飾*Viðareiði,法羅群島* *近看就可以看到玻璃的材質造成的反射,真的是很漂亮*Viðareiði,法羅群島* 這個小鎮是 1600 年左右就有的,只是舊的教堂被大浪衝毀, 現在這個雖也很古老了,但是仍算是新建的教堂。 他們的教堂旁邊都會伴隨著墓園,因此這個墓園也是歷史悠久的。 … 繼續閱讀
20240721 聊聊 Grímsey 島 Part I
20240721 聊聊 Grímsey 島 Part I 冰島可是號稱環北極國家之一, 但是大家想一下,冰島最出名的機能服品牌是什麼?就是 N66 啊?! N66 就是北緯 66 度,還沒到北極圈喔! 北極圈的定義是夏至那一天有永晝,以緯度來看是在 66°34′,也就是 66.5° 左右。 那冰島為什麼可以稱為環北極國家? 那是因為冰島有個叫做 Grímsey 的小離島,剛剛好就位於北極圈內。 雖然就那麼一點點的面積有進去, 但是不管怎樣,就是有國土在北極圈內,完全符合環北極國家的要件。 要到 Grímsey 也不是那麼麻煩,只是最好先想清楚就是了。 來回船程大約 6 小時,如果海況好是不會太無聊,可以在海上拍海鳥、拍鯨豚、拍風景。 海況不好就暈船昏睡,反正睡一覺就到了。還有飛機可以搭,一天一個班次。 感覺上還算方便啊?那要想清楚什麼? 1、島上的交通。 這個島很小,才 5.3 平方公里,居民不超過 100 人。整個島嶼呈現南低北高的狀態。 但是說小也不小,要走路的話,還是很辛苦的。 但是也因為島很小,所以沒有公車等交通工具, … 繼續閱讀
20240518 Contax 16mm f8
Contax 16mm f8 這支鏡頭在鏡頭史上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除了是一支 16mm 的超廣角之外, 還有就是近乎零畸變,僅有 0.05% 的畸變量,可以當成是零了。 這支 16mm 是 CONTAX G 鏡, 當然也有做給 Leica M 用的,不過是 15mm f8 並非 16mm。 為什麼不直接買 15mm 那支就好了啊?要買 16mm 再來改裝成 m 鏡? 哈哈!當然是因為價錢啊? 15mm/f8 這支據傳只生產了 350 支左右,可想而知他的價格了。 16mm/f8 生產了七千多支,雖然是唯一在德國生產的 G 鏡, 但因數量多,所以價格並不會太高。 … 繼續閱讀
20240428 Capture One LCC 製作
Capture One LCC 製作 用古董的超廣角鏡,或是用在古董的數位相機上,邊角很容易會有紅色、綠色跑出來。 也就是邊角失光,或是稱為暗角所造成的色偏。 因為光太斜射,CCD 井太深而吃到波長跑掉的光線。若只是暗角就算了,修正不難。 但是若帶有色偏就麻煩了,因為除了光度外,還有深淺不一的紅色或綠色。 2022 跑了一趟北極,回來看到照片臉都綠一半了,在一般拍攝下並沒有感覺,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北極的照片邊角失光、綠心紅邊超嚴重的。 嚴重到都只能用裁切的,避開那些偏色太嚴重的位置。 這次買了一棵 1964-1968 年間的古董鏡,Leica Super Angulon R 21mm f3.4。 昨天有看我寫的試用心得就知道,這支偏色偏的更嚴重了,不修正真的不行了。 只好乖乖的研究一下 Capture One 裡面的 LCC 怎麼使用? 如何自製一個 LCC 檔,然後套在現有偏色的檔案中修正。 1、按照手冊上說的是要找一塊半透明的白色壓克力,完全壓在鏡頭前方, 不可以有漏光,接著對光源拍攝即可。 1-1、我去哪邊生這個東西啦!我有看過另一人寫的,他是寫說就拍白色的平面即可。 2、各個常用光圈都要拍,因為色偏的狀況會不相同。 3、然後創建 LCC,創建後檔名要記得寫清楚,不同光圈、不同鏡頭都要寫。 我是用 1-1 的方法,因為只是試驗,我甚至是在房間色溫不對的狀況下拍攝。 … 繼續閱讀
20240427 LEITZ Super Angulon-R 21mm f3.4
LEITZ Super Angulon-R 21mm f3.4 這支鏡頭算是 Leica 最早期的超廣角鏡,生產於 1964-1968,總共只有 1500 顆左右。 Leica 早期無法做出很廣的廣角鏡,因此請同樣是德國的光學大廠 Schneider 設計並製造。 有趣的是同樣是 Super Angulon 21mm f3.4,leica M 和 Leica R 的價差大概兩倍至三倍。 品相好一點的 Leica M 大概可以到四倍以上的價差。 明明光學都是一樣的,不知道為什麼 Leica M 總是會比 Leica R 貴上許多許多。 以前看過一篇專訪 Leica 鏡頭設計師的文章, 裡面設計師也是說他們在設計鏡頭時不會因為 … 繼續閱讀
20240129 鳥類週報第15週-隼科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 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 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 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利用分子生物分類的結果顯示隼形目和雀形目、鸚鵡科等的關係比較接近。 所以現在隼形目底下就只有隼科(Falconidae)。 隼科的特徵為上嘴喙有個類似齒的樣貌(Tomial Tooth), 雖然和我們所認知的齒完全無關,但是也有著類似的功能, 是隼科殺死獵物時重要的武器之一,而鷹科的成員大多是利用尖且長的利爪殺死獵物。 台灣最常見的隼科就是紅隼(Falco tinnunculus)了, 再來就是燕隼(Falco subbuteo)及遊隼(Falco peregrinus), 而遊隼是隼科中唯一會在台灣繁殖的。 還有迷鳥紅腳隼(Falco amurensis,阿穆爾隼),亦有分類為稀有過境鳥。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也是歸類在迷鳥, 至於黃爪隼(Falco naumanni )更是迷鳥中的迷鳥了。 目前並無台灣境內拍攝的影像,僅有在 2004 年秋季墾丁過境猛禽調查時的一筆目擊記錄。 我們就先從台灣唯一有繁殖的遊隼開始介紹。 遊隼(Falco peregrinus) 遊隼可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內溫型脊椎動物之一喔! 這點也可以從他的學名中看出來,Falco 就是希臘文的隼,源自鐮刀狀的爪子。 而 peregrinus 也是希臘文,指得是流浪者、外國人之類。 或許就是因為除了少數的地區看不到之外,全世界都看得到他吧? 他也因為食性廣泛且適應人造環境,所以在都市中也是日益擴張。 *遊隼*屏東、水泉*即使飛行中,仍是可以感受到他的粗壯* 大家都記得遊隼是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 … 繼續閱讀
20240113 偷得浮生半日閒
其實並沒有,忙都忙爆了,哪來的半日可以偷啊?! 只是利用開車北上時,彎過去走西濱回去,這樣就可以順道去布袋和鰲鼓走走了。 在布袋做生態調查已經有六年以上了,主要是布袋港的環境監測。 只是這幾年標案價格很差,所以顧問公司就不願意再標了。 要不然以前大概就是兩間公司在搶,大部分時候就是標到做一年,延約再一年。 兩年結束後就會換另一家標到,他做兩年後再換回來。就是一個這樣來來回回的案子。 所以布袋真的算是熟了,哪邊會有什麼?那堆魚塭間的小路哪一條可以走? 重要的是早上要去看哪邊、下午要看哪邊,這樣才不會碰到逆光。 不過有時鳥要在哪出現也是沒辦法預計的,只能說大部分的區域是可以挑時間過去看的。 一到布袋就看到這隻落單的黑面琵鷺,一般黑面琵鷺的羽毛算是服貼, 這隻真的很漂亮,整個羽毛超蓬鬆的,蓬鬆到像是剛做好的絨毛娃娃。 搭配著半逆光,真的很夢幻,只可惜這樣就拍不出紅色的眼睛了。 *Olympus E-M1x +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 MC-14* 加了1.4倍鏡後,影像真的差滿多的, 反正現在點插軟體做的真的也不錯了,是不是該讓 1.4X 退休了呢? 不過想想,也可能是因為黑皮夠大,裁切格放都還算可以用。 如果是拍小一點的東西,或許得到大一點的影像比較重要。 起碼可以拿來後製的畫素比較多。 既然逆光這麼考驗鏡頭的素質,所以還是乖乖的找順光的環境來拍照。 *Olympus E-M1x + M.ZUIKO DIGITAL ED 100-400mm F5.0-6.3 IS … 繼續閱讀
20231218 氣溫 42 度的差異
今天的台北終於有點冬天的樣子了,溫度大致上是落在 12 度左右。 風呼呼的吹,氣溫直直降,這種冷度讓我想起了去年北極之旅。 去年跑了一趟北極圈,在海冰上露營了七天。沒錯,就是露營! *位於海冰上的帳棚,這是抵達第一天的樣子,當天晚上就暴風雪了* 雪地非常地乾燥,所以沒有底帳也不會濕答答的。 用了底帳進出帳棚都要脫鞋子,使得行動更不方便外, 在帳棚內即使有底帳,沒穿雪靴直接踩在雪地上怎麼可能受得了?! 我的雪靴是耐零下 100 度的…….但是腳底還是會冷,所以還是直接穿雪靴比較實在。 這些帳棚除了睡覺用的之外, 有一個是大家聚會的客廳帳,所有的用餐、聚會都在這個帳棚。 還有一個是充電器用的帳棚,唯二的暖氣爐一個放在客廳,另一個就放在這了。 充電用的帳棚?因為氣溫低於零下 20 度,所有的電池都無法充電。 所以只好忍痛讓出一個暖氣爐給所有的充電器用。 我們這次去主要是攝影,所以充電設備多到營地主人瞠目結舌, 他說是他見過最多充電設備的一團。光是空拍機就有五台,相機、手機就更不用說了。 我本身就有三台相機、二支手機要充電。 沒訊號是一件事,但是還是要拿出來拍照、空拍機用。 所以充電器多到無法在客廳帳內充電, 只能在另一個本來要作為交誼廳的客廳帳中集中使用。 這也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到手機出現低於零下 20 度無法充電的顯示, 真的好可惜當初沒想到要拍下來。 *這個是遠一點拍的樣貌* *前面可以看到藍色的兩個區域,那就是海冰了。冰層的厚度起碼有 1.5m 厚* 明年應該會開始寫北極之旅的文章,說說我們去找北極熊的故事。 想想今天的台北比我在北極拍照的那天高出 42 度, 各位有沒有覺得一股暖流啊? … 繼續閱讀